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说“晚安”的城市
对于长沙人来说,一天的生活似乎是从下午才开始的,而高潮部分则在夜幕降临以后。
在一部以湖南为主要背景的小说《二号首长》中,作者是这么描述省城“雍州”的:“雍州的夜生活,与京城相比,半点都不逊色。除非你在下午就约好,到了八九点钟约人,肯定约不到。男人们上班,最重要的事,是晚上能够约到谁,至于工作,是不必太上心的,只要晚上过得好就行。女士们上班,最关心的是今天谁会约自己,几个人同时约的时候,自己该去赴谁的约。一天的生活,下午五点以后才开始。”熟悉长沙生活的人,读到这里估计都会会心一笑。
诚然,白天的长沙也热闹非凡,但是真正的繁华属于夜晚。
濒临湘江的餐厅是许多人钟爱的晚餐地点,其中又以杜甫江阁南边的涂氏小杯茶最受欢迎。傍晚时沿着江边散步,看橘子洲渚清沙白,看对岸霓虹闪烁,来到这里时差不多也有几分饿了。点几样湘式小菜,剁椒蒸牛肉、红椒煎蛋卷、咸蛋黄蒸茄子、私房糖醋排骨、皮蛋苋菜汤……再来一碗土鸭肉碎饭,感觉滋味再美不过。若是已经吃过饭,来此喝茶赏夜景也不错。一到周六晚上,这里便成了炙手可热的集会地点,可以一边吃饭、喝茶,一边欣赏湘江上的烟火表演。
与此同时,位于杜甫江阁北部1公里的坡子街也进入了第一个繁忙时期,路上人潮汹涌,其中游客占了大半。美食汇集是坡子街最大的招牌,除了名声在外、汇聚各种长沙美食的火宫殿,在本地口碑较好的还有四喜馄饨店、一家米粉店、李合盛牛肉面等。不过若是找个长沙人做导游,只怕他们会带着你往小巷子里钻,去寻找那种又小又脏但是吃起来非常爽口的“苍蝇馆子”,这些小馆子可能连招牌都没有,但是络绎不绝的食客能够让你对卫生条件的最后一点顾虑烟消云散。你永远不知道,在长沙有多少这种小街小巷,可能每一个长沙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美食地图。
环形天桥附近,挺拔的黄兴铜像在夜色中渐渐模糊,像一个被熟视无睹的英雄,孤独地面对步行街口的人潮。一百年眨眼过去,这已不是他的时代,只有两条十字相交的道路——蔡锷路与解放西路,纪念着前后两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商厦大楼、服装店、餐馆以及洗浴场所密布于太平街路口,由此一直到湘江大道,便是长沙有名的酒吧一条街。
过了晚上10点,解放西路开始取代其他街道,成为长沙夜生活名副其实的主角,甚至被冠以“夜店之王”的头衔。“它就像一杯长沙出品的鸡尾酒,用美女、音乐与洋酒调和出充满诱惑的味道。”在长沙说起泡吧,人们会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想去什么类型的?演艺吧,清吧还是high吧?”长沙的夜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多,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若是喜欢音乐,苏荷酒吧通常是首选;想喝酒聊天就去可可清吧,若还嫌人太多的话,干脆去化龙池,那边有清吧一条街;喜欢high的则散布在M2、乐巢等地。自然,在长沙逛夜店,不可错过最具特色的演艺吧,它融入了长沙固有的歌厅文化,中央舞台上的演出不断翻新。“魅力四射”是一家老牌演艺吧,面对喜新厌旧的长沙人,能够历经十余年而不倒。两男一女三个主持人在台上一唱一和,把复古表演、时装秀、域外舞蹈等诸多节目串联起来,有时也加入表演当中,惟妙惟肖的歌星模仿秀,惹得现场尖叫声、欢呼声不断。表演秀大约在12点半结束,意犹未尽的人们又到慢摇吧去接着跳舞……
宽阔的解放西路虽然早已改成了单行道,可晚间依然拥堵异常。沿着解放西路向任何一个方向走,都是热闹的夜市。每个巷口、每家酒吧门口都站满了人。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干脆利落地切换着夜晚的节奏,将自己交付给酒精和躁动的激情;谈情说爱,却又压根不相信这里能长出真正的“爱情之花”,这是一种挥洒青春的方式。此刻,我无法聚精会神地打量这个歌舞升平的城市。或许它的开放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姿态:用音乐、酒精和肢体狂欢消解掉思考乃至叙述,你要么置身人群之外,一无所得,要么融入并沉醉,找到怡然自得的乐园。
如果给全国各地区粗粗排一个作息时间表,东北可能是最早入眠的,然后是华北、中南、华南,而长沙恐怕是最后一个说“晚安”的城市。
晚上11点半,长沙朋友打来电话,听说我们当晚转战了南门口、坡子街这两个吃夜宵的著名据点,不以为然地说那都是外地人光顾的。于是,我们又跟着他奔向学院巷。穿越了黝黑冗长的各种巷子,忽然一片人声鼎沸:街边的梧桐树下摆着几张脏兮兮、黑乎乎的桌子,树枝上吊一盏100瓦的灯泡,或者干脆就利用灰白的街灯照亮;一个个煤炉边均有一个摆着五颜六色各种凉菜的玻璃食品橱,一堆堆的人围着桌子,两手欢乐地扒着口味虾,吃得满头大汗,就一口啤酒,再天南海北地“策”上一段。
长沙的沸腾之夜是无限延长的。电话常常在午夜两点响起:“出来先吃饭撒。吃了饭就洗脚撒。洗了脚就打牌撒。打了牌就消夜撒。”一开始是几个人,吃着吃着不知不觉扩张到两三桌人。“这是一个呼朋引伴的城市。”
直到凌晨五点,学院巷还有人来吃“夜宵”,大家相互不认识,却热情得像老熟人一样,大声讲着长沙话,仿佛声音越大越亲切。
湘菜湘菜
我特别早起去中山亭附近的如意街、吉祥巷等曲折纵横的巷弄里看了看长沙的菜市场。午夜下过一场雨,狭窄的路面泥泞不堪,菜农已经早早摆好了摊子,长沙郊野产的苋菜、永州香姜、闽南运来的海货……空气中涌动着一股新鲜的腥味。当地的饭店都有固定的购菜点,伙计们与摊主早有默契,不必过多挑拣,随手捡起几把,便开始付钱。这些活色生香的菜市场,也是长沙味道的某种源头。
1840年长沙开埠后,衡阳和湘潭的商家开始向长沙转移,岳阳成了重要运输枢纽后,更促进了长沙的商业繁荣;刚好那也是湘军崛起的时代,鲜活的时代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带动了酒楼、饭店的兴盛。湘军连年征战,见多识广,又喜欢对餐饮评头论足,无形中刺激了湘菜的发展,也融合了其他地方美食的元素。
湘菜特点是滚、淡、烂,追求的是精湛的火工。据说一位久居北京的开国元勋回湖南视察,吃饭时问旁边的人:知道湘菜的意思吗?当时谁也答不出来。他说:“两个字,入味。” 湘菜汁浓、香深,颜色深亮厚重,红烧肉就是一个代表。“传统湘菜不像现在什么料都往里面丢,辅料基本就是辣椒、姜、葱、桂皮、八角,冬天顶多加一点胡椒,去腥暖胃。成菜亮红、沉稳、醇厚,并不像现在就是一个辣。”
火宫殿里的长沙腔调
很多第一次到长沙的人都是放下行李就直奔火宫殿,品尝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臭豆腐、油爆虾、口味虾、糖油粑粑……
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每年农历6月23日,火宫殿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人群熙攘,热闹非凡。赶庙会的人多了,小吃摊也越来越火,直到今天,发展成了餐饮连锁。
火宫殿内有一座戏台,据说也是始自清朝,上面的楹联是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所写: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这里每晚都上演湖南的花鼓戏,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演的是七仙女和董永分别,台上卖力演出,台下大声叫好。游客们多半是看个热闹,真正入戏的是那些附近的老住户。戏台前有几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据说每晚必到,“电视里那些都是啥子哟,还是湖南花鼓看起来热闹哟。”
我对服务员说:“先来一大盘臭豆腐!”服务员愣了2秒钟,同行的长沙朋友笑道:“这里喊臭豆腐为臭干子,也不是按盘子上,要数人头份,点块数。地道的长沙人要这么说:臭干子,八块,要辣!”
糖油粑粑的外观比较讨人喜欢,颜色金黄亮泽,但吃的时候不能着急,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烫着舌头,要慢条斯理,悠着乐着,一点点地吃。长沙人干什么都风风火火,但吃糖油粑粑时却不急不躁,非常有耐心。
永远的辣椒炒肉
辣椒炒肉是最著名的一道湘菜,也是长沙人餐桌上的必备菜,讲究刀工和选料,要用五花肉和湖南辣椒(最好是俗称鸡肠子辣椒的那种 ),做法就是简单爆炒,迅速调味出锅,“越是弄得复杂越不是那个味道……”
“对我来说,若是离开长沙会想念点什么,首先就是辣椒炒肉的味道,它让我感到安心。”周晟是地道的长沙人,在他所住的望月湖小区,一到饭点,空气中就弥漫着辣椒炒肉的香气。望月湖小区是长沙最资深的居住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老长沙”。改革开放初期,有些人富裕了,买了全国流行的“三大件”——自行车、电视机、大衣柜。90年代,小区逐渐衰落,下岗的人们打牌闲聊,无所事事。2000年后,很多人开始学着温州人倒卖小商品,或者南下东莞经商,很快小区里又活跃起来,见面聊的不再是谁家打牌赢了多少钱,而是谁南下挣了大钱。现在,当年第一代住户基本都已经退休,他们的孩子正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上。有人曾以小区为蓝本写过一个表现城市生活变迁的电视连续剧,就叫《望月湖小区》,曾经在长沙引起轰动。周晟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每一个小店铺。“平时要不是为了到报社上班,我甚至很少出小区。这里方圆500米,邮局,银行,菜市场,医院,学校一应俱全,连公车都不需要坐。几十年的老邻居,谁家晚上吃什么菜都一清二楚。彼此之间的嘘寒问暖,让人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位于湖南芒果台附近的月湖公园生活小区算是价位较高的住宅区,这里的时间仓餐厅洋溢着一种小资时尚的调调,不过,服务员端上来的主打菜依然是辣椒炒肉,只是做法更精致一些。“这就是长沙的味道,改变不了。”多面性可能让一座城市更有趣味,但有些骨血里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湖南人性格中的烈性。现在的长沙多以快乐和喧嚣的一面示人,但细心品评,不难发现依然醇厚的生活味道。
长沙特色漫游路线
A线:书香线
岳麓山——熬吧——百颐堂——自在堂
线路特点:充分体验湘湖文化外在与精髓。清早爬岳麓山,参观岳麓书院,午餐可以在爱晚亭后山的小餐馆解决。下午可以选择喜欢的书吧静静心、品品茶,感受一下湖南文人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百颐堂的书香包厢可以用晚餐。
B线:时光线
白沙古井——天心阁——古玩城——奇石馆——龙聚福和园——六和溪街
线路特点:看长沙唯一存留的文物古建,鉴赏各个年代的物件,感受时代变迁。可以带一个空瓶子去白沙古井接水喝,之后到古玩城转转,看看长沙人是怎么倒腾古董的,再去奇石馆和河西的龙聚福和园把玩石头。晚餐在六和溪街,这里的很多厨师是从火宫殿“挖”来的。
C线:吃货线
坡子街——太平街——五一广场——湘江边(杜甫江阁对面)——学院巷
线路特点:走走吃吃,尝遍长沙美食。早上先去坡子街火宫殿把小吃都吃一遍。太平街离坡子街不远,先去看看翻修后的古迹,感受一下湖南人杀价的热情。然后再走10分钟到边上的著名的五一广场转转,这里除了是长沙著名的商业街,也是各种外来美食的聚集地。尝尝被本土化的食物,如汉堡内使用了本地辣椒后,味道更为强烈。下午去江边走走,饿了就找个餐馆坐下来。不管是“满哥”(长沙方言,意为小伙子)还是“满弟”餐厅,都充满的湖南辣椒的炝香味。之后可以眺望橘子洲头,看看灯光秀或者当地人夜间的路边卡拉OK演唱会。逛到凌晨12点,前往当地人的“夜宵街”——学院巷。
D线:热辣线
浏阳河艺术区——杜甫江阁观烟花表演——解放西路酒吧街
线路特点:体验热辣的长沙夜晚。白天可以看看浏阳河艺术区,感受一下长沙的艺术创作氛围,和艺术家聊聊最近的流行趋势。之后在湘江边找个餐馆用餐,赶在晚8点前抢占有利位置观看焰火表演。晚9点左右,等散场人群走得差不多了,可以去解放西路的酒吧街逛逛,夜生活的大幕才徐徐拉开。
E线:休闲线
靖港古镇——月湖公园
线路特点:闹中取静,细细品味老街巷,真实感受新变化。早上去靖港古镇,大约1小时路程。午餐后回长沙,去月湖公园坐坐,到时间仓等小资情调的休闲餐厅喝咖啡,享受片刻的安静时光。
对于长沙人来说,一天的生活似乎是从下午才开始的,而高潮部分则在夜幕降临以后。
在一部以湖南为主要背景的小说《二号首长》中,作者是这么描述省城“雍州”的:“雍州的夜生活,与京城相比,半点都不逊色。除非你在下午就约好,到了八九点钟约人,肯定约不到。男人们上班,最重要的事,是晚上能够约到谁,至于工作,是不必太上心的,只要晚上过得好就行。女士们上班,最关心的是今天谁会约自己,几个人同时约的时候,自己该去赴谁的约。一天的生活,下午五点以后才开始。”熟悉长沙生活的人,读到这里估计都会会心一笑。
诚然,白天的长沙也热闹非凡,但是真正的繁华属于夜晚。
濒临湘江的餐厅是许多人钟爱的晚餐地点,其中又以杜甫江阁南边的涂氏小杯茶最受欢迎。傍晚时沿着江边散步,看橘子洲渚清沙白,看对岸霓虹闪烁,来到这里时差不多也有几分饿了。点几样湘式小菜,剁椒蒸牛肉、红椒煎蛋卷、咸蛋黄蒸茄子、私房糖醋排骨、皮蛋苋菜汤……再来一碗土鸭肉碎饭,感觉滋味再美不过。若是已经吃过饭,来此喝茶赏夜景也不错。一到周六晚上,这里便成了炙手可热的集会地点,可以一边吃饭、喝茶,一边欣赏湘江上的烟火表演。
与此同时,位于杜甫江阁北部1公里的坡子街也进入了第一个繁忙时期,路上人潮汹涌,其中游客占了大半。美食汇集是坡子街最大的招牌,除了名声在外、汇聚各种长沙美食的火宫殿,在本地口碑较好的还有四喜馄饨店、一家米粉店、李合盛牛肉面等。不过若是找个长沙人做导游,只怕他们会带着你往小巷子里钻,去寻找那种又小又脏但是吃起来非常爽口的“苍蝇馆子”,这些小馆子可能连招牌都没有,但是络绎不绝的食客能够让你对卫生条件的最后一点顾虑烟消云散。你永远不知道,在长沙有多少这种小街小巷,可能每一个长沙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美食地图。
环形天桥附近,挺拔的黄兴铜像在夜色中渐渐模糊,像一个被熟视无睹的英雄,孤独地面对步行街口的人潮。一百年眨眼过去,这已不是他的时代,只有两条十字相交的道路——蔡锷路与解放西路,纪念着前后两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商厦大楼、服装店、餐馆以及洗浴场所密布于太平街路口,由此一直到湘江大道,便是长沙有名的酒吧一条街。
过了晚上10点,解放西路开始取代其他街道,成为长沙夜生活名副其实的主角,甚至被冠以“夜店之王”的头衔。“它就像一杯长沙出品的鸡尾酒,用美女、音乐与洋酒调和出充满诱惑的味道。”在长沙说起泡吧,人们会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想去什么类型的?演艺吧,清吧还是high吧?”长沙的夜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多,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若是喜欢音乐,苏荷酒吧通常是首选;想喝酒聊天就去可可清吧,若还嫌人太多的话,干脆去化龙池,那边有清吧一条街;喜欢high的则散布在M2、乐巢等地。自然,在长沙逛夜店,不可错过最具特色的演艺吧,它融入了长沙固有的歌厅文化,中央舞台上的演出不断翻新。“魅力四射”是一家老牌演艺吧,面对喜新厌旧的长沙人,能够历经十余年而不倒。两男一女三个主持人在台上一唱一和,把复古表演、时装秀、域外舞蹈等诸多节目串联起来,有时也加入表演当中,惟妙惟肖的歌星模仿秀,惹得现场尖叫声、欢呼声不断。表演秀大约在12点半结束,意犹未尽的人们又到慢摇吧去接着跳舞……
宽阔的解放西路虽然早已改成了单行道,可晚间依然拥堵异常。沿着解放西路向任何一个方向走,都是热闹的夜市。每个巷口、每家酒吧门口都站满了人。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干脆利落地切换着夜晚的节奏,将自己交付给酒精和躁动的激情;谈情说爱,却又压根不相信这里能长出真正的“爱情之花”,这是一种挥洒青春的方式。此刻,我无法聚精会神地打量这个歌舞升平的城市。或许它的开放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姿态:用音乐、酒精和肢体狂欢消解掉思考乃至叙述,你要么置身人群之外,一无所得,要么融入并沉醉,找到怡然自得的乐园。
如果给全国各地区粗粗排一个作息时间表,东北可能是最早入眠的,然后是华北、中南、华南,而长沙恐怕是最后一个说“晚安”的城市。
晚上11点半,长沙朋友打来电话,听说我们当晚转战了南门口、坡子街这两个吃夜宵的著名据点,不以为然地说那都是外地人光顾的。于是,我们又跟着他奔向学院巷。穿越了黝黑冗长的各种巷子,忽然一片人声鼎沸:街边的梧桐树下摆着几张脏兮兮、黑乎乎的桌子,树枝上吊一盏100瓦的灯泡,或者干脆就利用灰白的街灯照亮;一个个煤炉边均有一个摆着五颜六色各种凉菜的玻璃食品橱,一堆堆的人围着桌子,两手欢乐地扒着口味虾,吃得满头大汗,就一口啤酒,再天南海北地“策”上一段。
长沙的沸腾之夜是无限延长的。电话常常在午夜两点响起:“出来先吃饭撒。吃了饭就洗脚撒。洗了脚就打牌撒。打了牌就消夜撒。”一开始是几个人,吃着吃着不知不觉扩张到两三桌人。“这是一个呼朋引伴的城市。”
直到凌晨五点,学院巷还有人来吃“夜宵”,大家相互不认识,却热情得像老熟人一样,大声讲着长沙话,仿佛声音越大越亲切。
湘菜湘菜
我特别早起去中山亭附近的如意街、吉祥巷等曲折纵横的巷弄里看了看长沙的菜市场。午夜下过一场雨,狭窄的路面泥泞不堪,菜农已经早早摆好了摊子,长沙郊野产的苋菜、永州香姜、闽南运来的海货……空气中涌动着一股新鲜的腥味。当地的饭店都有固定的购菜点,伙计们与摊主早有默契,不必过多挑拣,随手捡起几把,便开始付钱。这些活色生香的菜市场,也是长沙味道的某种源头。
1840年长沙开埠后,衡阳和湘潭的商家开始向长沙转移,岳阳成了重要运输枢纽后,更促进了长沙的商业繁荣;刚好那也是湘军崛起的时代,鲜活的时代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带动了酒楼、饭店的兴盛。湘军连年征战,见多识广,又喜欢对餐饮评头论足,无形中刺激了湘菜的发展,也融合了其他地方美食的元素。
湘菜特点是滚、淡、烂,追求的是精湛的火工。据说一位久居北京的开国元勋回湖南视察,吃饭时问旁边的人:知道湘菜的意思吗?当时谁也答不出来。他说:“两个字,入味。” 湘菜汁浓、香深,颜色深亮厚重,红烧肉就是一个代表。“传统湘菜不像现在什么料都往里面丢,辅料基本就是辣椒、姜、葱、桂皮、八角,冬天顶多加一点胡椒,去腥暖胃。成菜亮红、沉稳、醇厚,并不像现在就是一个辣。”
火宫殿里的长沙腔调
很多第一次到长沙的人都是放下行李就直奔火宫殿,品尝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臭豆腐、油爆虾、口味虾、糖油粑粑……
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每年农历6月23日,火宫殿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人群熙攘,热闹非凡。赶庙会的人多了,小吃摊也越来越火,直到今天,发展成了餐饮连锁。
火宫殿内有一座戏台,据说也是始自清朝,上面的楹联是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所写: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这里每晚都上演湖南的花鼓戏,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演的是七仙女和董永分别,台上卖力演出,台下大声叫好。游客们多半是看个热闹,真正入戏的是那些附近的老住户。戏台前有几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据说每晚必到,“电视里那些都是啥子哟,还是湖南花鼓看起来热闹哟。”
我对服务员说:“先来一大盘臭豆腐!”服务员愣了2秒钟,同行的长沙朋友笑道:“这里喊臭豆腐为臭干子,也不是按盘子上,要数人头份,点块数。地道的长沙人要这么说:臭干子,八块,要辣!”
糖油粑粑的外观比较讨人喜欢,颜色金黄亮泽,但吃的时候不能着急,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烫着舌头,要慢条斯理,悠着乐着,一点点地吃。长沙人干什么都风风火火,但吃糖油粑粑时却不急不躁,非常有耐心。
永远的辣椒炒肉
辣椒炒肉是最著名的一道湘菜,也是长沙人餐桌上的必备菜,讲究刀工和选料,要用五花肉和湖南辣椒(最好是俗称鸡肠子辣椒的那种 ),做法就是简单爆炒,迅速调味出锅,“越是弄得复杂越不是那个味道……”
“对我来说,若是离开长沙会想念点什么,首先就是辣椒炒肉的味道,它让我感到安心。”周晟是地道的长沙人,在他所住的望月湖小区,一到饭点,空气中就弥漫着辣椒炒肉的香气。望月湖小区是长沙最资深的居住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老长沙”。改革开放初期,有些人富裕了,买了全国流行的“三大件”——自行车、电视机、大衣柜。90年代,小区逐渐衰落,下岗的人们打牌闲聊,无所事事。2000年后,很多人开始学着温州人倒卖小商品,或者南下东莞经商,很快小区里又活跃起来,见面聊的不再是谁家打牌赢了多少钱,而是谁南下挣了大钱。现在,当年第一代住户基本都已经退休,他们的孩子正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上。有人曾以小区为蓝本写过一个表现城市生活变迁的电视连续剧,就叫《望月湖小区》,曾经在长沙引起轰动。周晟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每一个小店铺。“平时要不是为了到报社上班,我甚至很少出小区。这里方圆500米,邮局,银行,菜市场,医院,学校一应俱全,连公车都不需要坐。几十年的老邻居,谁家晚上吃什么菜都一清二楚。彼此之间的嘘寒问暖,让人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位于湖南芒果台附近的月湖公园生活小区算是价位较高的住宅区,这里的时间仓餐厅洋溢着一种小资时尚的调调,不过,服务员端上来的主打菜依然是辣椒炒肉,只是做法更精致一些。“这就是长沙的味道,改变不了。”多面性可能让一座城市更有趣味,但有些骨血里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湖南人性格中的烈性。现在的长沙多以快乐和喧嚣的一面示人,但细心品评,不难发现依然醇厚的生活味道。
长沙特色漫游路线
A线:书香线
岳麓山——熬吧——百颐堂——自在堂
线路特点:充分体验湘湖文化外在与精髓。清早爬岳麓山,参观岳麓书院,午餐可以在爱晚亭后山的小餐馆解决。下午可以选择喜欢的书吧静静心、品品茶,感受一下湖南文人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百颐堂的书香包厢可以用晚餐。
B线:时光线
白沙古井——天心阁——古玩城——奇石馆——龙聚福和园——六和溪街
线路特点:看长沙唯一存留的文物古建,鉴赏各个年代的物件,感受时代变迁。可以带一个空瓶子去白沙古井接水喝,之后到古玩城转转,看看长沙人是怎么倒腾古董的,再去奇石馆和河西的龙聚福和园把玩石头。晚餐在六和溪街,这里的很多厨师是从火宫殿“挖”来的。
C线:吃货线
坡子街——太平街——五一广场——湘江边(杜甫江阁对面)——学院巷
线路特点:走走吃吃,尝遍长沙美食。早上先去坡子街火宫殿把小吃都吃一遍。太平街离坡子街不远,先去看看翻修后的古迹,感受一下湖南人杀价的热情。然后再走10分钟到边上的著名的五一广场转转,这里除了是长沙著名的商业街,也是各种外来美食的聚集地。尝尝被本土化的食物,如汉堡内使用了本地辣椒后,味道更为强烈。下午去江边走走,饿了就找个餐馆坐下来。不管是“满哥”(长沙方言,意为小伙子)还是“满弟”餐厅,都充满的湖南辣椒的炝香味。之后可以眺望橘子洲头,看看灯光秀或者当地人夜间的路边卡拉OK演唱会。逛到凌晨12点,前往当地人的“夜宵街”——学院巷。
D线:热辣线
浏阳河艺术区——杜甫江阁观烟花表演——解放西路酒吧街
线路特点:体验热辣的长沙夜晚。白天可以看看浏阳河艺术区,感受一下长沙的艺术创作氛围,和艺术家聊聊最近的流行趋势。之后在湘江边找个餐馆用餐,赶在晚8点前抢占有利位置观看焰火表演。晚9点左右,等散场人群走得差不多了,可以去解放西路的酒吧街逛逛,夜生活的大幕才徐徐拉开。
E线:休闲线
靖港古镇——月湖公园
线路特点:闹中取静,细细品味老街巷,真实感受新变化。早上去靖港古镇,大约1小时路程。午餐后回长沙,去月湖公园坐坐,到时间仓等小资情调的休闲餐厅喝咖啡,享受片刻的安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