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活动渐渐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一种话题。比如有段时间火爆全世界的一个公益活动是“挑战冰桶,为渐冰人捐款”。你参加过公益活动吗?在公益活动中你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感想?参加公益活动可就是做好事哟,做了好事别忘写作文,因为公益活动常常是好作文的催化剂呀!
【写作解析】
随着人们文明意识的不断觉醒,通过公益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接触社会多层生活,倾听弱者需求心声,正成为许多人的道德选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正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就有收获。对于同学们来说,参与公益活动会收获许多作文素材:那些曾经被你忽视过的生活状态,那些你以前不曾相识的面孔,那些事、那些人都会成为你积累的丰富而有益的作文素材。投身公益活动,让所见所闻成为好作文的好素材,有好材便有好质,所以说公益活动参与过后,写出好作文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
在公益活动过程中,你要是见到了困苦,你会见有所思:他们为什么仍旧生活在困苦里?困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会成为你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深度感悟。经过思索,你当然会产生帮助困苦的人脱离“苦海”的路径构想,这样的构想就是你参与并期望改造社会的思想火花。头脑里有了这样的思想火花,你可称“思想家”了。在公益活动过程中,你若听到了“感谢”,你也会有所思:人际关系因互助而由冷漠变得温情多多,“我助人,人也助我”的思想会油然而生。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也是“思想家”的明显特征。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助人,与公益活动相关的主题还有“环保”“低碳”“文明”“秩序”等内容。总而言之,公益活动是个行动的平台,也是生成思想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思想会得到升华,体现在作文功力上就是:公益活动将明显提升作文的思想水平,作文会因思想的存在而更显得意义不凡。
好作文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不是编造出来的,只有那些真实记录自己的行动,展示自己心灵轨迹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提倡大家要熟练运用的作文秘诀。可是大家往往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的生活状态,所以对真实生活的感悟能力就不强,我心与生活之间存在难以沟通的鸿沟,导致我们在作文时常常陷入“我手无法写我心”的尴尬,于是“想象”“编造”成为许多同学写作文的病态技巧。在病态技巧的作用下,大家写出的作文假话连篇、虚像丛生,不真实,也不感人,漏洞多多,常常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料。公益活动,能引领你跳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禁锢,学会贴近社会“原生态”,让心灵真正融入生活,让文字成为表达真实、吐露心声的组合。这样,写作文时就会有“我手写我心”的快意感受,这种作文的秘诀你也会很快掌握到手。
【例文呈现】
山东莒南县第八中学 沈兰芳
说实话,我是心里隐藏着许多“负能量”的女孩。爸爸说我心里最大的“负能量”是不关心他人。我真的不愿意关心他人,我总觉得他人与我无关。
先前,学校里有位同学得了白血病,大家都为这个生病的同学捐款。我回家把捐款的事跟爸爸说了。
爸爸挺支持,打算给钱让我去捐款。我却扑哧一笑:“老爸,你是个傻瓜呀?我跟你说学校有捐款的事,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跟你要钱去捐款呀。你想想,生病的同学跟咱们有一毛钱关系吗?没有关系,把自家口袋里的钱掏给人家用,是不是傻瓜呀?”
听了这么没爱心的风凉话,爸爸很诧异地说:“女儿呀,咱心肠可不能这么硬,扶危救困,自古是美德。”
“美德能当钱花呀?与其给没关系的人捐款,还不如拿了这钱买名牌鞋呢!”我仍旧指责爸爸是个“傻瓜”。
爸爸摇摇头说:“怜贫惜弱一直是咱家的风格,到你咋就变了模样?你心中的‘负能量’太重,不识世间人情冷暖呀!”
我最终没有捐款。其实我觉得要多些“负能量”,才能在这复杂的社会上“站住脚”。
暑假里的一天,老师打来电话:“兰芳呀,听说你在家里没事,到学校里参加个活动吧。一个挺有意思的活动。”
一听有意思,我也没有具体问是什么活动,就赶到了学校。原来是一项叫“给他们送去一瓶水,让他们感受夏日清凉”的“微公益”活动。
这不就是上街头去做好事吗?虽然平时我最不愿意“做好事”,可是这次不好意思逃避了——自己跑来的,要是逃避,我害怕大家笑话我一点儿好事也不愿意做。
得,既来之,则安之。就跟着大家去街头做志愿者,给别人送水去。我先把一瓶水送给超市门前的看车人。他微笑着接过我的水,夸奖我:“小姑娘是个好人。”
好人?这夸奖让我心里暖暖的。心里有那么多“负能量”,居然被人家称为“好人”,好动听的夸奖。
我继续去给别人送水。
一位奶奶接过我的水,惊喜地说:“哎呀,你不是咱们社区的那谁吗?模样长得俊,心眼也好呀,好姑娘呀!”
好姑娘,又是让我感觉动听的夸奖。
别人的夸奖,让我羞愧于自己心里的那些“负能量”。公益活动,让我有了吸取“正能量”,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姑娘”的期望。因为,做一个“好人”是那样地自豪,是那样地有“存在感”。
回到家里,我跟爸爸说:“学校得白血病的那位同学,我没给捐款,现在想想很内疚……”
爸爸说:“闺女,是不是今天参加公益活动心有感触呀?”
我说:“是的。公益活动让我感觉做‘好人’的价值更大。”
“只要你愿意学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人’,就不要再为过去的冷漠愧疚。因为爸爸已经偷偷替你捐过钱了。”爸爸说出了一个替我做“好人”的秘密。除了这个秘密,还有一个秘密:今天参加公益活动,是老爸与老师借机为我输送“正能量”的“阳谋”……
简评 公益活动改变的不是别人的处境,而是自己的身份标签和道德认知;公益活动不仅仅“对公有益”,更是“于私有利”——这篇作文其实通过自己的经历,在升华这样一种“思想”。因为有思想,所以这篇作文很能触动人心,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思想共鸣。看来“参加公益活动,提升思想水平”不是一句空话。
(编辑 巧克力)
【写作解析】
随着人们文明意识的不断觉醒,通过公益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接触社会多层生活,倾听弱者需求心声,正成为许多人的道德选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正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就有收获。对于同学们来说,参与公益活动会收获许多作文素材:那些曾经被你忽视过的生活状态,那些你以前不曾相识的面孔,那些事、那些人都会成为你积累的丰富而有益的作文素材。投身公益活动,让所见所闻成为好作文的好素材,有好材便有好质,所以说公益活动参与过后,写出好作文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
在公益活动过程中,你要是见到了困苦,你会见有所思:他们为什么仍旧生活在困苦里?困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会成为你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深度感悟。经过思索,你当然会产生帮助困苦的人脱离“苦海”的路径构想,这样的构想就是你参与并期望改造社会的思想火花。头脑里有了这样的思想火花,你可称“思想家”了。在公益活动过程中,你若听到了“感谢”,你也会有所思:人际关系因互助而由冷漠变得温情多多,“我助人,人也助我”的思想会油然而生。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也是“思想家”的明显特征。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助人,与公益活动相关的主题还有“环保”“低碳”“文明”“秩序”等内容。总而言之,公益活动是个行动的平台,也是生成思想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思想会得到升华,体现在作文功力上就是:公益活动将明显提升作文的思想水平,作文会因思想的存在而更显得意义不凡。
好作文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不是编造出来的,只有那些真实记录自己的行动,展示自己心灵轨迹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提倡大家要熟练运用的作文秘诀。可是大家往往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的生活状态,所以对真实生活的感悟能力就不强,我心与生活之间存在难以沟通的鸿沟,导致我们在作文时常常陷入“我手无法写我心”的尴尬,于是“想象”“编造”成为许多同学写作文的病态技巧。在病态技巧的作用下,大家写出的作文假话连篇、虚像丛生,不真实,也不感人,漏洞多多,常常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料。公益活动,能引领你跳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禁锢,学会贴近社会“原生态”,让心灵真正融入生活,让文字成为表达真实、吐露心声的组合。这样,写作文时就会有“我手写我心”的快意感受,这种作文的秘诀你也会很快掌握到手。
【例文呈现】
山东莒南县第八中学 沈兰芳
说实话,我是心里隐藏着许多“负能量”的女孩。爸爸说我心里最大的“负能量”是不关心他人。我真的不愿意关心他人,我总觉得他人与我无关。
先前,学校里有位同学得了白血病,大家都为这个生病的同学捐款。我回家把捐款的事跟爸爸说了。
爸爸挺支持,打算给钱让我去捐款。我却扑哧一笑:“老爸,你是个傻瓜呀?我跟你说学校有捐款的事,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跟你要钱去捐款呀。你想想,生病的同学跟咱们有一毛钱关系吗?没有关系,把自家口袋里的钱掏给人家用,是不是傻瓜呀?”
听了这么没爱心的风凉话,爸爸很诧异地说:“女儿呀,咱心肠可不能这么硬,扶危救困,自古是美德。”
“美德能当钱花呀?与其给没关系的人捐款,还不如拿了这钱买名牌鞋呢!”我仍旧指责爸爸是个“傻瓜”。
爸爸摇摇头说:“怜贫惜弱一直是咱家的风格,到你咋就变了模样?你心中的‘负能量’太重,不识世间人情冷暖呀!”
我最终没有捐款。其实我觉得要多些“负能量”,才能在这复杂的社会上“站住脚”。
暑假里的一天,老师打来电话:“兰芳呀,听说你在家里没事,到学校里参加个活动吧。一个挺有意思的活动。”
一听有意思,我也没有具体问是什么活动,就赶到了学校。原来是一项叫“给他们送去一瓶水,让他们感受夏日清凉”的“微公益”活动。
这不就是上街头去做好事吗?虽然平时我最不愿意“做好事”,可是这次不好意思逃避了——自己跑来的,要是逃避,我害怕大家笑话我一点儿好事也不愿意做。
得,既来之,则安之。就跟着大家去街头做志愿者,给别人送水去。我先把一瓶水送给超市门前的看车人。他微笑着接过我的水,夸奖我:“小姑娘是个好人。”
好人?这夸奖让我心里暖暖的。心里有那么多“负能量”,居然被人家称为“好人”,好动听的夸奖。
我继续去给别人送水。
一位奶奶接过我的水,惊喜地说:“哎呀,你不是咱们社区的那谁吗?模样长得俊,心眼也好呀,好姑娘呀!”
好姑娘,又是让我感觉动听的夸奖。
别人的夸奖,让我羞愧于自己心里的那些“负能量”。公益活动,让我有了吸取“正能量”,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姑娘”的期望。因为,做一个“好人”是那样地自豪,是那样地有“存在感”。
回到家里,我跟爸爸说:“学校得白血病的那位同学,我没给捐款,现在想想很内疚……”
爸爸说:“闺女,是不是今天参加公益活动心有感触呀?”
我说:“是的。公益活动让我感觉做‘好人’的价值更大。”
“只要你愿意学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人’,就不要再为过去的冷漠愧疚。因为爸爸已经偷偷替你捐过钱了。”爸爸说出了一个替我做“好人”的秘密。除了这个秘密,还有一个秘密:今天参加公益活动,是老爸与老师借机为我输送“正能量”的“阳谋”……
简评 公益活动改变的不是别人的处境,而是自己的身份标签和道德认知;公益活动不仅仅“对公有益”,更是“于私有利”——这篇作文其实通过自己的经历,在升华这样一种“思想”。因为有思想,所以这篇作文很能触动人心,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思想共鸣。看来“参加公益活动,提升思想水平”不是一句空话。
(编辑 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