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系统地、科学地规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本文对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系统工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不可能单独完成,它贯穿于学生的四年教育过程,涉及到学生及面向学生的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构建;对策
本科院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遵循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相结合,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明确学生今后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各阶段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系统完善的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具体构建对策如下:
一、加强舆论宣传、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作为官方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在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辅助作用;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作为学校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再次是各高校之间要互相借鉴,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全国的各所高校中开展起来。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就要牢固树立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当前,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学生也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有意识地寻求这方面的指导。但我国大部分高校注重结果强于注重过程,导致大部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只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不少高校为了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只在大学四年级时密集地开设一些讲座或者开展系列专家咨询活动,忽视了整个大学期间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当做一个重大工程,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实施,这种短期目标行为,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性。学生只是部分地了解了职业选择的知识,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建立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育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全过程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明了方向。
(2)要科学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大学阶段不是职业发展的实施阶段,而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能简单地照搬目前社会上出版的各种职业规划和职业辅导方面的书籍。要按照系统性、阶段性、连续性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分阶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实施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对不同阶段,教学内容要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分阶段的咨询辅导,对整个大学四年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
(4)对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些都对职业生涯教育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一支数量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
(5)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动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与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发展道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6)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通过科学测评提高自我认知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在选择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时,必须选择与国内学生特点结合紧密、效度较高的测评系统,通过专业人员做测评与解释,形成一份完整的测评报告。在测评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组织学生向父母、老师、同学等了解他们眼中的自己,得到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潘新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
[2]张洪田、张慧.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3]曹瑞明、邵 妍.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11
[4]许静、李晓明.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教育模式中的主动性培养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
[5]张菡.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改进策略.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王芳(1981~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长春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2014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研究 ” ( 项目编号:2014267)和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12013001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构建;对策
本科院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遵循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相结合,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明确学生今后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各阶段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系统完善的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具体构建对策如下:
一、加强舆论宣传、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作为官方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在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辅助作用;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作为学校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再次是各高校之间要互相借鉴,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全国的各所高校中开展起来。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就要牢固树立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当前,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学生也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有意识地寻求这方面的指导。但我国大部分高校注重结果强于注重过程,导致大部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只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不少高校为了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只在大学四年级时密集地开设一些讲座或者开展系列专家咨询活动,忽视了整个大学期间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当做一个重大工程,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实施,这种短期目标行为,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性。学生只是部分地了解了职业选择的知识,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建立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育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全过程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明了方向。
(2)要科学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大学阶段不是职业发展的实施阶段,而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能简单地照搬目前社会上出版的各种职业规划和职业辅导方面的书籍。要按照系统性、阶段性、连续性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分阶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实施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对不同阶段,教学内容要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分阶段的咨询辅导,对整个大学四年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
(4)对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些都对职业生涯教育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一支数量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
(5)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动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与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发展道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6)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通过科学测评提高自我认知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在选择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时,必须选择与国内学生特点结合紧密、效度较高的测评系统,通过专业人员做测评与解释,形成一份完整的测评报告。在测评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组织学生向父母、老师、同学等了解他们眼中的自己,得到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潘新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
[2]张洪田、张慧.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3]曹瑞明、邵 妍.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11
[4]许静、李晓明.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教育模式中的主动性培养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
[5]张菡.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改进策略.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王芳(1981~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长春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2014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研究 ” ( 项目编号:2014267)和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12013001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