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信息的表达者和传播者,播音员在媒体传播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节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广电事业的高速发展,播音员主持人人数急剧增长,他们中既有科班出身,也有从编辑、记者中转岗而来,从社会上招聘而至的,后两者中有些未经过严格培训就匆忙上岗,对播音语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主持人甚至认为语音不标准、不规范显得更“亲切”,更能吸引受众。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播音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心理素质
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经常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其职业特点,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其中包括要有自信心、控制能力、丰富的情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认识、情感、意志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不会是孤立的一种心理活动。为此就要有意识的自我调节,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要科学用脑,有节律的工作休息,加强思想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摆好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就能在播音创作中灵活自如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强化播音业务基本功
一是吐字用声的基本功。首先就是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普通话标准。其次,必须结合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持之以恒。再次,播音员除了要正确流畅地发音吐字,还要加强语言交流的口语化。口语,就是口头语言,是说出来的语言。电视播音员的语言是以第一人称贯穿始终,语言中的语气、停顿、转换都要表达电视播音员特有的语言个性,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二是语言技巧的基本功。语言技巧是表情达意的手段。语言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基本技巧,必须天天练习,反复琢磨,才能运用自如。比如说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的技巧,就会让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听不懂稿件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是快速准备稿件的基本功。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为了适应新闻时效性强的特点,播音员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掌握文章主题、播出的目的、内容的重点、播出的基调,这需要平时坚持练习、总结经验,才能准确表达出稿件的内涵。
三、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有声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语音、语调、语气、重音、停连等等),可以赋予其完全不同的含义。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掌握这些表情达意的手段、具备语言策略能力尤为重要。它折射出的是播音员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播音员主持人手持话筒、面对摄像机时,用声应该是积极、松弛、集中的三位结合体。积极、集中但不松弛的发声,会给人造成声音僵直、呆板的感觉;而松弛但不集中、不积极的发声,会给人以松散、零乱、不协调的感觉。发声时的正确感觉是: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连贯。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对语言的使用规则、语言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了语言功力不够全面:有的人会读不会说,有的人会说不会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平时只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态度方面,有些主持人表现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架势,有些则扭捏作态,对受众故意逢迎,这些都不是为受众服务的真诚态度。
四、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为电视电台的播音员更多的是采用“播新闻”的方式,语言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播音员说话的语速和语气上,播音员个人发挥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大多数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都是措辞严谨,且肢体、表情等副语言参与较少,书面语色彩比较浓。正相反,主持人则是采取“说新闻”的方式,更多采用口头化的语言。从主持人的话语中可明显的感觉到时代特征。特别是最近几年媒体娱乐化节目的泛滥,加之主持人水平的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台为了吸引当地的受众,提高收视率,把一些极具方言色彩的主持类节目搬上了屏幕,主持人用大量的方言代替普通话来“说”新闻,虽然形式是好的,但如果实际操作的不当,就会使得有些节目走向低俗化,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主持人正在试图通过“另类”的表现形式来达到节目的收视效果。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的节目主持人由最初的两人到后来的三人发展到现在固定的快乐家族五人组,他们分别是何炅,李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五位主持人的着装匠心独运,造型设计新颖独特,主持人语言诙谐幽默,别具一格,其轻松幽默的节目形式和节目主持风格,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
那么怎么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和本色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音质、语音与发声。声音是主持人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受众对它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对常人的要求。好的声音就是听起来应该不嘶哑、不尖利、不暗淡,清楚、悦耳,给人以舒适感。语音承载内容,它是口语表达的最基本修辞手段。离开了语音就无所谓口语,忽略了语音修辞,就无所谓口语修辞。播音朗读与口语表达是不完全相同的话语形式,我们必须注意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并将其正确地用到口头语言中来,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二是语言感受与表达。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系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认为:“语感是一种能力,是把接收、鉴别、诸存信息和发出、丰富、驾驭信息全部融入语言感受中的能力。”播音员、主持人是以语言为主要工具与受众进行交流的,因此,语言的感受与表达能力极为重要。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大都以话题的方式进行。主持人的这种话题播音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实践证明:主持人进入话题和结束话题的技巧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这也是播音主持人的重要素质。
三是形象與气质。主持人通过电视屏幕与受众见面,受众对主持人的形象有着高于普通人的期待。气质是一种综合感觉,要求主持人举止大方、得体,有亲和力,不怯场,有较好的即兴语言组织能力。 而且与受众要有交流感,所谓的主持节目要微笑就是突出交流感的其中一项,眼神不要乱飘,姿态语自然不死板,播音时停连重音准确恰当,能够让受众听得懂,注意气息控制,熟练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使用丹田气播稿,注意吐字归音,正确了解自己的音域,并以央音播稿,控制气息生成合适的共鸣。
(作者单位:平煤股份八矿电视站)
一、提高心理素质
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经常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其职业特点,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其中包括要有自信心、控制能力、丰富的情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认识、情感、意志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不会是孤立的一种心理活动。为此就要有意识的自我调节,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要科学用脑,有节律的工作休息,加强思想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摆好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就能在播音创作中灵活自如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强化播音业务基本功
一是吐字用声的基本功。首先就是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普通话标准。其次,必须结合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持之以恒。再次,播音员除了要正确流畅地发音吐字,还要加强语言交流的口语化。口语,就是口头语言,是说出来的语言。电视播音员的语言是以第一人称贯穿始终,语言中的语气、停顿、转换都要表达电视播音员特有的语言个性,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二是语言技巧的基本功。语言技巧是表情达意的手段。语言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基本技巧,必须天天练习,反复琢磨,才能运用自如。比如说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的技巧,就会让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听不懂稿件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是快速准备稿件的基本功。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为了适应新闻时效性强的特点,播音员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掌握文章主题、播出的目的、内容的重点、播出的基调,这需要平时坚持练习、总结经验,才能准确表达出稿件的内涵。
三、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有声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语音、语调、语气、重音、停连等等),可以赋予其完全不同的含义。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掌握这些表情达意的手段、具备语言策略能力尤为重要。它折射出的是播音员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播音员主持人手持话筒、面对摄像机时,用声应该是积极、松弛、集中的三位结合体。积极、集中但不松弛的发声,会给人造成声音僵直、呆板的感觉;而松弛但不集中、不积极的发声,会给人以松散、零乱、不协调的感觉。发声时的正确感觉是: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连贯。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对语言的使用规则、语言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了语言功力不够全面:有的人会读不会说,有的人会说不会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平时只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态度方面,有些主持人表现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架势,有些则扭捏作态,对受众故意逢迎,这些都不是为受众服务的真诚态度。
四、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为电视电台的播音员更多的是采用“播新闻”的方式,语言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播音员说话的语速和语气上,播音员个人发挥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大多数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都是措辞严谨,且肢体、表情等副语言参与较少,书面语色彩比较浓。正相反,主持人则是采取“说新闻”的方式,更多采用口头化的语言。从主持人的话语中可明显的感觉到时代特征。特别是最近几年媒体娱乐化节目的泛滥,加之主持人水平的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台为了吸引当地的受众,提高收视率,把一些极具方言色彩的主持类节目搬上了屏幕,主持人用大量的方言代替普通话来“说”新闻,虽然形式是好的,但如果实际操作的不当,就会使得有些节目走向低俗化,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主持人正在试图通过“另类”的表现形式来达到节目的收视效果。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的节目主持人由最初的两人到后来的三人发展到现在固定的快乐家族五人组,他们分别是何炅,李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五位主持人的着装匠心独运,造型设计新颖独特,主持人语言诙谐幽默,别具一格,其轻松幽默的节目形式和节目主持风格,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
那么怎么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和本色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音质、语音与发声。声音是主持人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受众对它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对常人的要求。好的声音就是听起来应该不嘶哑、不尖利、不暗淡,清楚、悦耳,给人以舒适感。语音承载内容,它是口语表达的最基本修辞手段。离开了语音就无所谓口语,忽略了语音修辞,就无所谓口语修辞。播音朗读与口语表达是不完全相同的话语形式,我们必须注意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并将其正确地用到口头语言中来,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二是语言感受与表达。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系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认为:“语感是一种能力,是把接收、鉴别、诸存信息和发出、丰富、驾驭信息全部融入语言感受中的能力。”播音员、主持人是以语言为主要工具与受众进行交流的,因此,语言的感受与表达能力极为重要。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大都以话题的方式进行。主持人的这种话题播音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实践证明:主持人进入话题和结束话题的技巧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这也是播音主持人的重要素质。
三是形象與气质。主持人通过电视屏幕与受众见面,受众对主持人的形象有着高于普通人的期待。气质是一种综合感觉,要求主持人举止大方、得体,有亲和力,不怯场,有较好的即兴语言组织能力。 而且与受众要有交流感,所谓的主持节目要微笑就是突出交流感的其中一项,眼神不要乱飘,姿态语自然不死板,播音时停连重音准确恰当,能够让受众听得懂,注意气息控制,熟练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使用丹田气播稿,注意吐字归音,正确了解自己的音域,并以央音播稿,控制气息生成合适的共鸣。
(作者单位:平煤股份八矿电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