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治疗中的人机交互技术

来源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ajba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机交互技术被用于骨科治疗中,从多方面提升了骨科治疗的效果.本文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增强现实(AR)技术、肌电图(EMG)技术、脑电图(EEG)技术、手势交互技术、触控交互技术和手控器技术共6种人机交互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大部分技术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实验效果表现出临床使用的可能性,证明人机交互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其他文献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将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拟于我院接受永久性肠造口的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A和HADS-D评价.结果显示,干预后(出院前)2组患者HADS-A、HADS-D评分较干预前(入院时)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HADS-A、HADS-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为探讨基于健商理念的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将90例U 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基于健商理念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ARS)评价,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AHSMARS饮食管理、疾病应对、运动管理、资源利用、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环境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
含镁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骨科医疗器械在骨折及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但传统制造工艺不能满足其对复杂外形医疗器械的加工制造要求.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型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式可以把金属、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快速构建成任意复杂物理结构的3D模型.3D打印含镁生物医用材料结合了先进的材料制造技术和镁优良的生物学性能,在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就各类3D打印含镁生物医用材料体系及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骨科领域.纳米技术正通过植骨材料、骨科感染防治、癌症诊断与治疗等彻底改变着骨科,各种具有独特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的纳米结构已被应用于骨科,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方式.本文对纳米技术在植骨材料领域、骨科感染防治和癌症诊断与治疗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尤其是在植骨材料方面,如何使用纳米材料来诱导植入物与天然骨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天然骨的再生仍然是一个挑战.目前,大部分纳米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预见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纳米技术有可能彻底
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骨缺损的修复过程常面临恢复时间久和易受患者自身活动影响等问题.临床上常将自体与异体骨移植视为骨缺损问题的优先修复方法,但所面临的供体受限以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扩展应用.借助组织工程技术及基于细胞的治疗技术已经被提出作为促进骨组织再生的替代方案.本文综述了原位组织再生及基于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方法,介绍了支架材料、生长因子和细胞在骨缺损恢复过程中的机理及其结合使用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应用,提出了骨缺损修复领域中原位组织工程及基于细胞的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