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下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模式构建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ebing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下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模式,明确结构及功能,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实操性、推广性和借鉴性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方法

于2019年4月成立课题组,通过大量文献、政策分析,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式为指导,构建过渡期护理模型并初步编制指标体系函询问卷,经过预调查进行修订,形成首轮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的权威系数、Kendall协调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量化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和0.84,Kendall协调系数为0.137~0.253 (P<0.001),变异系数均<0.25。最终确立的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模式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以及"过渡期护理程序"的32个三级指标,并生成结构功能图。

结论

构建的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模式科学可靠,内容全面,对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引导优势资源下沉、促进分级诊疗落实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PP)的诊断价值及相应界值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的6~8岁出现乳房发育的女童1 087例,就诊时乳房为Tanner B2或B3期,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应的BMI百分位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840例)、超重组(133例)及肥胖组(114例)。患儿均行促性腺
对2018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的SLC6A8基因突变致肌酸缺乏综合征(CDS)一家系的临床特征、遗传学和生化特点进行分析。患儿,男,初诊时13岁,因"间断呕吐1年"就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间隔7个月,再次发病住院确诊。自幼进食少,便秘。12岁始出现呕吐伴严重便秘,间断发作。患儿1岁6个月会走。2岁会叫爸妈,检查时只会说简单句子。很少与父母交流。其兄有严重智力障碍和癫痫。其母存在认
新生儿筛查的广泛开展使得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种类繁多,其中部分伴有发作性或持续性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能加重代谢危象和脑及视力损害。饮食疗法是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正确的饮食管理可在减少甚至避免低血糖发作的同时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限制有害的代谢产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营养管理应贯穿患者整个生命周期。现就伴有低血糖的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的长期营养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住院并接受CMA检查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HD技术平台的标准操作流程行全基因组CMA检测,结果采用ChAS(chromos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CSII)在长期治疗1型糖尿病(T1DM)患儿中的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CSII长期治疗的随访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19年1月至6月对长期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随访,使用CSII治疗6个月以上,年龄18岁以下,且长期居住于青岛地区的60例T1DM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和治疗相关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T1DM患儿经CSII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多形红斑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多形红斑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有发热、皮肤和黏膜损害,皮肤损害表现为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受累的黏膜包括口腔黏膜、眼结膜及生殖器黏膜,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支原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例在治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并非心脏畸形患儿同期联合手术方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并非心脏畸形联合手术和单纯心脏手术患儿共72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联合手术组(A组)和单纯心脏手术组(B组)分为低风险层(L层)和高风险层(H层)。A组患儿36例,年龄1.5~168.0个月(中位年龄18.0个月);B组患儿36例,年龄1
现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该定义是由一个分类小组委员会推荐,并于1979年被IASP理事会所采纳。这一定义已被疼痛领域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广泛接受,并被一些行业、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用。近年来,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对疼痛更深入的了解,有必要对这个定义重新审定,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随着重症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开始关注重症超声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超声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定性、定量地评估护理指标,有助于解决现有工作中的护理问题、护理难题,促进重症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护理学术的发展,为此,专家根据多年来重症护理超声实践的经验和应用,制定本共识。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探索。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4月选取河南省某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9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时,采用一般情况和疾病相关资料收集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安德森癌症消化道症状调查量表(MDASI-GI)、衰弱问卷式评分、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及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