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成新宠,鸡肋还是真香?

来源 :公民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如果听说是快过期的产品,人们常常会避之不及。如今,伴随着商家的打折,临期食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那么,临期食品安全吗?到底是“真香定律”还是鸡肋之选?
  其实,不管是“食物银行”还是“临期食品”,都是在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助于提升国人的节约意识。所以,在守好食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让力行“开源节流”的“食物银行”能够得到更好推广,将有助于让更多人像“理财”一样对待食品。
  如何规范和监管临期食品?
  武春(人大工作者)
  多年来,针对临期食品,相关企业多采取降价手段促销。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食品的同时,也带来了销售量的提升,确实是一种买卖双方都满意且减少浪费的好举措。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反食品浪费法第十二条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这表明法律对临期食品的管理和销售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笔者认为,为了贯彻落实反食品浪费法,规范和监管好临期食品的销售,首先,应制定食品保质期临界标准,对各类食品离保质期多少天可视为临期食品做出明确规定。目前,对临期食品的界定,我国尚无统一的规定,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制定统一的标准,暂时不宜制定统一标准的,各地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标准。北京市工商局2012年制定的“食品保质期临界时间”6级标准的做法值得借鉴。
  其次,食品经营企业应按照反食品浪费法的规定,在经营场所内建立临期食品销售专区(柜),并在销售专区(柜)张贴醒目提示,注明各种临期食品到期时间和价格,提醒消费者酌情消费临期食品。
  再次,监管部门要加强對临期食品经营的监管,确保临期食品是安全食品,而非问题食品。对食品经营企业不按规定销售临期食品进行处罚,督促其依法依规销售临期食品。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是脱贫攻坚战的赓续衔接,是党领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场硬仗。  5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成员单位选派的42名驻乡驻村干部“出征履新”,助推丰都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驻乡驻村干部“履新”  5月的清晨,距丰都县城40多公里的栗子乡,仍有丝丝寒意。  丰都县栗子乡,三面环水、一面临崖,海拔从380米急剧提升至1300米,独特的山形地
反食品浪费法已正式施行,反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  2020年9月,我市还出台了《深化“吃得文明”践行“光盘行动”方案》,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广泛深入开展了“四大活动”,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光盘行动’我带头”活动,在餐饮行业和企业开展“‘光盘行动’我做到”活动,在学校开展“‘光盘行动’我争先”活动,在家庭开展“‘光盘行动’我践行”活动。  那么,我市目前在反食品浪费方面的情况如何?记者进行
如何做好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继去年单独听取两个市级部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后,又于近日审议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9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审查意见的报告。审查意见报告显示,这两个部门已基本完成整改,并且举一反三,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半年前,因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不理想,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重庆
从上海石库门开启的红色历史,为这座初心之城留下丰富红色资源。建党百年之际,上海用一部系统、全面的地方立法为这些红色印记“保驾护航”。5月2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今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足见反对食品浪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意味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而是长了“牙齿”的法律条文。但法律条文的真正落地,还需构建部门协作、行业引导、舆论监督、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机制,建立一套低成本运行的体系性解决方案,疏堵结
少年时代,我居住在南方的一个山村里。那时候,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着几亩土地,而水稻是“绝对主角”。  那是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段时光。每逢四月春风吹拂大地,父亲就会哼着歌谣、满脸堆笑去田间插秧,而我是他身后永远的小跟班。他戴着草帽、卷着裤腿,弯腰站在刚能淹没小腿肚的水田里。水田底层是翻了两到三遍的土,存上水就泡成泥。  父亲插秧时一边插一边往后退,双脚深陷淤泥里。虽然辛苦,但他心里洋溢更多的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