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摆渡人”:论教育家型校长的价值向度和实践突破

来源 :教师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0423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型校长究竟为何难以成长、难以成"家"?本文指出教育家型校长应有的价值向度: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价值引领的内在力量、独特人格的深刻影响,分析了教育家型校长成长可能存在的误区,即"功利人"倾向、"利益人"倾向以及"行政人"倾向。如何突破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桎梏而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向度?做好学生生命的"摆渡人",即生命成长的"伴领"、生命当下的"创味"以及生命荒原的"破势",这些实践突破都突出了对于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角色的纯粹以及教育命题的建构。
其他文献
法门寺,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誉中外.rn1987年,随着法门寺封存1113年的唐代地宫大门被重新开启,4枚佛指舍利及消失千年的秘色瓷、来自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
期刊
“曾经在遥远的中国,有三朵姐妹花”,这是1997年历史片《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的开场白,“三个姐妹,一个爱财,一个爱权,还有一个爱国”.大姐宋霭龄爱财,下嫁银行家
期刊
古琴艺术是富涵了文学、哲学、美学等因素的音乐艺术,几乎每一首古琴曲都有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内涵,因此,要弹好《潇湘水云》,要体会其中的曲意精妙,就不得不从作者的经历和他
期刊
他站在自己无比熟悉的路口,背着比自己还要沉重的铺盖,回头看见的是村口那标志性的杨柳树。尚是初春,柳芽的嫩绿却因为长期的贫瘠而过早褪去,代之以悠长却枯焦灰黄的枝条。在卷着土地气味的风尘下,枝与枝摩挲着发出粗糙的声音,如同阿妈纺着粗布时木梭发出的声响。  纵使北方的杨柳生而耐寒,但在贫瘠如斯的土壤里也无法生长。他觉得自己就如同这棵杨柳一样,被束缚着无法获得足够的养料,只能生长出无叶的枝条,被桎梏在年复
期刊
遇见她,确实是一个意外。  那天,我站在街灯下,茫然而行,手中雏菊的花瓣在行人掠起的风中轻轻颤动,这些清晨还在拨弄着露水的小可爱,和我一样对自己的去向一无所知。终于,我厌烦了行走,登上身边刚靠站的公交车。右脚跨上车门的同时向驾驶室抬眼望去,诧异间挪不开视线——记忆中我从未见过的青春的女驾驶员,粉色衬衣加一条牛仔,纤细的身体在笨重的仪表盘前显得十分柔弱。  车厢里仅有的两三个人都低头专注于面前小小的
期刊
人,只有一个人生.这让人惆怅也令人清醒,过好尘世的日夜,想必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而至于怎么过,什么才算好,应是冷暖自知吧.rn我们的生命总有一日会灭绝的,这种省悟,使那些深
期刊
不朝西方走的美术家有两种:弱智和强者.强者是超越现存的一切美术形态的我行我素者.他们是人类的脊梁.由于我行我素类似于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被国人批判、打击、压制了几十
期刊
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群山草木都衰尽了,香炉的微光还在记忆的最初,在任何可见的和不可知的角落,温暖地燃烧着。  ——林清玄《鸳鸯香炉》  遍阅人间风景,仍执意于最初的香炉。炉内丝丝缕缕的烟,勾勒出人情的最初轮廓。时光荏苒,林先生将这份源自于最初的情诉诸笔端,平平淡淡的“一炉香”,在人情的细水长流间越发温暖,如酒微醺。汉语向来如此,平静但又有一种直击内心的力量!  走过了十九载的春夏秋冬,我也渐渐明
期刊
春秋之时,周室式微,礼乐崩坏.布衣孔子,奔走呼告,累累若丧家之犬,致力于秩序恢复,知其不可而为之.“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司马迁“心乡往之”“祗回留之不能去”的心情,表
期刊
十九世纪之前的几百上千年,不管是宫廷画家也好,小画匠也好,大致是服务行业.像这样一种高级的服务行业,有一种非常严格的供求关系.换句话,差不多到十九世纪,所有画都是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