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影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措施,以推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战略
1 引言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许多相关的高等教育学教材、专著中很少有涉猎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史这一部分内容和章节,许多学者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学术领域有所忽视,没能引起广泛关注。而这种结果,在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实践上则带来了盲目性和缺乏理论的指导性。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历史的研究,揭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课程、专业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同时,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以往的经验教训,采纳不同地区及国家的发展模式,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思考和策略。
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现状
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进行战略研究必须要对这些院校当前的状况有所了解。从陈宁[1]对我国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的研究中得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办学存在以下儿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推动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必须加强高等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的研究,特别需要对办学问题进行宏观思考。
第二,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改革,这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的要求,也是高等体育院校自己发展的需要[2]。
第三,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院校应有不同的定位,其任务和特点也不尽相同。在办学的标准和要求上应有所区别,不能也不可能搞整齐划一办学方案[3]。
第四,对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现状,基本上都认为是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的、学科专业比较单一的、行业性较强的院校。
第五,高等体育院校办学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在竞技体育方面的薄弱。
第六,使教学、训练、科研更加紧密地结合,是高等体育院校改革的发展趋势[2]。
从以上各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基本情况来看,我国体育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办学定位表述不全、不清,即对办学定位没有从层次、类型、学科、人才、面向和规模这几个方面做出全面表述。大部分学校是从层次和类型两方面做出定位的,有的一些学校定位表述不清楚,用语比较模糊。
第二,办学定位不切实际,具有盲目性。部分高校在确定办学定位时显得比较盲目、被动,随意性较大,而且也没有与全国同类院校做参考,做比较。对学校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区域发展条件和校情分析不清,草率定位[4]。
第三,体育院校、系的办学定位存在攀比性。一所学校的定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及自身条件。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从而使办学定位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第四,体育院校的办学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关于办学定位的理论研究目前尚不够成熟、系统,使得高校在确定办学定位时没有或缺少理论依据,随意性大[5]。
3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措施
综合国内外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其改革和发展的转略措施:
第一,加快全国体育院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紧缩审批新院校、新专业。主要包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加强研究,调整全国体育院校规划编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与指导,加强区域高等体育院校布局的研究与调整;解决体育院校间专业雷同是解决布局的关键。
第二,研究确定体育院校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坚持现实可能的原则,切合实际,准确制定体育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避免"贪大求全",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强化质量意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时,要突出办学特色,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和优势。总体上来说,我国体育院校在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时,首先要立足于地方、行业与区域,必须要在为地方、区域、行业服务上做文章。办学应主要针对自己学校所在地社会发展的状况,所在地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所在区域总体趋势来研究。通过办学为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使学校成为振兴地方经济、体育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生力军,并在为地方、体育行业提供优质服务中发展与壮大,并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才能奠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也才能逐渐把影响辐射全国。
第三,加强专业、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体育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在体育院校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专业到学科再到课程最后到教学不能一以贯之,不能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与发展的闭环系统。从专业来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几个专业培养目标相似;从学科来讲,没有特色、没有精品,没有体育独特的学科;从课程来看,课程内容陈旧,知识更新不快,课程之间重复较多,设置比较泛滥;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所教课程不能与专业和学科以及培养目标相结合,仅以教材和教师的知识容量及能力来教学,脱离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些问题均需要好好研究,深入探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快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形成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革措施。
第四,加强管理,凝练特色,形成强势的竞争力。学校的特色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通过这些大型赛事的承办,扩大了学院的影响,提升了学院的形象,锻炼了赛事管理队伍,培训了学生志愿者队伍,铸就了学院的特色。
第五,全国一盘棋,建立体育院校教育联盟,谋求共同发展。我国体育院校亦可借鉴其它高校教育联盟一的模式,建立体育院校教育联盟,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共同发展。在课程选择、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实验室利用等方面完全可以建立盟友关系,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六,提升办学规格,提高办学水平,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在全球化速度发展相当快的今天,以及我国在加入WTO后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对外开放,国际化办学将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因而高等体育教育也将会对外开放。但是如果体育院校实力不强,没有竞争力,那对外开放就成为纸上谈兵了,不具有实质性。所以体育院校必须要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提升规格,早做好准备,积极与境外合作办学。所以,体育院校系不仅要在国内办好学,还应主动、积极地向国外拓展市场,与境外合作办学,从而能为世界、为亚洲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4结论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各院校之间的差距。面向全国、面向区域的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质量可靠、与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与体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体育院校框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适应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等体育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杨铁黎. 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体育与科学院1998,(19),3: 52-56
[2]李鸿江. 对体育本质的再思考体育教学 2004,2:1
[3]谢琼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基本走向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 1-4
[4]陈宁高. 等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研究的进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0(5): 29-34
[5]汪永栓. 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原则.高等教育研究 1998,1: 20
作者简介:郭建军,1984年3月出生,助教,工作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战略
1 引言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许多相关的高等教育学教材、专著中很少有涉猎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史这一部分内容和章节,许多学者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学术领域有所忽视,没能引起广泛关注。而这种结果,在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实践上则带来了盲目性和缺乏理论的指导性。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历史的研究,揭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课程、专业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同时,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以往的经验教训,采纳不同地区及国家的发展模式,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思考和策略。
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现状
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进行战略研究必须要对这些院校当前的状况有所了解。从陈宁[1]对我国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的研究中得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办学存在以下儿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推动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必须加强高等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的研究,特别需要对办学问题进行宏观思考。
第二,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改革,这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的要求,也是高等体育院校自己发展的需要[2]。
第三,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院校应有不同的定位,其任务和特点也不尽相同。在办学的标准和要求上应有所区别,不能也不可能搞整齐划一办学方案[3]。
第四,对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现状,基本上都认为是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的、学科专业比较单一的、行业性较强的院校。
第五,高等体育院校办学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在竞技体育方面的薄弱。
第六,使教学、训练、科研更加紧密地结合,是高等体育院校改革的发展趋势[2]。
从以上各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基本情况来看,我国体育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办学定位表述不全、不清,即对办学定位没有从层次、类型、学科、人才、面向和规模这几个方面做出全面表述。大部分学校是从层次和类型两方面做出定位的,有的一些学校定位表述不清楚,用语比较模糊。
第二,办学定位不切实际,具有盲目性。部分高校在确定办学定位时显得比较盲目、被动,随意性较大,而且也没有与全国同类院校做参考,做比较。对学校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区域发展条件和校情分析不清,草率定位[4]。
第三,体育院校、系的办学定位存在攀比性。一所学校的定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及自身条件。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从而使办学定位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第四,体育院校的办学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关于办学定位的理论研究目前尚不够成熟、系统,使得高校在确定办学定位时没有或缺少理论依据,随意性大[5]。
3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措施
综合国内外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其改革和发展的转略措施:
第一,加快全国体育院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紧缩审批新院校、新专业。主要包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加强研究,调整全国体育院校规划编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与指导,加强区域高等体育院校布局的研究与调整;解决体育院校间专业雷同是解决布局的关键。
第二,研究确定体育院校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坚持现实可能的原则,切合实际,准确制定体育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避免"贪大求全",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强化质量意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时,要突出办学特色,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和优势。总体上来说,我国体育院校在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时,首先要立足于地方、行业与区域,必须要在为地方、区域、行业服务上做文章。办学应主要针对自己学校所在地社会发展的状况,所在地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所在区域总体趋势来研究。通过办学为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使学校成为振兴地方经济、体育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生力军,并在为地方、体育行业提供优质服务中发展与壮大,并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才能奠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也才能逐渐把影响辐射全国。
第三,加强专业、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体育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在体育院校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专业到学科再到课程最后到教学不能一以贯之,不能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与发展的闭环系统。从专业来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几个专业培养目标相似;从学科来讲,没有特色、没有精品,没有体育独特的学科;从课程来看,课程内容陈旧,知识更新不快,课程之间重复较多,设置比较泛滥;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所教课程不能与专业和学科以及培养目标相结合,仅以教材和教师的知识容量及能力来教学,脱离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些问题均需要好好研究,深入探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快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形成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革措施。
第四,加强管理,凝练特色,形成强势的竞争力。学校的特色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通过这些大型赛事的承办,扩大了学院的影响,提升了学院的形象,锻炼了赛事管理队伍,培训了学生志愿者队伍,铸就了学院的特色。
第五,全国一盘棋,建立体育院校教育联盟,谋求共同发展。我国体育院校亦可借鉴其它高校教育联盟一的模式,建立体育院校教育联盟,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共同发展。在课程选择、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实验室利用等方面完全可以建立盟友关系,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六,提升办学规格,提高办学水平,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在全球化速度发展相当快的今天,以及我国在加入WTO后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对外开放,国际化办学将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因而高等体育教育也将会对外开放。但是如果体育院校实力不强,没有竞争力,那对外开放就成为纸上谈兵了,不具有实质性。所以体育院校必须要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提升规格,早做好准备,积极与境外合作办学。所以,体育院校系不仅要在国内办好学,还应主动、积极地向国外拓展市场,与境外合作办学,从而能为世界、为亚洲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4结论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各院校之间的差距。面向全国、面向区域的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质量可靠、与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与体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体育院校框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适应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等体育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杨铁黎. 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体育与科学院1998,(19),3: 52-56
[2]李鸿江. 对体育本质的再思考体育教学 2004,2:1
[3]谢琼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基本走向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 1-4
[4]陈宁高. 等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研究的进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0(5): 29-34
[5]汪永栓. 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原则.高等教育研究 1998,1: 20
作者简介:郭建军,1984年3月出生,助教,工作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