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与逻辑

来源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id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正式制度要素与非正式制度要素的分析视角分析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深化这三个阶段,其变迁逻辑可以用"变迁动因-变迁形式-变迁目的"的分析框架进行解释。首先,环境管理体制的治理失灵构成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动因;其次,非正式制度要素对现行体制的渗入以及正式制度要素从现有体制中的生成构成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内容,体制环境、路径依赖和改革强度会对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产生影响;最后,提升环境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扭转环境治理失灵,实现体制均
其他文献
1.经济领域存在三种明显的不协调.(1)供给和需求的不协调.表现在积累比例过高,消费比例过低,导致投资规模过大,许多投资品供不应求,而居民收入却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不强,消费
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时期,许多家长忧心忡忡,心情极为紧张。那么,疫情之下,家长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新冠肺炎疫情所波及的人群众多。儿童处在成长与发育的关键阶段,
【正】 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认为,技术的跨越发展是后进国家追赶并超越先进国家的重要途径,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完全重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既不现实且无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侵袭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悄然降临,它踩着春节匆忙归家的脚印,迅速蔓延开,让新年的欢庆蒙上阴影。在紧张的疫情面前,国家迅速布控防疫线,为避免疫情向校园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以国家法律形式为特定流域而制定的法律,是以水资源保护开发为中心的开创性立法。基于环境资源的共同自然属性,借鉴域外流域立法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对第一代农民工发展的研究有重大意义。目前对其现状的描述,形成了年老面临养老困境的刻板形象。为了揭示第一代农民工真实的生存状态,对1970年左右出生的第一代农民工进行了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失眠迁延10余年的患者,经中医辨证施以针灸治疗而愈,现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计划经济的政府转向管理市场经济的政府,但是某种程度上政府却变成了典型的审批型政府.目前繁多的行政审批制度是民众最为不满意的问题之一."门难进,脸难看
一盼兴修水利设施.由于以前粮食价格偏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农田的水利设施毁坏后未及时修复,导致无水灌溉而荒废或产量下降.现在中央给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粮价又
当前,大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大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和规模经济的象征.从世界范围内看,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投资报告,到20世纪末,全球跨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