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植入发育潜能更高的胚胎是辅助生殖技术(ART)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形态学评分法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胚胎质量评估方法,但是由于存在观察者的人为误差,导致该方法评价胚胎质量并不准确。近十年,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不断发展,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近红外光谱(NIR)、1 H-质子核磁共振(1 H-NMR)光谱、拉曼光谱技术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可以精确检测胚胎培养液中的各种代谢产物,如丙酮酸、氨基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等。研究结果表明,妊娠组胚胎培养液代谢产物与未妊娠组不同。因此,无创性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对于胚胎质量的评估,或许可被运用于临床指导体外受精(IVF)方案的调整,选择最优质的移植胚胎。然而,形态学评分法、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均不能检测胚胎染色体异常,基因组学可弥补这一缺憾。通过胚胎移植前基因组检测和筛查,可以排除非整倍体性胚胎,从而提高ART助孕成功率。笔者拟就胚胎质量评估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