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厄勒克特拉原型在《高龙巴》中的体现与变异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千年来,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儿联手兄弟为父复仇的题材屡现不鲜,这种源生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厄勒克特拉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的母题,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创作者们重复着在作品中留下它的身影,这绝不是偶然,而是原型的力量.作为一种具有共时性与普适性的特殊概念,原型植根于人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艺术创作持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9世纪法国作家梅里美便将厄勒克特拉的神话原型沿用到他的中篇小说《高龙巴》之中,并根据自身的创作偏好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现时化改造,最终在作品中让这种古老的神话焕发出新的魅力,也成就了他自身特有的边缘神话的创作风格.
其他文献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中,在热胁迫和多种其他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沧6005\'中同源克隆获得3个同源基因 TaHsfA1-1(GenBank No.MW756130)、TaHsfA1-2(GenBank No.MW756131)和 TaHsfA1-3(GenBank No.MW756132),cDNA长度分别是1 590、1 566和1 569b
随着全球一体化、全球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智库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在内政外交、国际国内决策制定上,智库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智库作为智库建设的组成部分,因其自身具有天然的专家、学科、科研等优势,对智库建设整体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基础,总结中国新型高校智库的优势特征,以外语学科教师现状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求下,高校外语教师智库现状、高校外语教师智库转型的意义,提出中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外语教师角色转型的对策及方向.
以新04井静水位为研究对象,分析气温、气压和地下水理论固体潮对新04井静水位的影响特征,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① 气温、气压对新04井静水位长趋势变化和短周期变化影响均比较大,而地下水固体潮对新04井静水位变化影响很小;② 气温是静水位年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表现为中高度线性负相关,参与计算的2段观测数据中,2007-01-01~2011-08-31时段水位相位滞后气温约35 d,2017-01-01~2019-12-31时段水位相位滞后约15 d;③气压是静水位短周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方式以短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融入“原理”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和行动自觉,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融入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的深刻内涵和鲜明特征;要注重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并坚持以基本原理为主导的原则;要探讨契合学生特点的融入方法和教学模式.要秉承这些基本理念和思路
商务话语研究是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学科基础.商务话语可分为两大类型:关于商务的媒体话语和学术话语,和以经商为目的的专业话语.在交叉学科视域下,多维视角、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已是商务话语研究的主要趋势.而就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商务话语分析方法中除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语料库在教学中的应用之外,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体裁教学法也值得推广和探索.
为明确迂回式立交匝道内行驶速度变化模式以及特征,通过开展实车路试获取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辆运行数据,使用Mobileye 630采集了 33名驾驶员在4条迂回式立交匝道的连续行驶速度,分析了迂回式匝道的速度变化模式、分位值特性以及不同性别、不同风格驾驶员之间行驶速度的差异性,明确了迂回式匝道的速度特征.结果表明:小客车在迂回式匝道的行驶速度变化模式表现为入弯减速、稳定行驶、出弯加速三个阶段,运行速度的离散性随着道路曲率半径增大而增大;速度最低点分布在整个圆曲线段,减速长度与减速终点距离成正相关关系;男性驾
利用常用的形态分析法,研究2020年1月16日库车MS5.6地震的前兆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前,震中250 km范围内共6套观测仪器出现了7项前兆异常变化,其中背景异常2项,中短期异常5项,背景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震前数据发生趋势转折变化,中短期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据年变幅度的改变、倾斜方向改变和速率的快速变化等.最后,对异常的时间进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异常项主要位于震中距为225 km的库尔勒地震台,对应中短期异常数量在2019年12月以后达到峰值5项,地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的阶段.通过对库
原生结构煤受构造应力破坏后形成不同类型煤体结构煤,其孔隙结构、吸附/解吸、扩散和渗透能力等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煤层气的赋存与产出.通过对沁水盆地赵庄井田3号煤层原生结构煤与构造煤样品进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低温液氮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分析了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吸附?解吸性能及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单孔和双孔非稳态扩散模型,揭示了原生结构煤与构造煤中甲烷扩散的差异性及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CH4的吸附量随煤体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构造煤的解吸和扩散速率要好于原生结构煤.原生结构煤与构造煤的扩散系数均随压
利用形态分析法,分析2020年7月13日霍城MS5.0地震前异常变化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前,距震中200 km范围内共6套观测仪器出现异常,异常测项占比15.2%.短期异常十分显著,以突变型异常为主,具有典型的集群特征.通过对本次地震震前异常演化特征的分析,可为未来该地区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煤层气有利区块的科学评价,是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和效益最大化.基于贵州省新划定的18个矿权空白的煤层气规划区块,综合区块现有地质与工程数据,系统研究了18个区块煤层气地质背景、资源特征、赋存特征和储层特征,并基于煤阶分类评价原则,运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18个区块进行了区块优选.结果表明:(1)18个规划区块龙潭组煤层形成于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构造条件相对复杂,煤阶变化范围宽,煤储层地域性特征明显,具有薄?中厚煤层发育、含气量高、储层能量高但渗透率低的总体特征;(2)建立了高阶煤煤层气、中阶煤煤层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