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对胶质瘤细胞系U87 Nanog和p53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U87细胞,MTT检测0.2、0.5、1.0、2.0μmol/Api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脑功能与脑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对胶质瘤细胞系U87 Nanog和p53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U87细胞,MTT检测0.2、0.5、1.0、2.0μmol/Apicidin处理24、48、72 h后细胞抑制率的变化,同时设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0μmol/LApicidin处理48 h后细胞Nanog与p53 m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DAPI染色检测1.0 μmol/LApicidin作用后细胞凋亡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0.2、0.5、1.0 μmol/LApicidin作用48 h后U87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MTT显示不同浓度Apicidin处理后细胞生长出现抑制,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48 h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74±0.13)μmol/L;RT-PCR检测发现1.0μmol/LApicidin组细胞Nanog 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53 mRNA表达增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anog蛋白水平降低,而p53蛋白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I染色发现1.0μmol/LApicidin组细胞核出现凋亡表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0.5、1.0μmol/LApicidin作用48 h后U87细胞凋亡率为11.57%、19.67%,高于对照组(2.2%).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2.92±0.56)%、(56.95±0.53)%,高于对照组的(32.6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icidin可以显著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系生长,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干细胞标志性基因Nanog的表达和抑癌基因p53的转录及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其他文献
分析了捣固焦炉倒饼对炉温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炉体的危害,针对采用不同种类的加热煤气,提出了煤饼倒塌后的炉温调节方法,避免高温事故的发生.
本文提出了建立非食品类消费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思路,重点对非食品类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建立了以伤害严重程度和伤害发生概率为二维矩阵的非食品类消费
目的 研究脑出血转化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并探讨脑出血转化早期的积极防治方法. 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急性
目的 评价长春西汀(开文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自2010年7月31日至2012年11月27日北京军区总医院等17家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10例,经纳入及排除
目的 观察氦气预适应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学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氦气预适应组(每组各12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脑室出血(IVH)体积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动脉瘤性蛛网膜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患者补钠量的计算方法. 方法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56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CSWS患者,按随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程度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损伤区CD34+细胞数量的相关性. 方法 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
目的 探讨脑外伤昏迷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半年清醒概率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软件开发和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
基底膜层状玻璃膜疣(BLD)常见于40~60岁人群,通常为双眼发病;与普通玻璃膜疣在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变化、预后转归等方面均不完全相同[1].目前大多数临床医生对于玻璃膜疣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