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还是听评课活动。听评课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农村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引领,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到位,在听评课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认真思考,从而寻找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学校 听评课活动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农村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师资、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不密切、教育信息相对闭塞等因素,导致很多教学活动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教学质量达不到期望值。解决这些的办法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培训引领,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地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让教师和教师之间交流学习,取别人好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引领,加上制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听评课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及时地解决,否则会阻碍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参加教学工作9年有余,在此期间参加过各级各类听评课活动,对听评课活动感触颇深。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农村学校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究。
一、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听评课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学校在听课方面有规定与安排,但部分教师对听评课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到位,加上工作繁忙,很多教师便把听评课当成了一种负担,听评课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经常出现为了听课而听课的情况。如果把听课当成一种负担,那么,听课的效果就十分有限,甚至是在浪费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落实不到位,听评课的质量不高
有些学校,听课结束后,没有及时组织评课活动。还有些学校是听的多,评的少,或者光听不评,使评课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有的听课者只是笼统地说“这节课效果不错”或 “这堂课气氛不热烈”。有的听课者虽然提了不少评议,但多半是枝节问题,如教者的板书认真,声音洪亮,教态大方,课件精彩,普通话标准,教具新颖等等。这些评议平淡肤浅,没有触及到教学深层次的专业性问题。有的听课者虽有不同看法,但碍于情面,怕得罪人,意见也就随了大流。这样,精心准备的授课得不到中肯的意见和应有的欣赏,会使上课者产生失落感,使得听课评课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
(三)观念不到位,评课的出发点过高
有些评课者往往拿着某种理想化的课堂模式来对比,评课时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自觉不自觉地提出了过高的期待要求。有些听课者热衷于 “新的”课堂手段和模式,比如多媒体课件、音乐和视频、导学案、电子白板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师徒”帮扶结对等等,觉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落后”和“过时”了。于是,凡是有“新”模式的课堂听课的人多,评课时也津津乐道,而对传统的课堂不屑一顾,只有只言片语。有些评课者认为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教学手段越复杂越好,导致对一堂课的评价抓不住重点,以偏概全,不能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
二、改进听评课效果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只有深入彼此的课堂,才能了解彼此的教学,通过别人的言传身教,才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规律,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带动教学整体改革。下面我针对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变“要我听课”为“我要听课”
听评课活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使课堂教学得到改进,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教师听评课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活动,如兄弟学校之间的观摩听课,名师优秀课例的学习,年轻教师带有学习性质的随堂听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示范性的公开课,教师与教师之间开展的互相听课等。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方法与经验的相互借鉴。
教师在听课中可以吸取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和岔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境界,提高教学水平。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变“要我听课”为“我要听课”。
(二)强化落实,变“轻描淡写”为“详听详评”
听评课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听评课水平,学校可以开展“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听评课”“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如何加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同学科的评课方法”等专题讲座和讨论,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获得听评课的技能。
评课是保障听课质量的手段。学校不仅要规定领导、教师每学期应该听课的节数,而且更应建立听评课的质量评价体系,做好听评课的落实和检查,这样才能深化教学督导功能,改善教学环境。同时,听评课活动也应该有主体化活动流程,如集体备课,执教教师上课,集体评课,形成有效方案。只要有了评课,认真的评课,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平衡观念,变“理想求全”为“实事求是”
一堂课总会有自己出彩的地方,只要有亮点我们就要肯定,还要认真学习。当然也没有完美的课堂,我们在评课时要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要实话实说,突出重点,不带任何偏见,不夹杂感情因素。此外,我们还要懂得讲话的艺术,有理有节,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教师应含蓄、客气一些,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教师可坦率、直爽一些。我们评课时既要看所听的课,还要看平时的课,也要看教学成绩,应综合一个教师的多种表现,而不能“以偏概全”。此外,褒奖与贬斥要有“度”,放大优点或扩大缺点都有可能对被听课者造成伤害。我们对缺点问题要抓要害,不严重的缺点可轻描淡写,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还要从课堂整体效果出发,公平合理地分析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纠正失误偏差,要在有序、真诚的讨论中解决问题,认真反思、查漏补缺,最终推广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总之,听一堂好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评一堂好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要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要在听评课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农村学校 听评课活动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农村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师资、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不密切、教育信息相对闭塞等因素,导致很多教学活动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教学质量达不到期望值。解决这些的办法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培训引领,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地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让教师和教师之间交流学习,取别人好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引领,加上制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听评课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及时地解决,否则会阻碍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参加教学工作9年有余,在此期间参加过各级各类听评课活动,对听评课活动感触颇深。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农村学校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究。
一、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听评课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学校在听课方面有规定与安排,但部分教师对听评课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到位,加上工作繁忙,很多教师便把听评课当成了一种负担,听评课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经常出现为了听课而听课的情况。如果把听课当成一种负担,那么,听课的效果就十分有限,甚至是在浪费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落实不到位,听评课的质量不高
有些学校,听课结束后,没有及时组织评课活动。还有些学校是听的多,评的少,或者光听不评,使评课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有的听课者只是笼统地说“这节课效果不错”或 “这堂课气氛不热烈”。有的听课者虽然提了不少评议,但多半是枝节问题,如教者的板书认真,声音洪亮,教态大方,课件精彩,普通话标准,教具新颖等等。这些评议平淡肤浅,没有触及到教学深层次的专业性问题。有的听课者虽有不同看法,但碍于情面,怕得罪人,意见也就随了大流。这样,精心准备的授课得不到中肯的意见和应有的欣赏,会使上课者产生失落感,使得听课评课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
(三)观念不到位,评课的出发点过高
有些评课者往往拿着某种理想化的课堂模式来对比,评课时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自觉不自觉地提出了过高的期待要求。有些听课者热衷于 “新的”课堂手段和模式,比如多媒体课件、音乐和视频、导学案、电子白板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师徒”帮扶结对等等,觉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落后”和“过时”了。于是,凡是有“新”模式的课堂听课的人多,评课时也津津乐道,而对传统的课堂不屑一顾,只有只言片语。有些评课者认为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教学手段越复杂越好,导致对一堂课的评价抓不住重点,以偏概全,不能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
二、改进听评课效果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只有深入彼此的课堂,才能了解彼此的教学,通过别人的言传身教,才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规律,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带动教学整体改革。下面我针对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变“要我听课”为“我要听课”
听评课活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使课堂教学得到改进,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教师听评课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活动,如兄弟学校之间的观摩听课,名师优秀课例的学习,年轻教师带有学习性质的随堂听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示范性的公开课,教师与教师之间开展的互相听课等。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方法与经验的相互借鉴。
教师在听课中可以吸取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和岔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境界,提高教学水平。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变“要我听课”为“我要听课”。
(二)强化落实,变“轻描淡写”为“详听详评”
听评课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听评课水平,学校可以开展“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听评课”“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如何加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同学科的评课方法”等专题讲座和讨论,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获得听评课的技能。
评课是保障听课质量的手段。学校不仅要规定领导、教师每学期应该听课的节数,而且更应建立听评课的质量评价体系,做好听评课的落实和检查,这样才能深化教学督导功能,改善教学环境。同时,听评课活动也应该有主体化活动流程,如集体备课,执教教师上课,集体评课,形成有效方案。只要有了评课,认真的评课,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平衡观念,变“理想求全”为“实事求是”
一堂课总会有自己出彩的地方,只要有亮点我们就要肯定,还要认真学习。当然也没有完美的课堂,我们在评课时要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要实话实说,突出重点,不带任何偏见,不夹杂感情因素。此外,我们还要懂得讲话的艺术,有理有节,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教师应含蓄、客气一些,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教师可坦率、直爽一些。我们评课时既要看所听的课,还要看平时的课,也要看教学成绩,应综合一个教师的多种表现,而不能“以偏概全”。此外,褒奖与贬斥要有“度”,放大优点或扩大缺点都有可能对被听课者造成伤害。我们对缺点问题要抓要害,不严重的缺点可轻描淡写,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还要从课堂整体效果出发,公平合理地分析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纠正失误偏差,要在有序、真诚的讨论中解决问题,认真反思、查漏补缺,最终推广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总之,听一堂好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评一堂好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要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要在听评课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