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和2011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总体较为平稳,命题理念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试卷题目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但试卷整体的区分度较高,尤其是阅读理解部分。俗话说得好——“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在近两年的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同时也启示我们阅读理解无论在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的提高,还是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江苏高考英语阅读要求
江苏省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考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理解语篇主旨大意;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根据所读内容,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词语转换。
二、近两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部分命题特点和趋势
1命题特点: 具有题量大、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例如,2010年江苏卷,生词量比往年有所增加,篇幅加长;2011年江苏卷,四篇传统型阅读涵盖了四大体裁,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记叙文一应俱全。话题设计广泛,从热点时事、社会民生到传统价值观的回归都有涉及,非常好地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气质。
22012年命题趋势: 近两年的命题特点继续延承,题材更贴近生活,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更高,区分度更明显,还可能会涉及较为热点的事件,比如中国“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
三、学生应对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学生自身在词汇记忆上没有下功夫,阅读时词汇量也就明显不够。同时,阅读文章时不注意积累新的词汇,没有主动去查字典学会如何读,没有搞清楚词汇的含义。考纲要求的3500个词汇、400个左右的短语不但没有熟练掌握,而且新的词汇和短语又积累不了,词汇的意思都搞不懂,就谈不上读懂文章的意思。可以说这是学生阅读的最大困难所在。
2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不会转换,或者不会明确区分。有的词汇意思通过死记是记住了,但在不同的语境和句子中词汇的特定含义把握不准。
3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结构看不清楚,搞不清文章的意图或想说明的问题。
4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推理既要照顾到全局、全篇,又要注意前后句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
四、阅读理解应对策略
1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典型阅读文章,四大体裁都要有,课堂精讲,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主旨、态度、价值观、关键词汇的理解、文章的关键细节及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简单的推理等。这些问题能分析清楚了,任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课堂上当场就应有配套的、典型的、分层的阅读文章练习1~2篇,课后也应有对应的练习。这样日积月累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师应对学生词汇掌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形式可以多样,比如以书面形式检查单词和短语的拼写,也可以直接检查学生背诵单词,更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检查,形成互助学习的氛围。词汇和短语的掌握至关重要,因此,不要怕在这方面花时间。
3要求学生限时训练教师精选的各种题材、体裁、内容的文章,但不搞题海战术。
4强化和引导学生课后多阅读诸如“时代英语报”等英文版的报纸杂志。
5近几年高考常见的阅读理解问题类型概括及应对方法:
(1)主旨大意题:学生在备考中应加强对阅读理解整体理解的训练,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对篇章整体把握的意识。命题规律:常考句首、句尾;语意转折。设问方式:例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答题方法:篇章图式;高频词;概括性选项(非内容片面、单一)。
(2)事实细节题:做这类题一般的方法是通过skimming把握文章中心后,再通过scanning快速确定该细节在文中的出处,对照选项进行“三对一错或三错一对”的判断。若该信息句是长句或难句,要学会找出其主干部分,分析句子结构,正确理解信息句的意思。命题规律:常考举例、指代、标点符号(破折号、冒号、括号表解释)。设问方式:例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答题方法:词性及句型的转换;句子结构与句间关系分析。
(3)推理判断题:命题规律:语篇层面(推断主题);段落层面(推断段落关系、例举关系)。设问方式:例如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ancestors of the Potter family most probably _____答题方法:结合主题进行判断,重读考点相关处上下句。
(4)语句理解题:命题规律:常考名词;一词多义(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复杂句型。设问方式:如The underlined word “assertiveness” in the la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答题方法:利用定义、重述;利用举例;利用相关信息;利用句际关系。
(5)观点态度题:命题规律:末尾段落。设问方式:例如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reporter? 答题方法:情感态度词汇,褒贬意义,强烈对比。
一、江苏高考英语阅读要求
江苏省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考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理解语篇主旨大意;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根据所读内容,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词语转换。
二、近两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部分命题特点和趋势
1命题特点: 具有题量大、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例如,2010年江苏卷,生词量比往年有所增加,篇幅加长;2011年江苏卷,四篇传统型阅读涵盖了四大体裁,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记叙文一应俱全。话题设计广泛,从热点时事、社会民生到传统价值观的回归都有涉及,非常好地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气质。
22012年命题趋势: 近两年的命题特点继续延承,题材更贴近生活,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更高,区分度更明显,还可能会涉及较为热点的事件,比如中国“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
三、学生应对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学生自身在词汇记忆上没有下功夫,阅读时词汇量也就明显不够。同时,阅读文章时不注意积累新的词汇,没有主动去查字典学会如何读,没有搞清楚词汇的含义。考纲要求的3500个词汇、400个左右的短语不但没有熟练掌握,而且新的词汇和短语又积累不了,词汇的意思都搞不懂,就谈不上读懂文章的意思。可以说这是学生阅读的最大困难所在。
2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不会转换,或者不会明确区分。有的词汇意思通过死记是记住了,但在不同的语境和句子中词汇的特定含义把握不准。
3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结构看不清楚,搞不清文章的意图或想说明的问题。
4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推理既要照顾到全局、全篇,又要注意前后句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
四、阅读理解应对策略
1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典型阅读文章,四大体裁都要有,课堂精讲,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主旨、态度、价值观、关键词汇的理解、文章的关键细节及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简单的推理等。这些问题能分析清楚了,任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课堂上当场就应有配套的、典型的、分层的阅读文章练习1~2篇,课后也应有对应的练习。这样日积月累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师应对学生词汇掌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形式可以多样,比如以书面形式检查单词和短语的拼写,也可以直接检查学生背诵单词,更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检查,形成互助学习的氛围。词汇和短语的掌握至关重要,因此,不要怕在这方面花时间。
3要求学生限时训练教师精选的各种题材、体裁、内容的文章,但不搞题海战术。
4强化和引导学生课后多阅读诸如“时代英语报”等英文版的报纸杂志。
5近几年高考常见的阅读理解问题类型概括及应对方法:
(1)主旨大意题:学生在备考中应加强对阅读理解整体理解的训练,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对篇章整体把握的意识。命题规律:常考句首、句尾;语意转折。设问方式:例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答题方法:篇章图式;高频词;概括性选项(非内容片面、单一)。
(2)事实细节题:做这类题一般的方法是通过skimming把握文章中心后,再通过scanning快速确定该细节在文中的出处,对照选项进行“三对一错或三错一对”的判断。若该信息句是长句或难句,要学会找出其主干部分,分析句子结构,正确理解信息句的意思。命题规律:常考举例、指代、标点符号(破折号、冒号、括号表解释)。设问方式:例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答题方法:词性及句型的转换;句子结构与句间关系分析。
(3)推理判断题:命题规律:语篇层面(推断主题);段落层面(推断段落关系、例举关系)。设问方式:例如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ancestors of the Potter family most probably _____答题方法:结合主题进行判断,重读考点相关处上下句。
(4)语句理解题:命题规律:常考名词;一词多义(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复杂句型。设问方式:如The underlined word “assertiveness” in the la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答题方法:利用定义、重述;利用举例;利用相关信息;利用句际关系。
(5)观点态度题:命题规律:末尾段落。设问方式:例如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reporter? 答题方法:情感态度词汇,褒贬意义,强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