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一点浅见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1w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古诗教学已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使“教”成为一种快乐,“学”成为一种乐趣,在有效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古诗兴趣,提高古典文学的修养,本人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构建一个新颖、生动的古诗课堂。
  一、内外兼修引活水:提高教师的古诗文素养,提升知识容量
  首先,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与提高;其次,积累一定量的古诗,以便教学中作为拓展迁移的补充内容,加深理解,对比体会;再次,脚踏实地地钻研教材,研究各个学期诗歌选材的特点与意图,提高个人的古诗文素养。
  二、金针度人展良方:改进古诗的课堂教学,促进有效学习
  1.古诗课堂四步走,逐层深入有奇效
  古诗教学的课堂可以概括成“一读、二赏、三品、四悟”。以小学语文国标版五年级下册的第23课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
  一读古诗,解句意,知诗意。这首诗歌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于宋神宗熙宁五年的六月二十七日在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的望湖楼上饮酒至醉,乘兴写下的作品。诗题即已告诉了我们写诗的时间、地点和作者的心情。初读诗歌,读通读顺之后,学生不难发现作品四句分别围绕着“云”“雨”“风”“水”这些景物来写。主要的枝干找出来了,解句意就不难了,像打翻的墨汁一般的乌云便率先拉开了这场大自然表演的序幕……到此,全景呈现,学生了解了诗意,但这诗意只是对诗句的真实“还原”而已。
  二赏古诗,看画面,想诗境。通过边读边想象诗境的朗读,在学生脑海中呈现中全景的动态展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之间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这一过程,既有如诗歌所描述一幕的生动演绎,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得诗句描绘的片段变得完整、流畅、充实,就像用语言表述出的一幕电影,这“电影”不但补充了古诗的跳跃和空白,还可能留有余地来展示细处的场景变化,甚至还有对作者的“特写”。至此,场景渐清晰,过程渐流畅,细节更细腻。
  三品古诗,品诗味,体诗情。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没有一首诗歌作品是单独地为写而写,字字句句都是文人们情至深处地一挥而就。本诗的“醉”,绝非普通的买醉,不是单纯的景醉,要像了解作者写作本诗的情感,必先再回到“醉”进一步体会。当年苏轼前往杭州任职乃是遭贬,且不说因何遭贬,单就贬职一事而言,或许是任何官员都是抑郁的一件事。那日来到望湖楼上赏美景品美酒,初来杭州的苏轼为眼前的江南美景所陶醉,西湖碧波荡漾,湖边柔柳轻摆,又恰逢一场暴雨,乌云如墨雨如珠,难得雨中赏西湖……美酒活跃在文豪的血液中,于是诗兴大起,大叹疾雨急来急去之中景致变化之快、之奇,不经意间笔下生花,心头阴云消散,真情流露。至此,作者由幕后走到了幕前,学生“看”到了他的神、他的情、他的心!
  四悟古诗,悟特点,学方法。每一首诗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借物说理。本诗在动态“翻”“遮”“跳”“入”“吹”中瞬间“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不得不让学生和苏轼一样,深叹大自然的手笔神奇啊!于是,精准地用字、细腻地描画,也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2.多元课堂巧设计,多彩情景现眼前
  诗歌,诗即是歌,诗便能歌。《江雪》就被配上了某地方戏曲的曲谱,出现在了五年级下册的艺术教材中。因此,在课堂的收尾阶段,可以配一曲适合古诗风格的曲子引导学生尽情吟唱,既益于记忆,又顿生古趣。但需提醒的是,现代乐曲不宜,可选择古曲,或今人所作、以民族乐器演奏的曲子。
  诗中有画,画即诗。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在纸上画出了稀疏的篱笆、深远悠长的小路、翩翩飞舞的黄蝶、兴致盎然的稚童……诗中的一切跃然纸上,尤其是那一上一下的黄蝶翅膀,就好像还在不停舞动着一样,似乎不经意间就能飞出纸来,让人欣喜不已。
  以诗叙事,事即诗。教学《游园不值》,我们随着诗人走出户外,脚上的木屐踩过苍苔,印刻下了一个个深深的痕迹,不由得让人心生怜意。来到了想要游玩的园子前,抬手轻轻叩门,无奈何很久都没有开。此时,我们的心中不禁产生失落感。正要走时,一抬头,却欣喜地看到了墙上有一支斜伸出来的红杏,那花儿是那么娇艳,艳得暖了失落的人心。哦!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曼妙的春色岂能轻易关得住啊!全诗学完,我们也随叶绍翁走了一遭,红杏的美丽赫然在目,那由悲转喜的心情也是领略了一回,对于古诗表达的情感,自然不在话下。
  古诗是根,一切对于古典文学的心领神会均基于此;古诗是源,多少拍案叫绝的心驰神往都生于此。我们努力营造一个精彩、生动、深入浅出的古诗课堂,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古诗,爱上古典文学,让民族的瑰宝能有下一代的传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留园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初中作为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打好英语基础的最好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老师必须努力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夯实基础,改善教学质量。在义务教育中,英语教学更注重人文与工具特性,也就是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和他人交流的能力,从而发展思维。  一、构造恰当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目标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上好每节课的重点,它能有效
期刊
让每一位孩子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并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者应追求的教育境界。为此,我们以“自然生长观”为课程理念,通过“自然为源、生长为轴、快乐为本”的孩子园篮球晨圈活动,努力实现每一位孩子的适宜发展。  一、自然为源,寻找根基所在  1.晨圈形式的源起  传统早操基本都是列纵队做集体操,孩子一般只能看到前排孩子的后脑勺,活动空间很小。而教师则站在队伍的最前或最后进行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都是用一种相对静态的方式呈现,一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即使语文学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下积极性难免不高。新课标的改革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推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呢?  一、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优化合作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应该追求让每个孩子
农村污染现象加剧是目前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农村经济开始朝着工业化的方向迈进。这种发展模式的带动下,我国农村经济本身的污染现象更加严
新疆西昆仑地区矿藏资源相当丰富,尤其铁储量更为突出。文章中,笔者主要以切列克其铁矿床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切列克其铁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其成因。首先,从矿体地质特征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地位的确立,给四川的深入发展带来机遇,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然后论述了它的重性以及四川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挑战,最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