联蒙灭金是愚蠢之计?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258399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97年,出使金国的南宋使者就做出精准判断:“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当金国还在浑然不觉时,南宋已经发现了蒙古的威胁。所以,当1211年,蒙古和金国在北方杀得天昏地暗时,隔岸观火的南宋王朝早已开始精心应对。名臣真德秀给南宋定下三策,既有联蒙灭金也有联金抗蒙,每一条都有详尽方略。大臣乔行简更有石破天惊的言论:应当增大对金国的援助,让金国变成抵御蒙古的屏障。
  而以蒙金战争爆发前六年的战况说,虽说蒙古军打了一个漂亮仗,可进展却跌跌撞撞:对金国西京、大同、平阳几大重镇的攻坚战更是惨败。打到1216年时,金国甚至反过手来连番重击,在河北、陕北等地陆续击败蒙古军,边地民团武装更是纷纷蜂拥而至,收复河北五十多座城池。
  可就是在这好不容易反转的战局前,金宣宗却头脑发热,竟为了向南宋多讹诈几笔军费,在1217年夏天大手一挥,将与蒙古血战的金军纷纷南调,大举进攻南宋。
  如此敢于双线作战的豪气,果然给蒙古军送了份大礼,由于金国北方从此兵力空虚,蒙古大军也就彻底撒了欢儿,先前头破血流拿不下的太原、河中等地多次沦陷,金军后来虽然勉强收复,但昔日的坚城已经残破不堪,河北、山西、陕西更全被蹂躏成白地。
  但让金国大放血的,却是对南宋的战争。一开始金国倒是讨了点便宜,可南宋军民浴血抵抗,变成了六年拉锯大战。每当北边战局有好转,金宣宗就把北方边军南调攻宋,反而搭上好几支让蒙古军丧胆的精锐。
  1224年,金宣宗驾崩,把一个已被蒙古和南宋揍得不成样子的大金江山留给了三儿子金哀宗。比起无脑的老爹,金哀宗还算聪明,登基后火速修复与南宋的关系,把防线收缩到河南潼关一线,集结20万精兵和数百万粮草,又提拔了一众能将,摆出全力死守的架势。但撑到1230年,面对蒙古骑兵绕道邓州的大迂回奇袭,只要金军坚壁清野,打赢甚至歼灭蒙古军都很有希望,但金哀宗脑袋却犯了抽,他偏要主动出击,三峰山一战被分割包围,15万精锐崩溃。
  而此时的南宋一直紧盯着这场战争。蒙、金血战三峰山以及之后的蒙古攻汴京大战,南宋都在静观其变。但接下来,金哀宗又办了件作死大事——蒙古攻克金国都城汴京后,金哀宗撤到蔡州,没承想他接下来的算盘竟然与老爹如出一辙:被蒙古打丢的,就在南宋身上找补回来!
  事实是,经过三峰山大败和汴京沦陷后,金哀宗可以调动的机动部队依然有数十万之多。可这么弥足珍贵的本钱,金哀宗却要用来干一桩更疯狂的事——以邓州为跳板,进击湖北老河口,在南宋的国土打下一块地盘来栖身。金哀宗本人对这“大战略”更是信心爆棚:“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有余力矣。”
  所以,从1233年起,为求生红了眼的金军就背对着蒙古军的汹涌攻势,向南宋开始了这场匪夷所思的进攻。结果,金哀宗的手里只剩下河南淅川武仙部这一支机动力量。这支部队由三峰山之战后的溃兵组成,且多次击退蒙古军。可笑的是,金哀宗此时竟执迷不悟,打算用这最后的本钱一条道走到黑——命令武仙率部到蔡州接应自己,然后集中力量突围,杀到南宋的四川去重建地盘。
  只要看地图就知道,能想到这么个疯狂计划,金哀宗真是个被皇帝事业耽误的玄幻小说家。但这玄幻计划的第一步就失败了:武仙的爱将向南宋投降,把计划和盘托出。然后南宋大将率军直扑武仙老窝,大败金哀宗这支最后的精锐,武仙本人仓皇逃跑,七万金军残兵狼狈投降。金哀宗苟延残喘的蔡州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在金哀宗一系列执迷不悟的作死大招后,金国与南宋联合的机会被他彻底断送。除了联合蒙古灭金外,一直静观其变的南宋其实也没了别的选择。1233年十月,南宋正式下令,兵锋直指蔡州。
  而这个时候,也是野史里痛击金国如摧枯拉朽的蒙古大军打得无比艰难的时刻。蒙古围困蔡州大战,当时已经持续一年。就在宋军歼灭武仙等金军机动力量时,蒙古方面也曾调集大军,恨不得一举拿下蔡州,却在金军的死扛面前屡屡碰壁。蒙古军主帅塔察尔杀到蔡州时,金军竟还主动出击,将蒙古军杀得大败。塔察尔还一度以敢死队强行攻城,同样被金军击溃。以至于宋军到来前,蒙古军一度只能修筑堡垒围困。
  而南宋援军的到来,成了决定战局的重要砝码。宋军的第一次出手,就给蔡州的金哀宗来了个断血大招:先在真阳击败了金军的阻击部队,然后又陆续攻克唐州、息州,蔡州陷入了极为孤立的局面。更加大补血的是,宋军带来了30万石军粮,一度到了缺粮地步的蒙古军这才战斗力焕发。
  而在接下来蒙古与南宋的联合攻坚战里,宋军更扮演了关键角色,先前蒙古军多次碰壁的蔡州柴潭要塞,宋军掘开湖堤灌水,一气将其冲垮。1234年正月一日,困兽犹斗的金军发起了疯狂反扑,企图从宋军营垒处打开突破口,却被同样死战的宋军打退。正月十日,宋军的战旗终于插上了蔡州的南门与西门,然后宋军打开城门,宋蒙联军蜂拥杀人,金哀宗在绝望中悲情自尽,曾经横扫中原的大金王朝就此灭亡。
  因为宋军在这场决战中的关键作用,大战结束之后,金哀宗的尸首以及金国与辽国的印绶都被宋军带回了临安。在“靖康之耻”107年后,宋理宗率领文武百官,在临安举行盛大献俘仪式,祭奠这历史性的一刻。虽然在接下来的历史上,南宋王朝不停犯下戰略昏着儿,以至于最终落得崖山蹈海的归宿。但是联蒙灭金,这场万千宋军浴血换来的雪耻大捷不该为此背锅。
  因为,金国的灭亡,亡于从战争爆发起的背信弃义,以及一直持续到最终的不作不死。联合蒙古打击金国,已经是当时南宋在那个条件下能够做出的最理性抉择,甚至后面的45年国祚也全赖此战换来。
其他文献
很多人都读过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却不知他的一生颠沛流离。  毛姆10岁时就成了孤儿,从父亲那里继承到的只有矮个子和丑体型,又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个功能很差的肺。17岁时,毛姆被收养他的伯父送到德国学医,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触摸冰冷的手术刀,还要适应尸体散发的腐臭。有次,毛姆按教材在尸体的某个部位寻找一根神经,花了好长时间找到之后,才发现教材出了差错,他对此感到奇怪。指导教师告诉他, “要知道
《水浒传》中有108条好汉,除了林冲、董平、花荣、秦明、呼延灼等人算是军方出身之外,大部分好汉都出自民间。而且这些民间好汉在某些领域还有冠军级表现,比如:卢俊义的枪法、武松的双刀、李逵的神力、燕青的相扑……  一个疑问自然滋生:大宋朝“崇文抑武”,民间哪来那么多大侠好汉?符合史实吗?答案是:完全符合。  其实不光《水浒传》,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咖们创作的时代背景也喜欢选择宋朝。这是因为宋朝有一个特殊
美国机械工程师托马斯-米基利一生获得一百多项专利,还自学化学,研制出一种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但当时大众已知铅和铅化合物有毒,因此他将四乙基铅称作“乙基”,刻意避免提到铅,以免引起大众恐慌。  一时间,这种“物美价廉”的汽油广受好评,米基利还被美国化学会授予“尼克斯”奖章,汽车商则开设化学公司并聘他为副总裁,专门负责生产四乙基铅。  公司成立不久,工人就死伤了几个。大众纷纷指责米基利,希望尽快停
鲁迅有把账本写进日记的习惯。经济基础对鲁迅来说相当重要,毕竟有一大家人要养活,那鲁迅到底有多少钱呢?  鲁迅不是一开始就有钱的,也不是持续有钱的。他小时候家道衰落,17岁时母亲变卖首饰才给他筹到上学的路费,上的也是免学费、餐费的南京水师学堂。后来鲁迅兄弟二人赴日留学,曾想在日从事新文学运动,后因家庭经济负担不得不于1907年回国。  刚回国时,他在家乡做教员,月薪30银圆。这时一银圆可买30斤大米
民国有位留日归来的才子,精通多国语言,学贯中西文化。就在他满怀激情地参加外交官考试时,却出人意料地落了榜。一问方知,那些榜上有名之人事先都打点好了关系。才子很气愤,但还是抱着期待参加了随后的文官考试。考场上,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兴致勃勃,成竹在胸。命运却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上榜名额又一次内定给了那些有财有势的考生。才子怒不可遏,一甩袖子,转身走了。  这一转身,官员队伍里失去了一个好官,文学历史上
这节课是令人头痛的作文课,因为每次我都不知道写什么。老师走上讲台笑着说:“这次作文课的模式与以往不同,我们要举行一次现场组字比赛,以此作为这次的写作材料……”没等老师讲完,我们早已欢声雀跃,一蹦三尺高。  首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大字:“知识在于积累。”然后将同学分成两组,排头的同学站在讲台边。接着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同学都写黑板上这六个字,每个同学只写一笔,写完后把粉笔交给后面的同学,然后站到队
提到鲁迅夫人,多数人只知道许广平,却不知鲁迅身后还有一个叫朱安的女人。朱安虽然是鲁迅的妻子,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最后孤独地长眠于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处。  朱安与鲁迅是同乡,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朱安和旧中国很多家庭的女儿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三从四德,温良贤淑。  父母惜之如掌上明珠,
1940年7月,女作家潘柳黛坐火车去南京,她买了一张二等车票,相当于现在的硬座。说是硬座,实际上根本没座,潘柳黛上午9點从北京东站上车,直到第二天晚上8点抵达苏州,她竟然站了两天一夜,从苏州换乘另一趟列车去南京时才找到一个座位。  潘柳黛为何要在火车上站那么长时间?一是因为乘客太多,很多人都没座;二是因为霸座的太多,刚有一个座位空出来,立马就有几个勇猛的壮汉冲过去抢。潘柳黛一个年轻弱女子,怎么抢得
“性骚扰”破联盟  自唐高宗年问起,南诏就是大唐的铁杆跟班。特别是大唐开元年间,南诏首领皮逻阁被大唐正式册封为“云南王”后,新崛起的南诏更是大唐的亲密战友,多次助大唐硬怼吐蕃,打出大唐西南边陲的太平景象。到南诏第二代云南王阁罗凤继位时,大唐已是山雨欲来的天宝年问,可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依然存在。  但万万没想到,由于大家太亲密,外加大唐吏治败坏,好多唐朝官员学会了蹬鼻子上脸,其中最典型的一位就是云南
月满天心,专职作家,已出版古典文化随笔《茶缘心语》《长相思不相忘》及各类散文随笔集等20部,发表各类文字500万字,多部小说签约影视剧。  唐玄宗在位时,后宫庞大,美女如云,但玄宗是个文艺的、有情调的皇帝,他喜欢的女人不但要美,还要能和他保持灵魂对话,所以整个天宝年间,玄宗宠爱的女人也就四个:早年的惠妃,后来的梅妃,再后来的杨贵妃,还有老年之后的谢阿蛮。  这几个得宠过的女子,都不是庸脂俗粉,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