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务类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现状与对策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商务类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在岗位对口性、岗位稳定性、指导力度、实习监控与评价及实习安全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加大实习指导力度以及建立完善的实习监管体系可以有效解决顶岗实习中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商务类专业群;顶岗实习;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12-0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大别山地区,当地人才需求量相对有限,因此毕业生大部分到沿海地区就业。为了服务学生的就业,学校在沿海地区的相关行业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岗位保障。
  一、商务类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一)顶岗实习地域分布
  学校商务类专业群包括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商务秘书等六个专业。2011届毕业生共513人。
  学校商务类专业群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建立在商业服务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在顶岗实习学生中,有22%的学生在湖北省实习,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省份实习的学生达到67%。
  (二)顶岗实习行业分布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经济行业分类,学校商务类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的行业分布主要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和教育三大行业[1]。具体分布见图1。
  (三)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
  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实习与分散自主实习两种,由学生自主选择。选择集中实习的学生,学校负责安排实习单位。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家长在申请书上签字,并上交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接受函。学校商务类专业群2011届513名毕业生在347家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其中,集中安排160人,分散实习353人。集中安排的实习单位有1所培训学校(订单班),3家四星级酒店(订单班),1家电子商务公司和1家电镀企业。
  (四)顶岗实习的指导情况
  按照学校顶岗实习的相关管理规定,顶岗实习学生接受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双重指导,同时接受学校与企业双重管理。在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以及实地抽查等方式督查学生实习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企业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的业务指导。
  (五)顶岗实习待遇
  学生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不仅十分关注实习单位能给予自身的锻炼机会,也对就业后发展空间以及实习期间的待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月收入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看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月薪大多在2000元以下,且月薪低于1500元的学生占70.5%。
  (六)实习时间及实习期间学生流动情况及成效
  学校商务类专业群2011届毕业生的校外实习时间为11个月。其中,前5个月为综合实习,后6个月为顶岗实习。跟踪调查显示,前三个月有98人跳槽,跳槽率为19%,整个实习期间学生的跳槽率高达52%。
  有498名实习生在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兼职教师指导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顶岗实习任务完成率97%。实习期间,学生都写了顶岗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和实习报告。校内指导教师提交了比较详细的指导记录,企业指导教师为学生进行了实习鉴定,并为学生出具了工作经历证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每月收集学生顶岗实习信息,并向校内外相关单位发行顶岗实习简报,分享管理经验,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超过95%,顶岗实习结束后有382名学生与实习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签约率为74%。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单位分散
  商务类专业群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顶岗实习企业数多达347家,平均每家企业实习生数为1.47人。除了集中实习的单位接收实习人数较多外,分散实习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人一个单位。
  (二)实习指导难以到位
  顶岗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当与校内实践教学一样,有教师全程指导。但由于学生分散在多个实习地点,学校教师难以全程、现场指导。而企业指导教师只是名义上的指导教师,学校既没有发聘书,又没有给予指导报酬,因此,他们对学生的指导也难以到位。
  (三)顶岗实习学生频繁跳槽
  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跳槽率高达52%。从行业分布来看,住宿餐饮业的跳槽率最高,达到65%;其次为批发零售业,跳槽率为35%;最稳定的是教育业,跳槽率仅为14%。通过了解,学生频繁更换实习单位有多种原因,主要是专业不对口、薪酬待遇低、发展空间小。
  (四)实习安全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事故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实习单位生产安全设施不健全,学生顶岗操作期间出现安全事故;二是实习单位和学校疏于管理与教育,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以外发生安全事故。
  三、顶岗实习管理对策
  (一)加强校企深层次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丰富社会经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心理素质;强化动手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而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主要是解决用工问题。
  基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及企业接受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动机,商务类专业可以选择对专业技能要求相对不太高,且员工流动较快的餐饮和电子商务行业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安排顶岗岗位时,各专业应合理搭配,并进行适当轮岗。如将商务英语及国贸专业学生安排在西餐厅、商务中心及前台等有机会服务外宾的岗位;文秘专业学生主要安排在前台、酒水吧及人力资源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沟通技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安排在营销部及中餐厅。
  为了减少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企业可以和学校合作,按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必要时也可以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习指导力度
  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互兼互聘,共同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技术员作为指导教师,并与企业合作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保证校外兼职教师取得相应的指导费用,确保顶岗实习效果。二是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指导,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帮助实习生解决思想和业务上的各种问题。学校应安排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有亲和力、在学生中威信高的教师指导学生。   (三)密切校企联系,加强安全教育
  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前,要对实习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从安全的角度提出学校的要求。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实习期间,企业应有学生安全保障措施,学生离开实习单位应实行双请假制度,即向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同时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离开,且离开时一定要有人陪同。学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实习指导教师应当第一时间到事故现场,协助企业妥善解决事故的善后工作。
  (四)保证校内教学时间,合理安排顶岗实习时间
  商务类专业群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上。而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环境及教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劳动强度都比较大,工作时间也比较长,学生没有精力进行较长时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因此,商务类专业群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应达到两年半,顶岗实习安排半年比较合适。半年的顶岗实习最好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时经过两年半的校内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基本完整,适应社会的难度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S].2011.
  [2]马美蓉,何海健,刘鲁平.高职学生项岗实习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1(22):64-66.
  [3]夏学文,赵丽萍.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误及求解[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1-23.
  Situation of Post Practice Training of Commercial Specialty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Case of Huang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OU Gan-chen
  (Huang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nggang Hubei 438002, China)
  Abstrac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post practice of commercial specialty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posts correspondence, post stability, guidance, practic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nd practice secur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can be taken: building long-term and stable practice training base, enhance guidance and construct optimize monitoring system for practice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ommercial specialty group; post practice; student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2-02-21
  作者简介:周赣琛(1964- ),女,湖北蕲春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编号:GZYLX2011262),
  主持人:周赣琛。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后期,为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英国与芬兰均以建立多科技术学院为切入点,推动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和结构改革。尽管二者建立的背景和实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命运。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最终更名为大学,高等教育结构由二元制回归一元制;芬兰多科技术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并保持自身特色,至今仍是其二元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进行高等院校分类
摘 要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实施“农科教融合·训研创一体”教学新模式,以体面就业为导向,建成一批集实训教学、研究开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训基地,通过多学科交叉的体验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用创新创业思维与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专科层次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河北省唐山市技师学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培养具有大专学历、高级职业资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学校形成“前校后厂,产学一体;贴近区域,开放办学”的集团化办学特色,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战略新兴产业及大型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签订了“三友班”“启奥班”“津西班”等培养协议,2012年就业率达95.3%。  背
摘 要 高职园区课程资源的共享存在重资源、轻课程,重硬件、轻软件,素质拓展课程多、专业课程少等问题。以常州市殷村高职园区为案例,从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角度来考量,课程资源共享度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课程大多采用集合符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主权力不足、优质教师短缺等。要提升课程资源的共享度,应当以整合符码替代集合符码对专业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大力开发素质拓展类课程,构建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教师互聘外聘和激励机
1 月5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2012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福建福州召开。会议以“创新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内涵”为主题,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职教研究所等270多位中青年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研究生主要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问题与模式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以及职业教育学
入选理由 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展现丰富的内容,既有宏观发展战略、财税政策、国际比较与国际竞争力研究,也有分类管理、发展模式等专题研究,涵盖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丰富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念、构架和内涵。  出 处  《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作 者 陈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主要观点 本书认为,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原则,要把握经济、产业、职业结构变化对技能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然要求转型高校及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通工程师班”依据机械工程师国家通用标准、行业标准等,以机械产品设计师、机械产品工艺师、自动控制设计师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通过调整、精简专业理论知识与直接参与合作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的实践环节,探索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全新课程体系。  关键词 校企协
我国从2003年起开始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2005年启动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目前,共有10个国家级职教试验区,分别是:1.2005年8月,在天津建立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3月,该试验区升级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2008年5月,在四川建立的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3.2008年10月,在河南建立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4.2009年3月,在广西建立的国家民族
摘 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呈现一元突出,二元并进,行业统筹,政府分管的多元主体特点。职业教育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微观课堂,而且从中学分流已经开始。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强化政府在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方面的主导作用,力推现代学徒制,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纵深发展,系统推进职教改革。  关键词 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制;德国;行动导
摘 要 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进行前提性探讨的基础上,结合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阐述了所构建的“一个中心、三个体系、四个配套”的就业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立足就业导向,夯实创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是培养具有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