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网络论坛上化学版“青花瓷”迅速串红的反思,提出了教师需从教学形式、师生关系、教学风格上等方面进行实施改进,形成教师自己的教育春天。
关键词:教学形式;心理年龄;教学风格;价值评价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2-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青花瓷》有着超高的人气,有一位化学老师别出心裁,把《青花瓷》的歌词改成化学相关的词语,“屏神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出妆”改成了“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这就是化学版《青花瓷》,化学版《青花瓷》迅速在网络论坛和中学校园走红。随即又衍生出多个版本。比如,流行歌曲《菊花台》被改编成《实验台》,《千里之外》被改编成《实验室外》,《江南》和《孤单北半球》被分别改编成《试管》和《孤单实验室》等。
对于这种做法。大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恶搞,另一种认为是大胆创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任何新生事物的流行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此例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中学化学教师思考。
1 突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研究得比较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探究、合作、自主、对话、体验、生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对课堂教学的形式的研究相对滞后。
我们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说”和“做”,“唱”似乎是艺术课的专利,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不搭界。殊不知我们传统文化中很多是用来“唱”的。如《诗经》。《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韵武雅颂之音。”2008年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河南有一个合唱团的参赛曲目就是《诗经》中的《采薇》、《庭燎》和《子衿》。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除了学会用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手段外,对于外来的和传统的教学形式我们也要借鉴。在接受和传承的过程中一定要扬弃,即要有时代的特色,也要植根本土。这里笔者不得不谈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近年来在中学几乎销声匿迹,从最初的大张旗鼓到现在的黯然退出。原因何在?外语课只是中小学总体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程,非语言学科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门学科(如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自然常识、体育等)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在通常情况下只有用母语作媒介进行教学。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果将母语弃之不用。这样有许多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本来就存在在一定的困难。在化学课加入英语内容,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同学会知难而退,对学习化学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我们的化学教师,在英语的口语方面,英语的词汇方面也有着一定的问题。没有专业英语老师教授的那么准确。这种以降低或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与英语“亲密接触”的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们在寻求新的教学形式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2 拉近师生的心理年龄距离
时代造就人,有人曾这样调侃:“70后:他们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80后:我们的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90后:QQ等级、QQ秀、QQ图标……”每一个时代的人一定会打下时代的烙印,无论岁月怎么洗刷,时代的印记是不会掉的。
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这是产生代沟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也不断改善,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年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各年代的人的观点和生活方式也有不同。这很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的“口味”不同,假如相互都不调整并尝试寻找合适的方法沟通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没有话说,也就是说你不懂与学生沟通了,这样代沟便形成了。解决代沟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教师要调整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人的心理年龄与其实际年龄并不总是一致的。有的人年纪轻轻,心态却十分保守,老气横秋;有的人虽已近知天命之年,却总是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如果教师的心理年龄已经会影响到工作了。建议对自己的现状来一次根本性的改变。其实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对待学生,我们教师是就应该把自身的“心理年龄”自觉地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就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
90后的孩子往往是先喜欢上老师,然后才喜欢上老师的课。这也就是古人说的“亲其师,信其言、乐其道。”《老师,您听我说》——这是一位台湾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在信中这位学生对老师说了17句话,其中有一句这么说道:“老师,不要期待我最喜欢您教的课,至少对我,别的课可能更加有趣。”每一位老师都希望他的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能得到学生的欢迎至少证明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技艺精湛,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语言风趣等等,这些都可以拉近师生间心理年龄的距离。当一位学生能专注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学科当中。他(她)将会激发出身体所有的潜能,迸发出所有的激情,化学版“青花瓷”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吗?
3 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做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其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与其他教师所不同的教育教学特点,是独特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语言、教学风度、教学艺术等在教师身上的综合表现。
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教学个性是一种独创,是教师的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彰显。教学个性根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领悟,根源于教师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他个人的情趣、气质、性格,并不断升华。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上“走自己的路”。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时,要记住齐白石的话:“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和列宾的告诫:“向大师们学习,了解他们的艺术道路,但不要借用他们的外部风格。”精通中国画的大家,生辉的妙笔能把滴血点成红梅,墨污染成墨荷。一位艺术大师,嗓音嘶哑,却因势利导,成就为独具风格的唱腔艺术。作为教师,在追求教学艺术的道路上,也应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其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另外,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必须有广泛而深厚的个人修养基础,多下一些“诗外功夫”。同时还要注意自己教学艺术风格的实际教育效果。要尽量避免把教学搞成哗众取宠的“花架子”。戏谚有云:“演戏不图一时乱拍手。只求他日忆起暗点头。”这对一个有志于在教学艺术上建构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来说,也是一句很好的座右铭。
4 反思社会的不同价值评价
尽管化学版《青花瓷》受到学生热捧和部分家长、教师欢迎,但也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对这一方法不认同。有教师认为:“就歌词内容而论,不仅涵盖的知识点过于基础和浅显,而且很多内容不规范。”也有些教师认为:“歌谣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记忆或许有一定作用,但这一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对学习出色的学生可进一步巩固知识,但对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可能起一些反作用。
在实际的有效学习中,对老师来说,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语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将教学内容讲清楚、说透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启发他们去发现学科知识中的逻辑之“美”。定理之“美”。僵化地按“歌词”来背熟几条公式或原理,反而会抹杀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时。学生便会觉得“亲切”“有意思”。这就说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而言,“歌谣化”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教学本来就是在不断创新与反思中前行。没有改变就不会进步,我真心地希望每个化学教师都能唱出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给自己的教育天地带来一片春天。
关键词:教学形式;心理年龄;教学风格;价值评价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2-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青花瓷》有着超高的人气,有一位化学老师别出心裁,把《青花瓷》的歌词改成化学相关的词语,“屏神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出妆”改成了“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这就是化学版《青花瓷》,化学版《青花瓷》迅速在网络论坛和中学校园走红。随即又衍生出多个版本。比如,流行歌曲《菊花台》被改编成《实验台》,《千里之外》被改编成《实验室外》,《江南》和《孤单北半球》被分别改编成《试管》和《孤单实验室》等。
对于这种做法。大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恶搞,另一种认为是大胆创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任何新生事物的流行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此例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中学化学教师思考。
1 突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研究得比较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探究、合作、自主、对话、体验、生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对课堂教学的形式的研究相对滞后。
我们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说”和“做”,“唱”似乎是艺术课的专利,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不搭界。殊不知我们传统文化中很多是用来“唱”的。如《诗经》。《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韵武雅颂之音。”2008年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河南有一个合唱团的参赛曲目就是《诗经》中的《采薇》、《庭燎》和《子衿》。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除了学会用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手段外,对于外来的和传统的教学形式我们也要借鉴。在接受和传承的过程中一定要扬弃,即要有时代的特色,也要植根本土。这里笔者不得不谈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近年来在中学几乎销声匿迹,从最初的大张旗鼓到现在的黯然退出。原因何在?外语课只是中小学总体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程,非语言学科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门学科(如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自然常识、体育等)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在通常情况下只有用母语作媒介进行教学。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果将母语弃之不用。这样有许多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本来就存在在一定的困难。在化学课加入英语内容,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同学会知难而退,对学习化学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我们的化学教师,在英语的口语方面,英语的词汇方面也有着一定的问题。没有专业英语老师教授的那么准确。这种以降低或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与英语“亲密接触”的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们在寻求新的教学形式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2 拉近师生的心理年龄距离
时代造就人,有人曾这样调侃:“70后:他们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80后:我们的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90后:QQ等级、QQ秀、QQ图标……”每一个时代的人一定会打下时代的烙印,无论岁月怎么洗刷,时代的印记是不会掉的。
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这是产生代沟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也不断改善,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年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各年代的人的观点和生活方式也有不同。这很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的“口味”不同,假如相互都不调整并尝试寻找合适的方法沟通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没有话说,也就是说你不懂与学生沟通了,这样代沟便形成了。解决代沟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教师要调整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人的心理年龄与其实际年龄并不总是一致的。有的人年纪轻轻,心态却十分保守,老气横秋;有的人虽已近知天命之年,却总是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如果教师的心理年龄已经会影响到工作了。建议对自己的现状来一次根本性的改变。其实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对待学生,我们教师是就应该把自身的“心理年龄”自觉地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就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
90后的孩子往往是先喜欢上老师,然后才喜欢上老师的课。这也就是古人说的“亲其师,信其言、乐其道。”《老师,您听我说》——这是一位台湾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在信中这位学生对老师说了17句话,其中有一句这么说道:“老师,不要期待我最喜欢您教的课,至少对我,别的课可能更加有趣。”每一位老师都希望他的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能得到学生的欢迎至少证明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技艺精湛,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语言风趣等等,这些都可以拉近师生间心理年龄的距离。当一位学生能专注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学科当中。他(她)将会激发出身体所有的潜能,迸发出所有的激情,化学版“青花瓷”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吗?
3 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做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其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与其他教师所不同的教育教学特点,是独特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语言、教学风度、教学艺术等在教师身上的综合表现。
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教学个性是一种独创,是教师的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彰显。教学个性根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领悟,根源于教师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他个人的情趣、气质、性格,并不断升华。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上“走自己的路”。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时,要记住齐白石的话:“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和列宾的告诫:“向大师们学习,了解他们的艺术道路,但不要借用他们的外部风格。”精通中国画的大家,生辉的妙笔能把滴血点成红梅,墨污染成墨荷。一位艺术大师,嗓音嘶哑,却因势利导,成就为独具风格的唱腔艺术。作为教师,在追求教学艺术的道路上,也应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其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另外,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必须有广泛而深厚的个人修养基础,多下一些“诗外功夫”。同时还要注意自己教学艺术风格的实际教育效果。要尽量避免把教学搞成哗众取宠的“花架子”。戏谚有云:“演戏不图一时乱拍手。只求他日忆起暗点头。”这对一个有志于在教学艺术上建构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来说,也是一句很好的座右铭。
4 反思社会的不同价值评价
尽管化学版《青花瓷》受到学生热捧和部分家长、教师欢迎,但也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对这一方法不认同。有教师认为:“就歌词内容而论,不仅涵盖的知识点过于基础和浅显,而且很多内容不规范。”也有些教师认为:“歌谣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记忆或许有一定作用,但这一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对学习出色的学生可进一步巩固知识,但对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可能起一些反作用。
在实际的有效学习中,对老师来说,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语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将教学内容讲清楚、说透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启发他们去发现学科知识中的逻辑之“美”。定理之“美”。僵化地按“歌词”来背熟几条公式或原理,反而会抹杀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时。学生便会觉得“亲切”“有意思”。这就说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而言,“歌谣化”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教学本来就是在不断创新与反思中前行。没有改变就不会进步,我真心地希望每个化学教师都能唱出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给自己的教育天地带来一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