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的转化——对刑事诉讼法五十二条第二款的法经济学思考

来源 :研究生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peng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2年3月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通过和2012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出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一套全新的“行政机关取证”制度。目前,学界对此制度褒贬不一,而且,其大多运用的仍是规范分析、价值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的理性决策、实证主义等方法从事研究较为少见。透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论证该套制度的合理性,得出支持该新制度的结论。可以实现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的革新与研究热点问题的统一。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的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便能取胜的,绝大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有对文本的内在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这一特征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其实,学习语文并不难,但教师首先要教会学
我国《侵权责任法》是一部充分彰显侵权法基本功能的法律,即损害的事后填补与事前预防二者有机统合,全面为遭受损害之人提供救济。总体上看,这两项基本功能在该法的立法目的
中国传统政教合一体制建立在三个层面的基础之上,科举制度是动力来源。自1905年科举制度停废以后,士大夫阶层乃至儒家意识形态都脱离了政治权力的母体,政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失去了
一引言:分析方法的必要交代政治权利,“是作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主体的具体承担者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贯穿了宪法权利从近代宪法到现代宪法的演进历程,或曰是近代宪法权利与现
对于未必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界限问题历来存在着重大争议,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类观点:其一,去掉意志因素之界定;其二,带有意志因素之界定。行为人为实现其所'欲',而引发
分析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源流与历史发展,旨在探究如何规制法官在认定事实与选择法律规范以及适用法律规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由裁量权,明确在司法活动中自由裁量权的正当性问题
依照规范刑法学的解释方法,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应将刑法规范中的“未经处理”解释为“未经刑事处罚”,而将未经刑事处罚的犯罪数额累计处罚。已经经受的行政处罚,根
本文将探究“规范效力”的概念以及得以谈论宪法规范效力的一些前提问题,说明宪法的规范效力以及其得以实现的社会条件。分文首先针对“规范效力”的意义做初步的界说,并讨论一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解决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释或适用争端的主要司法机关之一。临时措施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一项非常重要制度。自国际海洋法法庭成立以来,其已受理了15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