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化阻力及个性化培养

来源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困扰着中国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群体本位、伦理主义、重人际关系、保守性、缺少历史感和超越感,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模式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人必须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建立以追求个体自由、个体意识、个体本位为核心,倚重理性、科学、主体意识、情感、个性、创新精神的现代文化模式。扬弃的方式是建立针对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启蒙机制。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是个性化培养,此理念要求教育目的从群体化到个性化、教育内容从给定式到选修式、教育方法从授受法到启发法、教育评价从排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工业经济,势不可挡、遍及全球,且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创新。因此,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就企业而言,追求持续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创新,而一个企业的创新成效,不仅取决于其创新力度,更是取决于其创新的速度,只有赶超于前的创新速度,才能够占领市场先机,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永远走在行业的前端,保持不败之地。那么,如何保持、加快创新的速度呢?这想必是摆在每一位管理人面前的迫切而又实
自古以来,家族社会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传统,家族在中国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中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着普遍的家族化现象,渗透到财金管理方式、产权制度、人事制度、管理理念方式等等。然而,自从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来看,“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民营家族式企业寿命的真实写照,许多早期的著名民营企业已早早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除了在管理理念方式、产权制度、财金管理方式等存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景,使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了新的期待。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在基层党的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我国以来,已为愈来愈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接受和认同,甚至还被视为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最近,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在我国又兴起了新的热潮。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创建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含义及研究发展现状    1、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的含义。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
沈长云,男,1944年生,著名历史学家。“无奴派”五家(黄现瑶、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之一,否认中国历史经过奴隶社会,突破“五种生产方式”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经历了制造业务转移的浪潮之后,又开始进入服务业务转移的时代。在这一趋势下,中国企业应该迅速把握外包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在新的外包价值链体系中准确定位。    一、企业选择外包的原因    外包是指企业将过去自我从事(或预期自我从事)的工作转移给外部供应商。但是并不是企业所有将产品或服务从内部转向外部的行为都属于外包,比如企业出售自己的部门。外包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企业通过整合利用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使用、加强、改变或者更新他们的图式。这些图式在他们的意象形成过程中起着置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否顺利与读者相关图式的丰富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