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捡语言多处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ongyo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脱离实际、局限于书本的语文教学已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聋校语文教学更要切合聋生实际,加强实用性、趣味性,找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掌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艺术,聋校语文教学将会更有效。本文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闡述了如何使语文生活化,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35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知识,因而学习的本质即生活。长期以来,聋校语文教学囿于课堂,局限于课本,无论是从教学的成效看,还是对聋生的发展而言,都显得非常落后了。
  语言文字是聋童融入主流社会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听力障碍,聋生学习语言时会遇到语法、表达上的种种困难。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将有助于聋生的语文学习,也是聋生适应主流社会发展、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条件。
  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门艺术。笔者将从两方面阐述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艺术。
  一、课堂是生活的再现
  1. 留心聋生生活,巧设情境理解
  听力的障碍制约了聋生的语言学习。由于缺乏听力语言环境,聋生的语言基础差,语言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认识事物多以简单、具体的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聋生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化抽象为具象,引导学生理解。
  如“刺眼”一词,可以辅以理解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是舞台的灯光、夜晚的车灯。由于大部分聋生寄宿学校,生活经验有限,尤其是低年级聋生,对舞台、车灯的概念还是比较陌生。这时候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中午,人们抬头仰望,常常不由自主地伸手遮挡刺眼的日光。而晚上,学生们躲在被窝里看书,值日教师乍一掀开被窝拿手电筒照射,学生顿时会觉得刺眼。这些是每个聋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只有抓住聋生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实例,才能使聋生真正理解词义。
  联系生活教学要求教师留心聋生生活,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身边发生的事。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情境是学生从未遇到过的。这需要教师预设情境,令学生体验。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动物过冬》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天气渐渐凉了,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三年级聋生还没有遇到过“商量事情”的情况。因此,在课前笔者不留痕迹地预设了一些情境:学生甲就要过生日了,笔者让学生一起商量送什么礼物给他;班干部选举中甲和乙都特别优秀,笔者让学生商量选谁做班长等等。在教学时,笔者再加以提点,使学生理解“商量”的含义,从而理解课文情境。
  2. 优化课堂沟通,趣味教学过程
  课堂是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特殊的人际环境,是以其特别活跃的生命力展示人生智慧光彩的场所。教师应极力创设一个趣味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获得交际经验,实现生命成长。
  生活化的课堂是沟通良好的课堂。要求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媒体之间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有效沟通。教师应尽量丰富课堂语言,以谈话、开放性提问为主,打造生活课堂。如“这段话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是一个封闭性问题,这样提问显得机械、僵硬,脱离生活,属于典型的“教科书语言”。如果改成“读了这一段,你觉得事物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这种谈话式问答将更亲近学生,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幽默、平易近人的课堂语言,有利于师生沟通的顺畅流利。
  课堂沟通中生生沟通也占据很大的比重。生生沟通的主要形式是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这里教师要做好小组的分配,确保每个小组内学生能够进行有效沟通。聋生之间手语沟通较普遍,有时甚至连听人教师都不能融入其中。听人教师要走进学生,参与他们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之中学习语法、理解词句,习得语言表达方式,获得思想交流。
  课堂沟通是多形式的,展现的是一个趣味的教学过程。针对聋生形象思维发达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广泛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简笔画、演示(包括多媒体演示、动作演示、场景演示等直观手段呈现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月亮湾》一课中有许多方位概念:村子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过了桥,是一片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很多聋生对词句尚不理解,要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方位图无异于火中取栗。图片可以清晰、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月亮湾的地理方位,也更符合聋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现代多媒体技术是教教育教学的一大突出进步。许多抽象的语文问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化为具象。
  3. 加强迁移训练,学会活学活用
  语言是聋生融入主流社会沟通的工具。由于聋生的日常用语——手语没有语法规则,聋生在与听人交流时常常表达不当,词不达意或是语法结构混乱。语文课堂应着力培养聋生的语用能力,加强语用训练。教师在讲解词义时,应尽量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说句子,学会恰当的表达。而教师可以提供范句,或出示情境以供学生参考。
  书面语也是语言运用能力之一。很多聋生会说,但不会写。原无锡聋校校长宋鹏程(聋人)曾说过:“从广义上来看,书面语能解决聋哑人生活各方面交流的困难,引导聋哑人走向广阔的天地。”然而书面语学习缺少了口语的基础,将面临巨大的障碍。这要求教师不断强化书面语的训练。在书面语训练上,不宜选用过于生僻的题材,应结合聋生生活需要进行选材。比如,怎样自我介绍,怎样和超市售货员交流,学写留言条等,都是比较实用可行的题材。
  众所周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而要真正“让语文回归生活”,就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聋生建立起语文思维,培养用语文的方法去感悟生活的意识。   二、生活处处皆语文
  1. 精心布置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可利用的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文化长廊——用于展示文化作品,学生优秀习作、师生书法作品、立志故事、名言警句、诗歌集锦等。文化长廊要常常更换内容,主题贴近学生,使学生能“吃饱吃足,汲取营养”。校园的建筑也是一种文化。一般来说,聋校建筑更注重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形象力。校园之中,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角落,这些不显眼的角落里的物名校牌、警示标语都是学生识字识句的好地方。“自强、自立”“阳光、自信、感恩”这些语言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更是鼓动聋生的精神力量。
  校园文化之中更为突出的是班级文化。学生在班级呆的时间最长,教室的布置也更灵活机动。墙裙是教师可以大有所为的地方。作文范例、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班级精神等都可以张贴到墙裙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设立书报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2. 留心积累语文素养
  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也须臾离不开语文。在课堂之外,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要对语文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感。秋天,校园里处处可以闻见清香的桂花。笔者让学生把自己闻到桂花的感觉说出来。有的说是甜丝丝的,就像吃了巧克力;有的说闻着桂花的香味,觉得心旷神怡;有的说桂花的香味有点像花露水的味道,清清凉凉的。能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就是一种语文能力。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很感兴趣。笔者又让他们仔细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摸一摸这些可爱的小花,最后还告诉他们,桂花还可以做点心,学校里职高班学生最近做的点心就是用桂花做的。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流露出表达的欲望。在交流之中他们提高了交际、表达能力,并从他人的叙述中获得了更多关于桂花的知识。
  在学校中,聋生看似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其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很多。小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段流行的游戏,大至学校活动,热点新闻,都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契机。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引到学习语文的路上来。
  3. 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而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里面。”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学校里,笔者尽可能多地组织各项活动:读绘本、播放电影、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向新同学介绍校园、制作节气卡片等。“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每次活动都调动着聋生的全部感官,全面发展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增强对语文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语文的精神。
  聋校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挑战。我们希望聋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就已经学会生活。因此,聋校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结合,创造生活化的课堂,给学生实用的知识、灵活的技巧;聋校语文教学更要渗透于生活,使生活语文化,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掌握引路的艺术,学生將爱上语文,乐于用语文的美感受生活。就是那句话“只捡语言多处行”!
  参考文献:
  [1] 叶立言.聋校语言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聋哑学校 213000)
其他文献
我爱死了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或者现在。    我不过是个刚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大学才刚上一年,就像所有这个年纪的人一样,害怕自己会三十而不立,四十又不惑。未来?理想?谁知道什么样呢!  那年,二十几岁,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考过各种专业证后羡慕不已,我狠狠地告诉自己是命不好,不然谁会差那几分,然后又失落至极,怀疑自己的能力。  那年,二十几岁,整天忙忙碌碌到深夜也不肯放下手机,可是在忙什么
生活里,你奔波疲累,和反擰的螺丝较劲儿,和贪玩的小狗较劲儿,和冷掉的午餐饭盒较劲儿,和重复的工作较劲儿,慢慢地,你开始和自己较劲儿。这个过程固然别扭、曲折,有时是暗流涌动,有时是正面博弈,你大感汗水淋漓,却不乏有光泽的价值外溢。  然而,你却不曾想到,在你与现实中的一切困难较劲儿的时候,人们竟然也会和虚构大张旗鼓地正面较劲儿。这种虚构异常美妙,我们叫它童话。  童话,我们太过熟悉的文学体裁之一,是
1  小学最后两年,我随调动工作的父亲辗转到了异地,因为学籍问题没有解决,只能勉强读一所被很多人不看好的小学。  不被别人看好的原因是这所学校地处城郊,还背靠一座鱼龙混杂的菜市场。生活在此的人,几乎都是因为房屋拆迁,而从田间地头被聚拢到一起的,依靠一个摊位维持生计的菜贩或屠夫。午后生意稍差的时候,他们会抓上几把瓜子,围坐在一起,喝彩声和抱怨声随着手气的起伏互相交织,市井气息粗暴地向外喷发。  我的
爬山回来后,艾伦生气了,原因是我惹恼了他。事实上,我并不是故意的,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艾伦说我只是把鲍勃当成好朋友,并没有把他当成好朋友。天呐,我一直认为,艾伦和鲍勃都是我的好朋友呀!  “艾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高兴的?”祖父问我。  “好像是在下山的路上。”我仔细想了想,说,“没错,当时艾伦觉得很累,他请求我帮他背一下书包,我拒绝了。”  祖父表示理解,然后问:“你也很累了吗?”  “不
1  前段时间有个姑娘向我抱怨,说自己很孤独,所谓的孤独,其实就是“别人的想法自己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别人无法接受”。  姑娘说,不知道是不是她和大家天生就是两个频道的人,明明是一件她觉得很无聊的事情,大家却哈哈大笑;遇到某个场景、某个时刻,当她觉得很有感触时,旁人却总是尴尬地应付几句,气氛随即凝固。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一群羊在吃草,突然有一辆车子行驶过来,羊群中所有的羊都不约而同地
踏上威尼斯布拉诺岛,第一眼感觉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岛上房屋绚烂多彩,绿色、红色、黄色、蓝色、紫色……各种鲜艳色彩组合在一起,人的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布拉诺岛由5个小岛屿组成,长675米,宽475米,面积0.21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米,因为岛上的房屋色彩斑斓,又被称为“彩虹岛”,是意大利威尼斯的离岛。快靠近布拉诺岛时,导游会告诉大家一个美丽又浪漫的传说。  很久以前,岛上有一对新婚夫妇,兩人恩
摘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戏曲、文学、书法等艺术形式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技法,但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深入、透彻地理解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笔者以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为例,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谈谈诗歌中虚实手法的应用。  关键词:《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虚实相生;理解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
摘要:校园文化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心理调试功能、暗示心理、模仿心理、从众心理、激励功能等;这些心理特征构成了校园内部的心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乃至教师的行为、情感、道德以及理想,发挥着凝聚、规范、激励和导向作用,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正面的促进。  关键词:校园文化;心理健康;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38  校园文化
摘要:⑴封建余毒尚未肃清;⑵心理成熟较晚;⑶代沟加深期盼情绪;⑷“恋爱”解脱压力;⑸极端反应的刺激;⑹生殖健康教育形而上学;⑺性教育上存在着误区;⑻成人社会的藏污纳垢;⑼女生成了“雾中花”;⑽情况复杂多样;⑾家庭氛围的影响。  关键词: 心理问题;原因  青春期女生问题成堆,我们认真调研,解读青春密码,总结出十大因素:  一、封建余毒尚未完全肃清  山区农村家庭大多需要“壮劳动力”,加之“传宗接代
摘要:关心、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从学生心理、学习基础、学习策略、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学习策略、改善师生关系等几大转困对策;简要阐述了转困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28  英语学习困难生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