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说与“视域融合”理论之比较——中国古典文学阐释理论与西方解释学的对话

来源 :昆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h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披文入情”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提出的一种文学阐释方法与理论,主张依托文本探求作者的情志,体现了中国古典的诗学阐释观;“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探讨理解活动本质的解释学理论,将读者视域与作者视域的融合视为理解的过程与实质.这两种阐释理论体现了中西解释学思想的不同特点,分别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反思二者在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中西解释学的交流与对话,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学美学.
其他文献
近百年来,学界大部分研究者都将和亲界定为政治联姻.21世纪以来,部分研究者重新界定了和亲概念内涵,将其解释为一般意义上的和好、亲近,或亲人之间的和,这无疑更加接近历史事实,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亲概念外延也由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扩展到两个不同政治实体之间,却存在无限扩大的趋势.今后不仅应加大对和亲概念的词源学考察,还应加强对和亲政策内容特征、主体特征的进一步归纳,希望借此推动和亲研究的发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学界关于本罪的法益却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个人法益说与超个人法益说之间争执不下.但通过分析看出,超个人法益说存在许多难以自恰的冲突,应予以排除.而个人法益说则避免了这一误区,其更符合立法及司法的精神,应确定为本罪的法益.而具体来说,在个人法益中,将本罪法益定位为个人信息权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