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未来教育”理念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整合的探索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是现代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会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笔者有幸参加了新形势下“Intel未来教育”的课程培训,它为我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指明了一条教育革新之路。
  “Intel未来教育”是美国英特尔公司提出的为支持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旨在“帮助今天的老师和学生为明天做好准备”。其理念是最大限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教学工具,有机结合到授课、学习活动中,使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提高学习水平。鉴于此,我们提出“Intel未来教育理念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整合的探索”这一课题,以期抓住时代机遇,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寻求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以下就以高一英语下册第十四单元《Festival》为例,介绍我在Intel未来教育理念指导下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整合方面取得的点滴经验。
  
  一、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搜索技术做有效的预习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各国节日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预习问题:Do you know any knowledge about Chinese and foreign Festivals? How many western festivals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how they celebrate the festivals? Why do they celebrate the festivals? 与此同时,我还向学生推荐热门的搜索引擎,并介绍搜索信息的基本技巧,如优化搜索工具、细化搜索关键词、活用搜索符号等等,培养学生信息搜索与加工能力。我还搭建了网络平台,使用超级链接将查询到的资料从教学资料中心传输到平台上。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只要登录到这个教学平台,就可以一一查询到他们感兴趣的各国节日。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软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找到丰富多彩的东西方节日介绍,提前了解warming up 中出现的 Halloween、Bon Odori、Day of the dead。
  学生通过搜索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了各国节日的来历,同时也对节日这一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在课堂上便会有话可说了。
  
  二、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演示的工具
  
  这节课需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文件来介绍各国的文化背景。上课伊始,我通过热身向学生提问:What festivals do you know after you search the Internet? 同时呈现春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及情人节的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课件采用超级链接方式,可以随时返回主页面更换话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容量庞大的优势,我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我还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开展阅读,使课堂教学快节奏、大容量、有层次、高效率地进行。
  
  三、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工具
  
  我首先搭设了一个网络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加强他们与教师、同学间的互动。在本单元Pre-Reading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比较的环节,通过6个问题,将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进行比较: When is it celebrated? Who celebrates the festival? How do people celebrateit?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it? What are themes of it? How old is the festival?教师将有代表性的表达展示到大屏幕上,让每位学生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中学教育的各个领域。能否在数字化环境下生存、发展、创新,不仅是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数字化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大量新型的结合方式促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超越课堂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要促成课堂教学的超越,学校管理也必须创新。如何操作好数字技术这台强有
不断完善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校园奠定了物质基础,历史积淀的学校文化铸就了数字校园的灵魂,科研的方式方法铺就了数字校园的路径。北京西城区以“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形式推进,避免了以盲目投入设备为主的建设思路,为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范例。  ——北京西城区实验学校书记、“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组长 梁 波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我个人体会这个前提是得有“读书瘾”。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整天忙于“俗务”,如果没有“瘾”,老实说没有多少读书的时间;但只要有了兴趣上了瘾,就不愁“时间”。我从小学到现在,五十多年没有停止过读书。由于家庭的关系,我的父亲是中学的哲学、史地老师,我幼儿园的时候家里就有两张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学龄前我看地图就上了瘾,所以我后来没上过一堂地理课,但197
信息技术课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教师在教给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同时,不能忽略教给学生以自信、兴趣和能力。  教以“自信”,让学生敢做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学生制作作品的速度非常慢,与其他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对这样的学生,以往我都会采用伙伴教学法,一段时间下来,收效甚微。一次,我站在一个学生后面仔细观察他的操作,发现他每做一步都非常小心谨慎,很怕出错。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感觉
本案例所用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案例内容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即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揭示客观事物随时间、地点及其他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表格信息处理的简单知识,需要把这些知识系统化。因此,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数据处理对象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教材选择的数据处理对象是杀毒软件的原始调查数
《雾凇》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增强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认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
一、教材内容分析以及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等平面图形。本课以《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从立体→平面→立体的规律,尝试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工具、探究工具和评价工具,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参与、体验概念形
本课取材于广州版小学英语第三册Module5 Unit14 《Is This a Car?》给定的情景是外星人Billy造访地球,与几个孩子围绕交通工具展开问答。这样的情境若按照传统教学,可能会由句型操练,到播放课件,到跟读课文,再制作一个外星人头饰,分角色表演。学生对此没有太多兴趣,教师也常常苦于情境创设的艰难,这就给白板提供了用武之地。  由于this和that的差别用PPT区别不清楚,实物指
这是高一的第一堂理论课。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对理论课不太“感冒”,如果呆板地照本宣科,必将自己置于尴尬境地。于是,笔者通过真实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浅显易懂的数学计算来分析计算机的  系统组成,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种硬件的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掌握其功能,并能对各种硬件进行识别。  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0课,属于世界近代史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学习主题的范畴。该主题主要围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四个知识点展开。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战争的话题比较感兴趣,通过八年级对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