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为何“踩刹车”?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会与NGO的合作,刚刚开始
  朱健刚(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就笔者对刚刚结束的典范工程颁奖典礼的观察,壹基金正如同许多刚成立的本土基金会一样,一方面雄心勃勃,力图引领整个公益行业,但另一方面又明显地能力不足、经验尚浅。难能可贵的是,壹基金的团队表现出专业的谦虚,他们承认自己对NGO的认知不足,于是典礼最令人难忘的反而是典礼前的自律吧的大会,众多的NGO以民主的方式讨论规范,又组成领导团队,壹基金在这里没有基金会惯有的傲慢,而是展现出一个专业基金会的虚心和坚定。而这正是很多本土基金会所缺乏的最基本的素质。
  然后壹基金的力量不仅在这里,会场上不设主席台,评选典范工程上不拘泥于刻板的规定,而是推出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这样带有浓郁的藏族乡土文化特点的NGO以及自然之友这样的倡导型机构,都表达出壹基金确实在试图展示出某种公民社会的价值观:平等、多元、责任。更令人惊讶的是,虽然李连杰在谈到气候变暖这样的话题时还略显肤浅,但是从他的讲话中我们会发现,壹基金并不把自己局限在中国,而是已经具有了全球眼光,与其说它是本土的基金会,不如说它试图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基金会。
  就行内而言,壹基金所评选的这些机构或许还远远不能称为NGO的典范,它们更多的似乎还只是需要经费支持和声名传播的潜力组织。壹基金本身似乎也不能称为本土基金会的典范和标杆,它更多是体现出私募基金会在中国发展的众多道路中较为独特的一种。但是在公民社会兴起的初期,我们或许并不必要去纠缠于名和实的相称,更重要的是自由地行动。在这些壹基金典范工程上我们看到的是NGO在不同路向上的扎根,而壹基金自身,正将世界与中国的公益更紧密地连接起来,走上专业的道路。这条道路充满荆棘,前途未卜,但是当下的探索,已经让我们钦佩。(2009年第24期《壹基金:1.7亿善款的募集和支出》)
  
  浙商为何“踩刹车”?
  杨轶清(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
  
  关于浙商的进化史,曾经有—个通俗形象的概括:开始是“做人家不愿做的事”;后来是“做人家不敢做的事”;再后来是“做人家做不了的事”。但是金融危机使得浙商这位原先一路领跑的金牌运动员踩下了“刹车”,其先发优势和先天优势受到冲击,浙江遭遇的困境比全国其它地区相对更加严重。概括起来,浙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干不了”、“不想干”和“不让干”,浙商发展正进入一个瓶颈期。
  第一是“干不了”。浙江民营经济原来依赖要素组合的低成本优势和外延式的增长:生产组织的快捷化、生产要素组合即成本的外部化、全球销售市场的海量化。但是新的市场使得浙商的这些传统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因为浙江的GDP外贸依存度高,在外需萎缩的背景下,企业的销售和利润都受到了明显冲击;二是浙江产业多处于中下游,而且一般加工业多,高新技术比重偏低,企业受到两头挤压,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减弱;三是原本处于劣势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要素制约越来越严重。另外,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的一个特色,块状经济内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形比较严重。
  第二是“不想干”。早期浙商原始积累的财富属性为“生物性财富”,即为了填饱肚子或个人发家致富是他们创造财富的原始动力。在财富积累到超过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要之后,这种动力随之消失,而“溢出”的财富可能转化为灰色或黑色消费,这种情况在部分浙商身上已经发生。面对难题和困境,有创业者萌生退意马放南山,或者无奈“杨志卖刀”;在投资实业热情减退的同时,热衷股市楼市等非实体经济投资,从直接创造财富的企业家到以资本参与财富分配的食利一族,表明支撑浙商创业的动力在衰退。
  第三就是“不让干”。很多事实表明,“国进民退”客观存在。这在市场空间上制约了浙商的成长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律:一是微观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集聚的资源和允许进入的行业越来越多。但事实上准入门槛的提高和金融等核心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趋于局促和复杂,使得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未来预期发生变化。(2009年第24期《浙江产业资本困局》)
其他文献
2005年,在签署了一份4840万吨石油的合同之后,俄罗斯石油公司从中方获得了60亿美元贷款,用来购买尤科斯公司资产。这一协议的达成,如同在俄罗斯顽固的石油保护主义堡垒上炸开一道豁口,此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又同中石化公司签署了“萨哈林-3”合作项目协议以及后来购买秋明石油子公司的协议,直到目前的中俄石油大单。    2月17日是奥巴马签署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越战争爆发30周年以及胡主席结束中
因为出身的民间性,因为敢于质疑和对抗某些既得利益团体,因为具备不以“利润”为目的的天然使命,近年来NGO被人们和勇敢、奉献、牺牲等美好字眼联系在一起。更有人士对NGO抱有一种“新政治”的主观期待,期望这些新兴的第三种力量能担负起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并进而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历史使命。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展社会组织”被多次提到,高层对NG
6年前的伊拉克,是解放还是变相殖民?6年后的今天,巴格达居民要纪念的是什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今给重重的隔离墙阻隔,活像巴勒斯坦。4月23~24日两天的恐怖袭击中,巴格达和迪亚拉省共有约385人伤亡,是近年来“最为血腥的”。可是,有报道指,巴格达的暴力已大幅下降,人民的生活逐步重上正轨,逊尼与什叶两派的斗争渐趋缓和,近年的“觉醒运动”就见证了伊拉克人团结一致对抗恐怖势力。那么,实情到底如何?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古人在《礼记》中提出的社会理想。  如果不谈教育问题,“毒奶粉”事件是对“幼有所长”理想的直接打击;工厂倒闭、公司裁员是对“壮有所用”理想的直接打击;而当经济危机的阴霾渐浓渐密,财税收入增幅受挫、扩张性财政政策多集中于大型工程项目,原本投入不足的民生领域所获有限,因此尽管中国已正式迈入老龄社会,而且“老去”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但诸多应对措施的资金保障面临巨大缺口,
1 全球经济失衡的求解    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失衡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各种观点建议层出不穷。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峰会,被认为会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但峰会已落下帷幕,全球失衡却仍在继续,看不到一点改变的迹象。最受关注的汇率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外界普遍认为《首尔宣言》没有任何惊喜,有评论说,美国的“金融单边主义”是G20峰会难以形成共识的症结所在。  G20峰会的主基调应是合作共度危机
在全球金融海啸下,银行系QDII产品也不能幸免,目前,大多数银行QDII产品亏损,发行明显减速。目前银行系QDII还没有出现大规模赎回,这主要是源于眼下赎回大都面临本金严重损失的情况。  毫无疑问,世界经济正在经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这一危机很可能要“跨年度”。未来的一年,起码是2009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的前景不会明朗,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怎么走出衰退?靠积极的货
1949年初,中国处于国共内战的最后阶段,在进军北京的路上,毛泽东和共产党的一些高级军官来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的商人和村民因为战乱已经跑光了,在发现买不到一直在抽的香烟时。毛泽东说:“我们要让资本家回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应该不可能说这样一句话,因为共产党的革命就建立在反对对工农进行剥削的基础上,但以上的场景真的出现在《建国大业》这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电影里。这部纪录片风
7月31日是“巴斯克国”鼓吹者“埃塔”的半百生日。此前两天,西班牙北部城市布尔戈斯的民防部队营房“无预警遭袭”以及国王卡洛斯一世夏宫所在的马略卡岛“警车爆炸”事件,合计造成两死数十伤。警方随即将矛头指向“埃塔”,首相萨帕特罗更宣布全国警戒。  在反法西斯和冷战时代,“埃塔”搞恐怖的战略是要引起“行动—镇压—行动”的螺旋形升级,以激化国内政局,造成所谓的“革命形势”,最终“结束资产阶级统治”。这与意
中国会实行价格管制吗?  【英】《经济学人》11月20日    11月17日,中国国务院承诺通过强制措施平抑物价,打击囤积居奇和投机者,甚至威胁要通过价格管制的方法来干预日常生活消费品的价格。  通货膨胀还不是中国经济的重大威胁,但10月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已经上涨了4.4%,是过去两年多来最大的涨幅。食品价格的上涨更是惊人,蔬菜比一年前贵了差不多1/3。与此同时,消费者和市场的信心在下降,股市的跌
四川的各种基层政治改革,更多是上级交办,由在位官员或者精英人士主导的,民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并不高。最终被中央认可并在全国—定范围内推广的只有“乡镇党委书记直选”和“公推公选”两个内容。而且既不属于其独创,方式及内容也没有被完全照搬。    一向以基层政治改革实验而闻名的四川省在2010年6月又出现了两位人大代表新的改革尝试。显然,这对于急需发展和创新的中国基层民主又是一次实验,其后各种各样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