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考写作的关键能力之定向转述材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防套作、反宿构的呼声,高考作文命题普遍倾向材料作文。但现行的材料作文又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指出:“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欧阳国胜老师也多次在公开讲座中强调:“2015年起的高考作文命题思路与检测原则:防套作、防宿构、培养国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入情入理文明交流。”可见,新材料作文更强调学生对材料的透彻理解,并要结合题中材料,做出具体分析。那么,要写好一篇作文就离不开对题目材料的转述。因为很多时候,援引材料往往位于作文的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正是因为不懂转述材料,导致开头平淡,甚至冗长,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更有甚者,曲述材料,以致离题万里。相反,如果懂得转述材料,不仅能准确把握材料核心,一语中的,而且容易形成“凤头”,脱颖而出。看来,提升高考写作的关键能力——定向转述材料迫在眉睫。
  一、转述材料问题多,学生写作开头难
  初入高三的学生,经过高二一年的议论文学习,议论文雏形已基本形成。在议论文开头的写法上,多数学生都知道,“引材料——析材料——得观点”的基本写法。但很多学生却常常面对作文题,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抑或是下笔匆匆,言不尽意。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复述和曲述是作文开头转述材料的两大“杀手”。现以一次材料为“维克多反穿袜子”的作文题来阐释开头转述材料存在的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五六岁的男孩维克多,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说:“袜子应该正面穿,大家都这么做,你反着穿,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
  面对维克多与其父亲的“冲突”,你有怎样的态度与看法?
  问题一:复述原材料,同质化严重
  病文:
  男孩维克多总爱反穿袜子,他的父亲对此感到十分生气。对他说:“你为什么总爱反穿袜子?袜子应该正面穿,大家都这么做,你反着穿,多难看。”男孩却回答:“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赞同男孩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生活的快乐与否应由自己判断,不必过分在乎他人的眼光。
  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人,以别人的看法作为判断自己生活质量的依据。而这样的做法,使他们变得疲惫、茫然,惶惶不可终日。所以,我们应该学习男孩不必过分在乎他人的眼光。
  问诊:开头基本上照抄照搬原材料,导致开头冗长、千篇一律。面对材料,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取舍、如何转述,足见筛选整合加工材料是多数学生的薄弱项。
  问题二:曲述原材料,观点易跑偏
  病文:
  五六岁的男孩维克多平时总爱反穿袜子,一次父亲帮他好好穿上,他却生气地认为袜子是穿在他自己脚上,线头在里面,会使他很不舒服,而拒绝正穿。我认为,维克多反穿袜子是无理取闹的行为,是父亲溺爱的结果。尊重父亲,孝顺父母,应从小抓起。
  问诊:该文对材料内容加入主观想象,曲述原材料。原材料中的维克多不是生氣,而是理直气壮。生气说话的是父亲。而该文曲述成“父亲帮他好好穿上,他却生气”,以致观点跑偏到维克多对待父亲的态度上,进而得出偏离题意的观点——尊重父亲,孝顺父母,应从小抓起。
  二、厘清概念是关键,定向转述有方法
  自考试中心提出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语文则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其中“关键能力”是指“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而于涵、赵静宇、李勇在《新高考语文科的定位、功能和考查内容研究》一文中则说:“将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遴选出来,作为关键能力纳入调整后的能力框架,并进行重点考查。”之于高考写作而言,定向转述材料是高考写作的关键能力。因为学生在定向转述作文材料时,需要对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加工等,而造成复述与曲述材料则是学生表达和理解材料出现偏误。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定向转述材料这一写作的关键能力呢?笔者认为厘清概念是关键。
  转述不同于复述与曲述。复述是指把自己说过的或别人说过的话重说一遍,要求全面地忠于原材料;而曲述是在复述材料时,加入自己主观想象,导致对材料原意的曲解。那么,什么是转述呢?所谓转述,即把自己说过的或别人说过的话重说一遍,则要求在不歪曲原意的前提下对原材料的内容与形式加以改造。厘清了转述与复述、曲述的概念,学生才能明白自己在表述作文原材料时误在何处。歌德说:“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避免复述与曲述,学会转述是正道。那么,我们该怎么转述作文原材料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定向转述材料要做到内容定向,形式改造。具体方法如下:
  1.转述内容“定向剪裁”
  在明确立意的情况下转述材料,故转述时可以带上为论点服务的情感倾向,使内容方向得以明确。同时,应对原题材料作出取舍。裁剪有利于观点表达的句子。但不能改变原材料的意思。
  学生范例:
  维克多执意将袜子反穿,只求让脚舒适而不迎合他人目光;但父亲却以经验习惯为据要求他改回正穿袜子。这实是孩子率真的个性与已成惯例的定俗之间不可避免的摩擦。
  在我看来,此举并不是任性式的叛逆,也不是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所产生的偏执,而是一种勇于站在世俗逆流之中的勇敢,更是来自一颗率真心灵的呐喊。   点评:该开头在转述时带上为论点服务的情感倾向,并对原材料作出取舍。
  2.“运用句式”改造形式
  树立“句式意识”,学会运用句式转述材料,增添文采。除了学生熟悉的排比句、对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外,改造形式笔者推崇对称句和整散句。其中对称句不是对偶句,只要求上下句字数工整。而整散句是整句与散句的组合。其中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散句指字数多少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
  在运用句式改造形式时,学生还可能出现对应失当,逻辑不通的问题。比如病文:
  孩子与父亲关于“袜子正反穿”的冲突,不妨看作是“主流”和“非主流”、“共性”与“个性”之争。在日趋多元化,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做法更加宽容的现代,我们不妨像孩子一样,因为正穿不舒服而“反穿袜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运用对称句的修改文:
  父親与孩子关于“袜子正反穿”的冲突,不妨看作是“主流”和“非主流”、“共性”与“个性”之争。这样的“冲突”,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似乎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正穿难受,反穿何妨?我们当遵从本心,为自己而活。
  三、高考真题来试水,定向转述好开头
  既然说定向转述材料是高考写作的关键能力,那么下面就来看笔者在写作指导中运用定向转述,下水示范高考真题。
  真题一:(2016年全国2卷)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定向转述范例:
  语文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器,是我们灵魂栖息之所,其于己于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于中学生而言,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何者当为主角?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左宗棠亦曰:“读破万卷神交古。”课外大量阅读,方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自然“胸怀锦绣,口吐珠玑”。而课堂时间恐有限,社会实践实难成,唯有心沉书海,大量阅读,才可取得语文真经。
  评析:本开头运用整散句、设问句,不仅转述原材料,还搭建了分析材料的桥梁。
  真题二:(2016年全国3卷)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定向转述范例:
  创客小羽辛苦创新遭假冒,放弃维权分享工艺扭乾坤,化敌为友规范市场共富裕,壮大规模不断创新获大赞。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小羽的商业智慧和分享精神难能可贵,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看似理所当然,但若静言思之,恐怕其做法有待商榷。或许,“小羽式”成功并不值得推广。
  评析:本开头用了4句48字的对称句有效地转述了原材料长达195字的内容,可谓惜字如金,有效地避免了因原材料内容繁多而造成开头冗长的问题。
  四、定向转述显优势,加强训练真必要
  在一线的材料作文写作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三令五申地要求学生写作时要联系材料,甚至对不联系材料的作文“痛下杀手”。但由于不少师生缺乏对原材料定向转述训练的重视,光说空道理,缺乏有效指导,作文开头援引材料冗长繁复的问题成顽疾。相反,重视对原材料的定向转述训练,指导学生不断地修改开头,锤炼语言,转述材料做到内容“定向剪裁”,运用句式改造形式。那么即使只经过高三一年的强化训练,相信多数学生也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转述材料,展现开篇优势。有道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十次”方成《红楼梦》。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分秒必争的高三,要真正做到精细化地修改作文,不妨先从作文开头的定向转述训练开始。因为定向转述的训练不仅仅是语言的锤炼,而且是作文审题的训练,是思维的训练。经常训练,还可以避免学生曲述材料,游骑无归。总之,定向转述是高考写作的关键能力,是写好一篇作文的起点,加强训练真必要。
其他文献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比重过多,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处于被动学习。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课堂效率并不高,学生容易产生对学习语文的厌恶感。而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又误认为课堂上学生兴趣为重,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课本的重要性。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应该同时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两者相互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一、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2009年我国开始推行“高效课堂”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
传统作文写作耗时低效,从命题、作文到批阅、讲评,少则一周,多则更长时间,学生训练频次少,反馈周期长,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经过探索和实践,兼具“短”“快”特质的“微写作”不失为诊治当前写作痼疾的有效良方。  “微写作”的特点是贴近现实,短小精悍,操作简单,自由多样;强调学以致用,解决身边问题。“微写作”针对性强,强调写作的目的、对象;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得体。从更深层次挖掘
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的话揭示了学科教学和德育之间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科德育实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通过实际考察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对学科德育的内涵还缺乏应有的理解,不能从语文教材中发掘有效的德育内容;实施过程中策略运用不当,存在着语文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那么,如
在强震活动轮回和期幕划分等研究中,强震事件的样本数量往往影响并限制了信度和结果外推,特别是强震活动较弱时期对状态的判断将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中小地震活动状态实际上反映了强震活动的规律性。本文采用基于Weibull分布的中小地震信息熵对中国大陆西部的强震活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目前处在低熵值时段,可能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且主体活动区为青藏地块区。在熵值扫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首都圈断层水平运动方式和地壳应力场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该地区主要受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左旋剪切的控制,且不同走向活动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在此基础
本文分析了华北主要断裂带基于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同震位移场的应变变化,结合华北地区近几年形变异常分析日本9.0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形变场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日本9.0级地震对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