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探本质,多元表征促发展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多元表征”理论,从整体的角度设计实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小结教学,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计算的形与神。运用“情境表征、语言表征、模型表征、算式表征、图形表征”等表征方式相互之间的转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表征;单元小结;任务驱动
  小学数学“单元小结”教学可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回顾与整理,可以怎么小结呢?一般是由“错题引入——揭错源由;复习算理——查漏补缺;综合练习——拓展提升”等环节进行教学,因为这样的思路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与实践,效果也不错。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和突破“单元小结”教学?实现温故而知新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探索。
  一、任务驱动探本质
  1.基于“问题情境”学习,沟通知识联系
  知识整理是单元小结的主要任务之一。本单元的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掌握”了,传统的复习方式并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借助“问题情境”表征,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式。
  片断一:
  【问题情境】学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文化节快到了,图书室计划新采购一批图书。信息如下:
  准备采购49本《千家诗》,每本38元;采购50本《三字经·百家姓》,每本40元;采购50本《中华成语故事》,每本28元;采购43本《论语》,每本38元。图书室管理员带了8000元,够吗?应找回(或再付)多少钱?
  (1)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打算怎么解决问题?先独立思考,写一写,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设基于学校举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文化节为契机的现实情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自主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题组,为接下的整体梳理环节做好铺垫。
  2.基于“核心问题”驱动,整体梳理知识
  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经历独立思考、多元思维训练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表达和提问,多维度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核心素养。
  片断二:
  通过整体知识教学,以點带面整体复习,让学生在“问题串”的串联下进行深度学习。单元小结整体复习教学示意图如下:
  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是将教学转变成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此片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问题串,让学生有机会思考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解决问题。“带了8000元,够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合适”“我们怎么知道应找回(或再付)多少钱?”学生基于“核心问题”驱动下,沟通了估算和笔算的解决问题策略,知识的整体梳理、以点带面的整体复习也就水到渠成,不留痕迹。
  二、多元表征促发展
  多元表征理论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数学对象进行多元表征,可以使数学学习对象多角度地具体化,能够使数学对象被全面透彻地感知。与单一表征相比,多元表征具有角色互补、限制解释、建构深度理解三大认知功能。基于多元表征学习理论的教学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表征说理:沟通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口算、估算、笔算以及解决问题,每个内容都是独立教学。通过表征说理,将它们有机联结起来,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片断三:
  课件出示:解决问题。
  鲸每秒游11米,羚羊每秒跑22米,豹子每秒跑31米。
  (1)鲸1分钟能游多少米?
  (2)羚羊48秒大约能跑多少米?
  (3)一只豹子正在快速追赶奔跑中的羚羊,当距离羚羊100米时,再过8秒能追上吗?
  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的熟练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学生在充分阅读题目后,通过画线段图直观表征题意(图1),三种不同的解题策略,是学生基于问题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线段图所表征的题意列出算式(图2),还有些学生根据“18秒能追上吗”的问题特征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思路跟图2的算式相似(图3)。但学生需要考虑的是估大还是估小,是估一个数还是估两个数比较合理等,对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部分学生能直观抽象理解问题的本质,即追及的路程与它们之间相距距离的比较(图4),这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拓展提升的显现。在情境表征、语言表征、模型表征与图形表征相互之间的转换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比单纯的考查计算更有意义。
  2.知识求联:建构单元知识网络图式
  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表征与模型表征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脉络,使数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内容相对分散、知识点多,让学生自主梳理显然是有困难的。借助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表征,顺着学生的回忆,师生共同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完善认知结构。如,“简单的梳理”,考查学生“说”“算”“理”三种不同的方式表征单元知识点,体现了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
  三、研究后思见真章
  在“多元表征”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精准把握复习目标定位,整体把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问题情境为依托,合理运用“情境表征、语言表征、模型表征、算式表征”等表征方式相互之间的转换,让学生在辩论、表达,共学悟理中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关注教学细节,细微之处方见真章,实现从算理到算法的融会贯通,学生深度复习才能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2]阮林萍,王玲丽.多元表征理论指导下的《搭配问题》教学[J].北京: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7):50-53.
  [3]唐剑岚,潘春娥.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的数学创课设计[J].辽宁: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11):13-20.
其他文献
2020年,一场疫情打乱了人们前进的步伐,也打乱了学生回校上课的脚步。在国家教育部的统领下,各地掀起了线上教学的热潮,几千万师生转场于线上,线上教学成为替代传统教学的一种常态化教学模式。纵观各类线上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录播课和直播课,但是不管是哪种模式,目前都不能完全摒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探索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为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尝试把分层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上一节“程序简单应用”的延续与深化。本课选择了学生常见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在信息智能处理的探究中理解其工作过程与原理,发现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本节课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使
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技能,让学生全面发展,照顾学生的全体,提优补差,使班级学生各项技能和思维均衡发展,为创造和谐班级而努力。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巧妙转化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路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捕捉闪光点,采用励志心里辅导法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摘要】在幼儿爱不释手的积木游戏评价环节结束后,幼儿经常会有新的想法和进一步的行动。面对幼儿提出的“老师,能再给点时间我吗”的需求,教师不仅需要看到幼儿表面的时间需求,还要看到不同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需求,并给予幼儿相应的支持,帮助幼儿进一步形成学习品质。让我们从案例叙述中去关注幼儿学习品质,了解幼儿如何在教师积极关注及支持下,在积木游戏中不断促进学习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 积木游戏;支持;幼儿
我们今天参观的主题是科技,所以我们便来到了新加坡著名的科技馆,以更好地了解当代科学。  在20多摄氏度下,我怀揣着一颗激动又好奇的心,踏进了科技馆的大门。我们首先进入了蝴蝶馆,进入馆内后,大家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声,只让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寻找着这里面美丽又奇妙的生物。  “悠悠花上蝶,故故作双飞”,在阳光的照耀下,灵动的蝴蝶在娇艳的花上停下,或在上空飞舞,壮观又奇妙。  除了蝴蝶馆,我们又去了实验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要组织学生将课内外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细读文本并鼓励学生展开主题探究,指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开阔学科视野,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内涵,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体现出创新精神。这些方法能让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课内外结合;文言文阅读;初中语文  文言文作品用文言书写,和学生日常使用的口语有较大的区别,不管是在词语的意思
【摘要】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育者除了要给学生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以外,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阅读、写作等教学实践活动,教会学生理解、感悟、鉴赏文章的技巧,发展其语文审美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历,以小学语文S版教材为例,在本文中探究培养高年级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
【摘要】当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主动性较低、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自然拼读教学具有趣味性强、易于理解、连接性强等特点,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开展自然拼读教学,能够全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容易拼写单词,提升学生自然拼读的能力。为有效提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应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开展自然拼读教学,具体包括借助图片,以此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刺激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有度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
2019年8月26至27日,第七届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在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举行。笔者有幸聆听了地理学科组28位来自省内各高校优秀学子的授课和现场答辩,感触良多,收获颇丰。现就两天的观赛情况,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重基础,有创新,时代性突出  1.与时俱进,将前沿科技引入课堂教学  时代在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爱上学习并乐在其中,是当下教师应该积极思索的问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