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材阅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un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已经成为科学教师的共识,但遗憾的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视了探究活动,却有忽视教材阅读的趋势。本文对照当前小学科学教材阅读现状,从阅读时段、阅读内容两个方面提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处理好探究与阅读的关系,把科学学习落到实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在人们一生的学习与工作中,阅读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是一种终身都必须使用的技能,因而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影响都非常之大。它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当今的社会是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表达感情的方式、审美价值的取向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尤为迫切。在小学科學教学中,加强对教材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材阅读现状
  1.阅读习惯培养不够
  纵观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学,教师不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阅读意识薄弱。比如,在优质课、研讨课、示范课等活动中,科学课本的使用率普遍很低,有的课根本就没动教材,它在课桌上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笔者暗自寻思,也许是因为公开课的缘故,为了保证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探究,执教者有意忽略教材阅读,或者根本就没时间安排。因此,又曾多次调查本校、外校的科学教师科学课本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公开课,平时上课课本使用率高一点;实验操作少的课,使用率也会高一点。但总的来说,课堂上使用课本的概率偏少,存在重探究、轻阅读的问题。
  2.阅读理解能力较弱
  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有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把科学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进行对比,很容易发现科学教材里基本是图片和问题,没有较多的、有情节性的文字描述,与学生传统的阅读认知有差异。因此,在阅读科学课本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首先是不知道读什么,觉得科学课本花花绿绿的,没什么可以读的,不能从课本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其次是缺乏对材料的理解,只看到科学课本上有图片、有表格、有问题等等。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中读出一些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但学生往往不理解,读不懂,答非所问。
  二、教材阅读指导策略
  (一)阅读时段指导
  对于学生教材阅读习惯的培养,只要教师抓好几个阅读时段,明确提出阅读要求,同时做好情况反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前阅读,激发兴趣
  课前通过预习阅读,学生对课的内容有了初步感知,课堂上容易产生共鸣,易于实验探究。科学课本每个单元前都安排了“前言”,涵盖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探究活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明探究的方向。如,《沉和浮》单元“前言”中,以学生平时看到的现象为起言,提出许多具有激励和挑战性的问题,如“铁块在水中是沉的,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呢?”,引领学生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科学课本每个单元后面都有“资料库”,安排学生课前阅读,让他们知道科学的有关知识和道理,同时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沉和浮》单元的资料库讲述了皇冠的秘密,阿基米德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阅读后使他们能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激发学生去尝试研究。
  2.课内阅读,深入探究
  课堂是科学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阅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阅读也是科学学习方式之一,后者对前者有辅助作用,两者并不冲突。课堂内往往看到有些学生没法深入探究而停留不前,此时,教师要针对这种现象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使它们获得理解和启发,把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入。如《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一课,要求学生直观地把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学生能绘制简单的器官,要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有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几位学生的引导语(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消化食物的时候,也会消耗氧气的……)及图片内容,通过阅读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如消化器官消化食物获得养分,帮助身体进行各种运动,消化食物需要氧气,呼吸器官提供氧气,由循环系统帮助运输……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人体各器官之间是彼此联系、密切配合、协同工作,此时绘制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
  3.课后阅读,享受成功
  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学会所有的知识内容,对于科学探究活动来讲,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课后延伸是必要的,要引领学生课后阅读,还要结合课外收集各种有关的科学资料。如,学习了《天气日历》一课后,课后让学生阅读各种天气符号、天气预报,进一步了解气象信息,通过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利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天气日历,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在课后阅读,不但使他们完成了探究,还对已学知识加深理解,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和科学探究的宽度,又培养了他们探究的习惯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阅读内容指导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图片、问题、实验、知识概念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这四个方面是互为关联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整体阅读,引发学生思考,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陛。
  1.读图片,感悟科学魅力
  现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插图,包括照片、图表、结构图、演示图、示意图、模式图、肖像图等,直观形象、简明生动,能表达出丰富的科学信息,既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没有办法准备实物观察时,文本中图片的作用更加明显。合理利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有些插图,还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的优质资源。
其他文献
研制了小型谷物流化干燥试验台,根据分形多孔介质导热理论建立了干燥水分输运模型,最后进行谷物干燥试验研究,分析了各个参数对干燥特性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
期刊
运当前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改革创新,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逐渐步入校园,要求在教育上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足球的课程走进校园,并且有教学标准,包括提升足球水平、提高团队意识、增强体质。通过足球游戏,能提升足球战术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将探讨足球游戏在小学校园中对其团队协作意识的影响。  小学生正是爱玩的年龄阶段,这有利于足球游戏在小学校园中的发展,充分地激发
针对粮仓储粮的安全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ASP.NET的粮仓温湿度远程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该技术主要通过ADO.NET和SQL Server相结合,采用AJAX技术解决了页面实时刷新问题,实现了粮
2015-09-19,第六届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在广西南宁成功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降低粮食生产损耗,优化粮食价值链”,旨在加强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
沙画,即用沙子作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采用产自神奇大自然的天然彩沙,经手工精制而成。沙画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能使现场观众进入梦幻般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沙画如人生,是很多精彩的片段连贯的过程,不要停留满足于现在,不要遗憾过去,只有未来才是最美好的。沙画永远讓人期待下一幅的精彩。沙画是写意的,写意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就是美的。一撒、一摔、一抹、
夏季气候炎热,机手在高温环境下操作使用拖拉机,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事故。因此,需注意以下事项:〈br〉 (1)进入夏季后,要对拖拉机进行一次全面保养。将拖拉机的各个部位进行一次彻底
臂形草是中非和拉丁美洲的一种极其重要的饲料作物,对这种饲料作物的改良性研究正不断展开。英国基因组分析中心(TGAC)协同英国、哥伦比亚和肯尼亚的合作伙伴,将对不同品种的臂形
1998~2003年我院对21例晚期恶性肿瘤并恶性腹水患者采用顺铂腹腔内灌注,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灵活教法与学法的新要求传递给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它将引领着数学教师进行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其中,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也将数学实验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完全改变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师讲实验、学生听结果的现象,真正让学生自己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数学能力的应有发展。  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