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的智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9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弗在《纵情夏日》中强调了食物链的重要性。食物链的智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意识到自己与自然万物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关系,而且通过分析,论文认为食物链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的,所以人类有必要重新认识到自己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建立一种正确的食物文化,从而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纵情夏日》芭芭拉·金索尔弗食物链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纵情夏日》是美国当代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弗的第五部小说,在该书出版的同年(2000年),金索尔弗被授予美国人文最高荣誉——国家艺术勋章。但令某些读者失望的是,和金索尔弗之前的鸿篇巨著《毒木圣经》(1998)相比,《纵情夏日》缺乏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乍看来,这本书就像“以说教为使命的小型风景画”,它在读者的脑海里刻下了郁郁葱葱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风景,同时,也在读者的耳边絮叨着拯救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这本看似缺乏大家风范的小说却也有着小家碧玉的精彩之处:它描写平凡生活的行文之中洋溢着“作者对每种自然现象的激情,使人物角色所在的农村世界熠熠生辉”。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所谓的“说教”反而突显出作者循循善诱的艺术才能,在她笔下,女性人物就像热爱生活、拥有社会良知的生物老师,她们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世界,向我们讲述着生命中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物链。
  在《纵情夏日》中,金索尔弗勾勒出阿巴拉契亚山脉那片生机盎然的世界。该书采用了多方位叙事方式,三位人物的故事构成了三条表面上若即若离、实质上却难舍难分的主线。“食肉动物”部分讲述了守林员蒂安娜的故事,已是徐娘半老的她在远离尘嚣的森林中邂逅了年轻英俊的猎人埃迪,她在满足情欲的同时也希冀消除对方对食肉动物的偏见。“飞蛾”部分围绕一位由昆虫学家转变为农村寡妇——露莎的经历而展开。新婚丈夫在车祸中丧命后,有丰富的科学理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的露莎学会了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经营风雨飘摇的农庄。“栗树”部分讲述了年迈的鳏夫——加内特的故事,使用农药喷杀害虫的加内特在和邻居的交往中,逐渐敞开心扉并改变了自己掌控自然的傲慢态度。本文将综合三条故事主线,分析书中食物链与生态意识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生物圈中的食物链经常被简化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给人的错觉是自然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恃强凌弱的关系,因此人们往往会同情弱者、痛恨强者,食肉动物作为强者的代表,往往遭人唾骂。《纵情夏日》中的蒂安娜却一再致力于为食肉动物平反。在她看来,食物链是物种紧密联系、相互平等的依据,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数量比率决定自然的平衡。食肉动物和猎物的数量比率合理时,就能保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否则就可能引发生态危机。蒂安娜为食肉动物喊冤叫屈时,绝不是为了抬高食肉动物的地位,确认生物圈中不同物种的尊卑关系,相反,在不断强调食肉动物和猎物的数量比率时,她肯定了所有物种的平等关系。在她眼中,“食肉动物是值得尊敬的”,首先,因为杀死一只食肉动物带来的后果更严重,当人们踩死一只蜘蛛时,一百只苍蝇将会骚扰我们的生活,当人们杀死一只短尾猫时,一千只田鼠将成为农民们的心腹之患;其次,食肉动物的养育过程更复杂,郊狼妈妈需要整整一年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大,她不仅要为解决全家温饱四处觅食,还要向下一代传授生存本领,而且要严密提防猎人们的捕杀。但是,人们往往对食肉动物有偏见,认为它们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小说中多次提到农民们认为郊狼捕食家畜,恨不能人人得而诛之,殊不知郊狼是田鼠的克星、农场的保护神。蒂安娜的男友是牧场主的儿子,他从小把郊狼视为天敌,在蒂安娜的影响下,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对郊狼的偏见,但是至少不再认为这种动物罪大恶极,并且主动放弃了对郊狼的捕杀。
  同样,本是昆虫学家的露莎也深知食物链的重要性,并以之为准则经营丈夫留下的农庄。在大学实验室从事昆虫研究的露莎满怀着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嫁给了强壮的年轻农夫柯尔,丈夫为偿还农庄的债务,农闲之余跑长途运输,结果死于车祸。悲痛欲绝的露莎面对债台高筑的农庄,没有弃之而去,而是开始谋求农场的新出路。她本可以选择继续像其他农民一样种植烟草,因为烟草是当时唯一挣钱的作物,可是,在食物链中,人类是烟草的直接受害者,当农民们为种植烟草而牟取利润时,人们却在喷云吐雾中残害自己的身体,所以露莎拒绝种烟草,转而养殖山羊。露莎也可以选择砍伐农庄中的参天大树,可是食物链中的人类最终也会成为这种做法的受害者。在茂密的农场树林,露莎和侄女克里斯侃侃而谈,她们之间的谈话鲜明地表明人类与其他物种在食物链中的紧密关系:
  “你可以把树都砍了,就有大把大把的钱了。”
  “是啊,”露莎回答,“那我有大把大把的钱,就没有树了。”
  “那么?谁需要树?”
  “大概有1900万只虫子吧,它们生活在树叶里,树皮下,到处都是。”
  “那么?谁需要1900万只虫子?”
  “吃虫子的19,000只鸟啊。”
  “那么?谁需要19,000只鸟?”
  “我需要,你需要……再说了,雨水从山上浇下来,就把表层土壤冲走了,小河就成了泥滩,这块地方就成了坟墓了。”
  克里斯耸耸肩,“树会重新长大。”
  “这只是你的想法罢了。这片森林需要几百年才能长成这样。”
  从上可以看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到食物链的智慧: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人类和其他物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只有与非人类自然友好相处,我们才能保证人类自己的生存。
  此外,《纵情夏日》还指出食物链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农业产业化带来了食品危机。首先,当代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与土地关系的扭曲,原本自给自足的农民与土地和谐相处,但是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力求从有限的土地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让土壤更加肥沃,人们购买化肥,为了让蔬菜瓜果不遭虫害,人们喷洒杀虫剂,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处于食物链中的人类也必将自食其果。《纵情夏日》中的老妇人纳尼痛斥邻居加内特喷洒农药的做法:作为邻居,她的身体深受其害,因为农药残存在空气中,当她呼吸到有毒的空气时,就很有可能染上肺癌。而加内特的妻子恰好八年前死于肺癌,他的妻子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这让加内特想到,很有可能自己就是导致妻子送命的罪魁祸首。纳尼的斥责促进了加内特对于自己经营方法的自省,并帮助他改变了掌控自然的傲慢态度。除此以外,农业产业化的另一结果就是大规模经营取代小农经济。著名美国农民诗人、小说家、随笔作家温德尔·拜瑞将农业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好农业,”他将农业生产视为“不可或缺的高雅艺术”;另一种是工业化农业,采取的是机器化大规模经营,目的是“将大观点、大笔钱和大技术引入小农社区、小农经济和生态系统”。柯尔家深受工业化农业的影响,六个兄弟姐妹中,只有两家还在维持小农场,但也经营惨淡、濒临破产,其他四家要么已经变卖土地,要么已经将土地租赁给大农场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后果就是食物链中的人们对于充饥果腹的食品安全一无所知。这种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食品危机也是金索尔弗本人一直担心的,她认为当代的工业化产业将食品变成了“受宠的小名人”,人们在空调房将它们加上光鲜的包装,资本家不惜巨资为其打广告,当人们站在琳琅满目的食品架前,已经忘却了食物来自何处,已经“远离了农业的根基”,因此也容易忽视食物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长此以往,人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和土地的关系,也无法正确处理生态系统中的危机。
  对于金索尔弗来说,从自身做起,建立真正的食物文化是最重要的,因此她本人在外辗转漂泊三十年后,回到了故土维吉尼亚州,在一片农场开始种植自己的蔬菜瓜果的同时,不辍笔耕,并于2007年出版了《动物、蔬菜、奇迹:一年的饮食生活》一书,讲述了全家经营农场、自给自足的生活经历。正如金索尔弗书中所说,“对于真正的食物文化,其核心是人们与养育人类的土地之间的亲密关系”。它不是指代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化食品,而是指在一定气候、土壤等条件下通过劳动生产出的食物,当人们从事于建立真正的食物文化时,我们就能与土地和谐相处,在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时,我们也能确保食物链的安全,进一步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毋庸置疑的是,《纵情夏日》中的露莎和纳尼也在为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而做出贡献,她们就像拜瑞所说,致力于“好农业”的实践,将农业生产当成了“高雅艺术”。作为传统农业的代表,纳尼擅长精工细作,而不是好大喜功。当人们针对眼前利益喷洒农药时,纳尼不辞辛苦地亲手捉害虫。她还告诫邻居加内特不要再使用杀虫剂,因为人们喷洒农药时不分敌友,杀灭了大量吃害虫的食肉动物,在这过程中,害虫产生了对农药的抗药性,而吃害虫的食肉动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保持生态平衡的数量,其必然结果就是生态失衡。纳尼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果实累累,她生产出来的蔬菜瓜果不仅味道更可口,而且更有潜在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高价购买健康安全的有机食品,这也证明人们加强了食品安全的认识,开始拒绝当工业化农业的受害者。至于年轻的露莎,她是现代农业的代表。和纳尼一样,露莎也不愿意给作物施化肥、喷洒杀虫剂,她也一样认识到食物链的智慧,不同之处在于,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科学知识致力于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比如她调制一种药剂,让害虫消化不良的同时,不会影响传授花粉的蜜蜂和杀灭害虫的瓢虫。品尝着露莎婶婶种植出的蔬菜,克里斯的弟弟不再挑食,因为他第一次发现蔬菜原来也可以变得美味。而露莎也不用再像美国千千万万的大众一样依赖于资本家经营下的大型超市,她可以欣然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快乐地感受着自己和大地的紧密联系。
  其实,纳尼和露莎就是新型女性农民的代表。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薇拉·凯瑟塑造了安东尼娅和亚历山德拉等女性农民的形象,她们没有趋之若鹜地奔向城市,而是选择坚守在热爱的土地上。在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金索尔弗塑造了关注食物链智慧的新型女性农民,她们不仅与土地建立了紧密的纽带关系,而且为食物链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金索尔弗在《纵情夏日》中展示了食物链的智慧,同时也在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生态观念。她呼吁人们认识到自己在食物链中与其他物种相辅相依,只有避免人为的食品危机,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才能确保食物链的安全,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注: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础学科研究基金项目“生态批评与地方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号:JCXE-2011-01。
  
   参考文献:
   [1] Wendell Berry,from“The Agrarian Standard.”The Essential Agrarian Reader:The Future of Culture,Community,and the Land.Ed.Norman Wirzba.Lexingt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3.23-33.
   [2] Cheryll Glotfelty,from“Introduction:Literary Studies in an Age of Environmental Crisis.”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Eds.Cheryll Glotfelty and Harold Fromm.Athen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xviii.
   [3] Barbara Kingsolver.Animal,Vegetable,Miracle:A Year of Food Life.New York:Harper Collins,2007.
   [4] from“Foreword.”The Essential Agrarian Reader:The Future of Culture,Community,and the Land.Ed.Norman Wirzba.Lexingt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3.ix-xvii.
   [5] Prodigal Summer.New York:Harper Collins,2001.
   [6] Janet Maslin,from“Three Story Lines United by the Fecundity of Summer.”The New York Times 2 Nov.2000:8.
  
   作者简介:唐建南,女,1977—,湖南宁乡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小说、生态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其他文献
摘要《在深圳的大街上撒野》以开放的深圳为背景,展示了打工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苦闷。其中的主人公西狗具有丰富的解读内涵:撒野是他不羁性格与欲望追求的表现,也是他逸出常规的远行与灵魂的回归自赎。西狗形象的塑造打破了打工族形象刻画的模式,向深层次的精神追寻开拓,使形象具有悲剧性审美意义。  关键词:《在深圳的大街上撒野》灵魂皈依救赎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王十月的中篇小说
期刊
摘要描写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生存困境和物质窘境,是新时期留学生文学的一大主题。本文在对此时期诉说打工之苦的留学生文学代表作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指出留学生为成为新移民而进行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和苦难史,是留学生们真实的生命轨迹的记录。而作为这种低劣生存状况的结果——物质生存压力下金钱观的异化,更成为了留学生文学作品独特的文化视角,为中国历史转型期人格的建构与重塑,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形象思考。  
期刊
摘要语言是使人与文化融合的媒介,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方言是地域差异产生的语言变体,东北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也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本文以映射理论为基础,以《呼兰河传》中的方言词语为例,通过对方言词语形式和结构特点的剖析,发掘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信息。  关键词:《呼兰河传》东北方言地域文化映射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自述的形式,生动再现了
期刊
摘要主人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建构是成长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本文以成长小说理论为研究依据,通过分析小说《安琪拉的灰烬》中主人公弗兰克·麦考特的成长经历,探讨了小说主人公的自我身份建构历程。  关键词:成长小说自我身份建构弗兰克·麦考特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成长是一座桥,它的一端是懵懂天真的童年,另一端则通向复杂莫测的成人世界。美国作家弗兰克·麦考特的自传体小说《安
期刊
摘要“潜在写作”是“那些写出来后没有及时发表的作品,如果从作家创作的角度来定义,也就是指作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进行的写作活动”。本文通过对《顾准日记》进行分析,认为顾准在极端年代写下的文字是历史再现,体现知识分子身处逆境思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这种精神值得知识分子借鉴。《顾准日记》因创作过程和出版经历符合“潜在写作”的概念,应视作思想家的“潜在写作”。  关键词:潜在写作顾准《顾准日记》知识分子人
期刊
摘要作为20世纪中后期东欧文学的代表性人物,米兰·昆德拉善于用讽刺和幽默的语言,来描述政治事件和爱情生活。他的作品行文随性、语言通俗,却又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生活在别处》这部现代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中,昆德拉将主人公置于政治压迫和性爱放纵的生活旋涡之中,着力探究当代理想青年激情的释放和压抑,进而向读者揭示人类生存意义的深刻哲理。  关键词:青春政治斗争性爱母爱错位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
期刊
摘要《抵达之谜》是奈保尔文风转向后的重大作品。小说在深邃的哲思中,用层叠的方式把奈保尔多年的生命体验堆砌在小说里。流亡、凋敝的宗主国、家园意识、写作、变化与死亡等多重主题意蕴在交织杂糅中并行,并依托基里科的画作“抵达之谜”为小说增殖出无穷的象征隐喻空间。小说繁复丰盈的复式意义层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内涵,成就了小说的厚重与深邃。  关键词:抵达家园时间之流经验与变化死亡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在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小说《钢琴教师》里,“情”退居次要地位,女人的身体欲望赤裸裸地浮出生活海面,展示着人性被压抑的结果。女主人公埃里卡虽已年届四十,却还处在和母亲的“共生”状态,其体内暗涌的身体欲望受阻,只好以变态的方式发泄出来。遭遇年轻学生克雷默尔的爱情后,她的身体欲望从倍受压抑的潜在层面突围到显在层面,但囿于男权社会的规则,最终成为失败的突围。  关键词:埃里卡克雷默尔共生欲望突围男权
期刊
摘要《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2001年出版的一部最具自传性色彩、最能反映华裔女性生活的作品。本文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托,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解读,从性别、种族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华裔美国女性在美国社会中所面临的身份危机,揭示了她们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作为族裔和女性在建构自我身份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华裔女性后殖民女性主义身份危机建构  中图分类号:I106.4文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很多新写实主义作家创作出大量以爱情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写的是“凤凰男”与“孔雀女”的情感纠葛与家庭矛盾,运用的都是中国灰姑娘模式写作,这种写作模式除有传统的影响外,还有现实社会和作家创作的要求。  关键词:灰姑娘模式凤凰男心理期待传统渊源现实写照作者偏见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提起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马上会想起那些美丽的画面,女孩、王子、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