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女人生意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太人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个行业为什么会被男人掌控?暴利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
  3月8日晚,广州,《创业家》举办的“女人生意沙龙”在红专厂的一间会议室里召开。如果抛开谈论的话题,你压根不会想到这个场子和女人有啥关系。能容纳几十人的空间里充斥着一群“爷们儿”,少数几个女性成了为数不多的点缀。没错,女人生意被男人把持着,他们懂女人,更懂得如何赚女人的钱。
  干这行的大都是“爷们儿”
  这群“爷们儿”操着不同的口音,大多数此前素未谋面,但讨论起“怎样从女人身上赚钱”,他们立刻熟络得像朋友一般。
  确切地说,这是一群30-45岁的中年男人,大多数穿着随便,和给你家做装修的老板没啥不同。务实是他们的共性,在他们看来,女人生意和其他生意没什么不同,不过是个赚钱的手段而已。他们中年轻的那群,通常30来岁,讲究穿着,打扮时尚,更符合女人生意的特色。
  熊虎,34岁,一家国际彩妆学校的创始人。他站在你面前,就如同从《时尚先生》、《男人装》里跳出来的男模。他当过“北漂”,学过化妆,受毛戈平的启发进入日化行业,曾在一家化妆品公司任CEO,去韩国考察彩妆之后自己创业。不过,这种“潮人”老板并不是圈子的主流。
  和高科技行业“海归”云集不同,女人生意的老板们,大多没有值得炫耀的高学历。今年34岁的熊虎只有中专学历,玫瑰酒创始人乔大为同样也是中专毕业,千千氏创始人曾昭霞具有博士学位,算是这个群体里学历最高的了。
  如果按地域看,这些创始人大多是广东老乡,特别是潮州、梅县一带,通常有自己固定的圈子。另外,来自浙江的也有相当的比例,内陆省份相对较少。简单地讲,广东就是女性生意的大本营。广东是国内时尚产业的发祥地,快销、服饰等轻工业也非常发达,这为女性生意提供了先天的便利。
  此外,吸引他们入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暴利。举几个例子,介于食品和保健品之间的口服美容品(主要功能是抗衰老、减肥等),毛利率为60%-70%,化妆品的毛利率大约为100%。一些品类的利润更高,比如美即面膜,“主要原料就是无纺布加上一些精华、化妆品材料,成本不到两块,却卖二十块,比护肤品都暴利,因为一瓶膏霜要用一两个月,而面膜贴完就扔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有了稳定的毛利,女性生意大多比较平稳,基本是自有资金或者借贷(私人借贷、银行贷款),不像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这个行业里的老板们不缺钱,他们现金流意识非常强烈,对融资并不热衷,面对投资人都牛气十足。“有一次一个VC来找我,我把他带到了办公室里,但我一上来就跟他说明了,跟他谈不是我要找钱,而只是想跟他交个朋友。”一个创始人举例说明他们面对VC时的强势。
  


  


  除了跨国公司,行业里没有巨头
  参加沙龙的创始人,他们所做的品类涵盖了女鞋、服装、彩妆、美容品、饰品、珠宝、化妆培训,以及原料供应等女人生意的主流品类。据尚道营销的数据,中国城市女性市场规模竟然高达11万亿元。其中,服装是最大的品类,市场规模为4000亿—5000亿元;化妆品位居其后,规模为1000多亿元;第三是鞋类,规模为数百亿元。其后是珠宝首饰,尽管目前市场不大,但潜力看好。奢侈品则是增长最快的品类,增幅达200%,成为当之无愧的市场黑马。
  和互联网的寡头化相反,国内做女人生意的除了跨国公司外,几乎没有巨头。在广东,行业里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企业数以万计,但能称得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只有百丽鞋业、哎呀呀饰品等屈指可数的几家。除此之外,便是成长型企业,如2011年营收超10亿元的美即面膜,以及珠宝业的金至尊、做化妆品的相宜本草等。余下的都是小企业,它们的年营收通常在数千万元的量级,构成了这个行业的主流。
  女人生意特点鲜明,存在非常相似的市场规律,利于给产品精准定位。如能根据特定群体的个性需求推出产品,通常能迅速打开局面。比如封面网就把目标用户锁定为26—30岁的女性,推出介于奢侈品和大众品之间的C2B反向定制的女鞋品牌,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再比如肌言堂,创始人黄祥泓一开始做的是传统化妆品,但很快发现了另一个市场——口服美容品。这个市场最早的开拓者是日本的DHC,DHC采用直销的方式来销售产品。黄祥泓的打法与之不同,在产品研发上走的是与大学等机构合作的路线,销售渠道上则借力屈臣氏等大品牌,此外还在规划自己直接开店。从2009年起,肌言堂的业绩以每年超过200%的速度增长。
  不过,并非所有的从业者都能有这么高速的成长。假如你是一家传统的走代工制造路子的女鞋企业,通常只能赚取每双鞋1美元的代工费。即便是化妆品这种品类,虽然毛利很高,但竞争也非常激烈,新进入者没有一定的实力很难立足。
  三千万广告能砸出三亿收入
  在中国,纯粹女性支配的消费占多大比例?粗略估计小于50%。但有研究显示,中国零售额的80%由女性贡献,因为女性通常在家庭消费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女人的生意不仅局限在女性产品,也包括由女性主导购买的那一部分。
  要勾起女人购物的冲动欲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广告。“中国女性很容易被打动,因为第一缺少爱,第二缺少安全感。”尚道营销创始人张桓说,“在中国做女人生意基本没有风险, 比如在湖南卫视投几千万元的广告,能回收上亿元的销售额;一个整形医院,投足一千多万元,第一年就能回收成本;化妆品也是,投上三千万元,至少能回收2-3亿元。”
  这里面的门道是,广告千万不能只投几个月,一定要持续投入。“比如电视广告,在前三个月基本是没有效果的,在第四到第八个月才会见效,因为看电视和上网不一样,你的目标客户不是每天都看的,而做杂志广告,一般至少要持续半年以上。”还有一种更厉害的“软广告”,就是靠氛围来打动女性。张桓举了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专门做女士皮带,两千条皮带往那一放,女孩子不买都不好意思。女人不是因为需要才买,而是觉得好就买了。”
  如何营造这种氛围也大有讲究。张桓的公司里有一个总监,“是个香港人,就做陈列,告诉你东西怎么摆,一个月挣60万元。”如今,店面的装修也是水涨船高,2005年一平方米装修要1500元,现在则涨到了6000元,其中包括货架等软装修成本就能占到一半。
  不过,你要是认为只投广告就大功告成,就陷入了女性生意的误区。女性生意的本质是靠广告和营销驱动,但现在和以前不同了,随着信息越来越对称,市场已经在向产品驱动转变。比如宝洁、海飞丝以前能占到将近30%的市场,但现在下滑很厉害,宝洁市占率才百分之十几。而苹果iPhone广告很少,照样受女性青睐。市场总归还是要回到原点。
  此外,女人生意还有几个陷阱,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其中。其一是认为生意好做,实际上竞争也很激烈,你数得上的品牌基本都和女性有关,新进入者的门槛在不断抬高。其二,想凭一个idea取胜很难。女性生意归根结底是资源驱动型,没有3000万元以上的营销费用是不行的。归根结底广告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广告是万万不能的。
  


  把工厂扩到50万人,你可以跟NIKE要价
  受益于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女性生意的启动成本不高。比如生产高跟鞋,哪怕从欧洲拿过来一款,在广东、浙江肯定能找到生产厂家。广东人做生意很务实,哪怕是一条拉链都能赚钱,所以创业有几十万元就能启动,只要idea和战略是对的,基本就成功了。这和北京那种没钱就融资创业的氛围是不一样的。
  但做女人生意,也会遇到烦恼。首先是管理,大部分创始人没有高学历,通常是家族管理,对于股权掌控得非常牢实,在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同时,许多矛盾也随之而来。其次是招人,如今在广东,制造厂招工难度越来越大,技术型人才成了稀缺资源,价格高昂。一个整形医院院长(技术型)年薪逾百万,普通医生也在30万元左右,而五六年前仅10万元上下。再次是品牌,很多品牌在创立之初都有瑕疵,怎么和过去割裂开来或者升级换代也是一大困扰。比如某即将上市的女鞋品牌,其名称非常贴近80、90后群体,但其产品却主要针对30岁以上的女性。
  在互联网当道的时代,女人生意还会一如既往吗?张桓认为,新兴经济目前还只是涉及高端人群,并不能影响和改变普通人的生活,女人生意先天的优势是长期收益稳定,能打通上下游资源,但老板们更应有长远的眼光。“如果用金融思维经营企业,那就不得了,等于插上了翅膀。如果你借助资本把东莞的制鞋工厂升级了,从10万人扩到50万人,那议价能力就有了,我对NIKE说一双鞋加一块钱,那它就不敢不答应,因为我有反向控制力了。”
  目前,女人生意还未与VC紧密结合,这个行当的人一是不缺钱,二是没有太大的野心,三是拿到钱也不知道怎么用。而VC也缺乏对这个市场的了解,在他们看来,这是个慢生意,不像互联网、电子商务那么有爆发性。但能耐住寂寞的VC一定会投进来,因为稳定并且回报丰厚。如今,百丽的市值有1037亿元,而国美才370多亿元。
  有眼光的人已经在行动了。张桓旗下的尚道营销已经开始涉足投资业务,“比如今年收480元,明年收240元,其余的240元就转为股份。我们现在有两三个客户要上市,上市之后,要么就是和VC合作,要么我们自己成立基金。”张桓认为他比VC更懂企业,他的机构未来将力图在VC和女人生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其他文献
饰品和衣服、化妆品一样是女人不可或缺的物件,闪耀着绚丽光芒的物体对女人具有致命的诱惑。正因如此,全中国的女人每年拨出300亿元的预算留给发饰品。  千千氏看准了这个商机,主打中高端流行发饰,同时配以彩妆、护肤、护发产品和化妆工具等辅助性产品。产品的生产研发采取“自主设计+买手制”的模式,20%—30%的产品由公司自行生产,其余则由其他工厂代工。  这些发饰通过区域代理进入终端加盟店,呈现在消费者眼
期刊
主持人回复  经纬的投资团队每年都要见几千家创业公司,我们不时听到有的创业者和我们讲:我有几个朋友,都是牛人,很看好这个项目,只要我拿到了投资,他们就会从大公司离职加入我的团队担任要职。  这话有问题吗?首先完全可以理解。一边是收入稳定的大公司,一边是冒着风险勒紧裤腰带的创业公司,在创业公司没有拿到投资的情况下跳下水,对于一般人来说,风险真的有点大。但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对普通员工可能成立,但对非创
期刊
初次见面,很难相信熊虎这个外表时尚且青涩尚未褪尽的年轻人,曾经是一家年营收6亿元的企业的CEO。如今,他也加入创业大潮,已经是一家化妆培训学校的创始人,同时正在操盘一家日化公司的重生。  1999年冬天,熊虎揣着800元钱来到北京。在西单的地铁站打了一个星期的地铺,后来在一家发廊找到了工作,一边剪发,一边学化妆,逐渐在北京站稳了脚跟。随后的几年里,熊虎进入了上升通道,2002年获“中国十大化妆师”
期刊
2000年左右,中国消费品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女性消费起步略为滞后,但发展速度较快,巨大的市场空间是大家的共识。目前,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消费领域,尽管大多数投行没有明确提出“女性消费”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都十分关注这一块。据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女性的消费总额是男性的7倍(不包含汽车、房产),最直观的表现是商场女性服装一般有两层,而男性服装只有一层。君联资本已经投资的“女性消费”企业有星期六(女鞋)、
期刊
尚道营销做的是女性消费研究生意,但创始人张桓说,他从来都没有萌生过做女人生意的想法。尚道最初也只是一家汽车营销策划公司,可今天女性营销却成了他们的主营业务。  21岁那年,张桓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手里攥着汽车设计专业的文凭进入北方一家大型国企,很快成为城市区域经理,年薪10万,单位还给配手机。一年多以后,在朋友劝说下,他离职南下。福建莆田的一家整形医院成为张桓南方之行的首站,事后证明,这不是一个
期刊
2月29日,由《创业家》杂志主办的第1期“创业家沙龙”在长江商学院EMBA教室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进行了“企业家应该做什么”的主题分享,并与数十位中小企业创始人互动。以下为张维迎演讲的部分内容和精彩观点。  为什么市场逻辑会给人创造幸福?这跟企业家的关系比较大。有一些做企业的是技术出身,会有一种先天的自我欣赏,好坏自己说了算。但非常对不起,你说好坏不行,好坏由客户说了算。  大家都觉得企业家很
期刊
姜丰已经两次创业,先做鞋类代工厂,后创立鞋类B2C网站封面网。现在,他又玩起了自主女鞋品牌——鲜履(fpi)。  在他看来,创立自有的鞋类品牌势在必行,因为做代工厂利润低、风险大、模式粗放,吃力不讨好,只有拥有自主品牌才能获取高利润。之所以先做女鞋品牌,是因为女鞋市场价格趋稳,比男鞋市场更加成熟,男鞋相对而言购买频次低,单价高。  多年的代理经验让他频繁接触国外的优秀设计师,手握近两百种鞋款设计资
期刊
人人都上补习班。2011年5月,由北京21世纪教育学院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北京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中,有87%报读过各种补习班;在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中,有92%报读过各种补习班。  到处都是补习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大小小各种教育培训机构超过10万家。其中,仅石家庄这样一个省会城市就有2000多家课外补习班,一所重点中学周围,散布着大约50家补习班。  家长们花在补习班上的钱越
期刊
微博营销的四种玩法  微博易原本想做中国的twitter,产品叫“滴www.dii.cn”,并开发出了中国第一个客户端版本的类twitter产品,产品于2009年5月上线。2009年8月,由于新浪微博上线以后,发展势头迅猛,“滴”基本没戏,公司开始转型尝试做微博营销。  微博易在转型之初,总共尝试过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依稀就是现在微博营销领域的四大派系和玩法。  尝试方向 1 官博代运营  最高
期刊
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形容我们走上创业之路的心境,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创业的高楼永无止尽,上了一层又一层,所以“孤独感”是创业者的常态,尤其在初创时。  都说创业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事情,祝贺你,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孤独应该是创业者的荣誉感。正是这种自寻的孤独中,才历练出了创业者这一特殊的人群,创业最后的成功都取决于人,创业者的人生历练、性情、情商、智慧、修炼、价值观……都在漫长的孤独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