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和节约,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实现总体规划目标,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推动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本文研究了目前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问题等,提出了优化对策、建议,让城乡建设用地更具发展前景。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用地供需问题出现在人们眼前。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项建设的需求增加,使得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城市对土地的大量需求与乡村大部分住宅闲置形成了极大矛盾,必须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减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良性结合,统筹城乡发展。
  2、城乡建设用地概念和土地结构、布局
  2.1 城乡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的必要场所,具有相对集聚的特点,且分布呈现面状,主要可分为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三类。
  (1)城镇用地
  城镇用地指的是建设城乡使用的土地和关系着城镇居民衣食住行相关的用地,如居民的居住、生产、出行、休闲、医疗、教育等的用地。在用地范畴上,城镇用地包括当前土地分类中的城镇用地和一些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部分独立的工矿用地。
  (2)农村居民点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是构成农村人居环境要素的用地,包括的用地类型有独立工矿用地,具有较强的居住相容性,还包括土地分类系统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
  (3)独立工矿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则是不具有居住相容性的,不适合城镇、乡村居民居住的工业用地,如一些垃圾处理填埋场、仓储场所、采掘业用地、生产企业生产易燃易爆、有污染的用地等。
  2.2 土地结构和布局
  土地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未来发展的预先安排和计划。在时空上,基于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而进行的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土地的综合利用,使土地更具经济价值。
  土地利用结构是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将各种土地进行集合安排。
  土地利用布局是再次分布土地利用,是土地规划实现的结果。土地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区域优势、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优化保护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3、目前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用地减少,城镇快速扩张建设用地,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下,不断有更多的土地投入建设开发中,城镇规模变大。大部分的城市在扩大发展中采取的是外延式发展模式,占用的土地基本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具有充足水源的耕地,愈发激化了我国的人地矛盾。城市快速增长的建设用地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使得人与建设处于不平衡状态。
  (2)城市土地产出率低,配置不合理。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很多城市主要地段,往往是一些工业用地,分布的企业特点是技术水平低、规模小、经济效益差,使得土地存在隐性浪费现象。城市中分布的绿地、广场较少,任阔比例与城市规模不协调,不利于发挥城市总体功能。农用土地在经济影响下变为了非农用土地,打乱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
  (3)乡村、镇等的建设用地的结构和布局散乱,存在严重的粗放利用现象。目前我国乡村、镇的建设土地总量是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几倍,但却不能直接进行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
  (4)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不足,城市各项用地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展。我国人口多,土地少,没有充足的土地后备资源,城市人均用地偏少,使得城市人口过度密集,造成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为了满足更多的人口需求,往往出现建筑的人为增高,建筑容积率提高等现象。
  (5)居住用地趨向郊区化,郊区开发加快,各产业增长迅猛,但人均生活用地依旧不足。在城市市区建设用地限制下,和郊区的快速发展,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和交通的便捷,使得人们朝着环境更加优美的郊区进发,居住用地日趋合理化,但人均居住土地还是较少。
  4、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对策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就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自身特性并进行适宜性评价,从而合理安排区域内的各种建设用地数量和合理布局区域内的各种建设用的空间结构,实现建设用地利用的最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使区域土地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4.1 加强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首先必须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1)建设用地指标实施“双控”制度,对建设用地的预审要认真、严格执行,并提高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强度,根据土地出让合同条例,对违约加强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项目用地准入制度,对新进项目的用地加强管理,并较强现场核实力度和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严格各项投资建设情况,防止实际项目建设中圈占和批多少用现象,造成土地违法占用或闲置、浪费,并有效避免土地的投机行为。
  (2)建立监控和激励的约束机制。建设用地中的各项项目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进行竣工和验收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各项指标,及时落实土地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土地规模、建设情况、用地位置等情况,及时整改各项为通过验收的项目。验收合格的项目在项目投产后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奖励,对于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则没有优惠奖励,以此来约束项目建设用地。
  4.2 科学规划并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根据不同的地区的人口规模、优势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城乡发展思路,有效避免随意发散的发展模式。对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的规划可以是撤乡并镇,集约镇的发展,适当给予城镇一定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让农民向城镇集中发展。对那些较发达地区的规划可以是合并小城镇,提升各城镇的总体经济地位,让小城镇具有特殊经济职能。城乡科学合理的布局最重要的是抓住城乡具体特点进行特色规划发展,且赋予规划一定的预期性弹性,为之后的发展预留调整空间,根据未来走向及时引导并优化配置小城镇各行业用地。
  4.3 调整城乡产业结构,集约化土地资源
  镇企业存在技术陈旧、劳动力过剩和资本短缺等矛盾,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和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集中工业园区和商业区,扩大各园区规模,形成协同效益。城乡选择主导产业,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等,并结合国家大中型项目建设,保持主导产业具备较好的经济活力。城镇充分发挥极化效应,推进各要素的集聚,合并乡村居住点,优化布局各乡村基地,降低人均用地标准,集约化土地资源。
  5、结语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总体目标是在各城镇基础上,充分挖掘城镇用地潜力,加强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布局,加强不合理、不规范、废弃闲置土地的利用,从而相应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和农用耕地面积,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晏涵;左美蓉;韦林利.基于第二次土地大调查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背景及意义研究[J].大众科技.2010年04期.
  [2] 范宏斌;石培基;吕立刚.张掖市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4期.
  [3] 唐莹;谭雪晶;张景奇.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研究综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20年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青年自由则国自由,青年创新则国创新”,青年人是我国走向繁荣昌盛,实现民族伟大民族复兴,世界走向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作为教师的青年人则更是要兢兢
虽然特朗普在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生活了四十余年,并且在公共生活中始终处于显著地位,但关于他的艺术审美,有关艺术政策的倾向,人们依然知之甚少。关于公共艺术基金、艺术教
期刊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便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至今已有40年.在这改革开放的40年间,我们党积累了非常丰富且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力源泉便是改革开放.基于
在广西电网公司2007年工作会议暨一届二次职代会上,玉林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继电保护班班长宁进荣成为公司表彰的“双料”先进,既荣获广西电网公司2006年度劳动模范称号,又被评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出现的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健康安全,应采取一定措施,给予解决,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能使城市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以此,本文就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数量也日渐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城市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化,在提供人们发展机会的同时,也
二轮修志志稿中常见5类错误的概述写法: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式、拼盘式、数字对比式、解释说明式、倒叙插叙式。这5类概述都不能对相关内容概而述之,也就不能起到加强和突出志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如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了强起来的时代.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