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训中水母蜇伤的防治妙方

来源 :解放军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队海训时间一般为七月至九月份,这个时节是水母生长活动旺季,海域中的水母数量多、毒性强,给部队徒手游泳、武装泅渡、海上抗眩晕训练等海训活动带来不少考验。为此,组训单位应当从预先水域勘察、蜇伤部位彻底清创、有效对症治疗、重症立即就医等环节入手,高度重视水母蜇伤的预防与救治工作,以确保顺利完成海训任务。
其他文献
基层部队官兵日常军事训练及活动任务繁重,战斗力标准要求高。如果运动前因热身不足、姿势不当、激烈碰撞或连续重复同样动作,容易导致关节磨损等肢体伤害。为此,专家提醒战友们:要高度重视运动前的热身环节,增强基层部队官兵应激能力,以免造成各类运动伤害。
糖尿病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见病,高血糖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令患者谈“糖”色变,尤其是多数患者对糖尿病认识错误,特别是存在用胰岛素治疗的误区,影响治疗效果,专家提醒战友们:患了糖尿病,别怕胰岛素,患者应当端正对胰岛素使用的态度,走出胰岛素使用的种种误区。
夏季,部队训练任务重、强度大、标准高,加之天气炎热、湿度较大,官兵容易中暑。特别是部队野外驻训条件艰苦,官兵出汗较多,不能及时洗澡,易患皮肤病。夏季气温高,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苍蝇、蟑螂密度较高,粪便、垃圾中的致病微生物四处传播,食品容易受污染而腐烂变质,产生有毒物质。
战友们也许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居家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专业康复指导、持续监督,加之对康复治疗认知度较低,患者出院后难以遵从医嘱,导致再治疗问题时有发生。当今时代,互联网已发展为一种全新交互平台。
酷暑烈日炎,军训练兵忙。眼下,一场场覆盖全时段的野外驻训正在各基层部队轰轰烈烈展开。为提高参训官兵实战能力,要求官兵必须掌握不同复杂环境考验下的生存作战技能,其中夜间训练就是官兵们的必修课。但由于受指导理念、组训模式、制度机制、保障条件等体制因素的影响,加上气候地理环境恶劣、毒虫侵袭、夜间光线不良、超负荷训练、官兵们生物钟紊乱等因素制约,极易引发疾病伤病。
帮助新冠肺炎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保障。在面对和抗击疫情期间,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产生心理压力。特别是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就需要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究,深入了解患者心理问题,根据新冠肺炎传染特点和被隔离患者心理状态,制定切实有效护理方法及针对性强的心理干预措施。
阳光照暖,军事训练伤康复中心卫生员梁纶杰大清早就忙活起来。“老梁,你上次给我的药囊真不错,既方便又有效。”听到住院的伤病员为自己点赞,梁纶杰轻声回话,同时细磨中药,为今天来问诊的官兵做着准备。梁纶杰是火箭军某部卫生队军事训练伤康复中心负责人。
新兵是部队训练中容易发生训练伤的群体。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治,是保证新兵军事训练质量及部队战斗力生成与提升的重要举措。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穿在身上或整合于衣服及配件的便携式设备,通过软硬件支持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整合功能。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不断推开,有的基层部队根据人员类型准备分三批接种新冠疫苗。一些基层部队官兵对新冠疫苗接种禁忌很关注,心理反应不一。这就需要基层部队关注官兵的心理诉求,广泛普及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教育引导,以消除官兵的心理疑虑。
盛夏时节,雷雨交加,特大洪灾,千年不遇河南郑州、鹤壁等地的抗洪抢险形势异常严峻。由于暴雨连降、上游来水、水库泄洪,导致河流水位暴涨,河堤多处漫堤、管涌、渗水甚至决堤,加上境内多个蓄滞洪区启用,造成大面积受灾,损失极为惨重。灾情就是命令!广大官兵奔赴抗洪一线,顶酷暑、战洪流,奋勇投身抗洪抢险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