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情感体验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运用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音乐新课标》中提出,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在声乐教学中,正确的情感体验是声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表现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 情感体验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几年来的声乐学习,给笔者的最大感受是,声乐是人类最自然表达情感的艺术,无需任何乐器,都能表现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当声乐演唱时以情带声,无论是演唱者还是欣赏者,都能随着美妙动听的声音进入到音乐表达的意境,声音与情感二者相互融合,表述声乐作品想要表述的内容。声乐教学中,在学生的声音训练上,由于自身声音条件的差异与后天的刻苦程度的差异等因素,都会导致训练结果的不同,但是在声乐中情感的表达却是可以启发与培养的。
   一堂成功的声乐课是在其教学中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与表现力为前提的。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验其作品表达的情感,使其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在声乐表演中使得演唱者与听者共同入境,达到深入人心的艺术境界。
   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运动大于声音的展示。只有在丰富的情感表达上,以情感的演唱打动人、感染人,才能说明是对一首作品诠释的成功。所以说,情感体验在声乐教学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
   二 在声乐教学中凸显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一)以作品作者的简介启发
   每一首歌的创作都有其创作背景,或是一个特殊的事件,或是一个年代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歌曲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凸显情感体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会作者所表述的时代情感。例如《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就是王莘在1950年第一个国庆节前夕,他路过天安门广场,看到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心潮澎湃,灵感突现,才有了这首脍炙人口歌曲的诞生。如果我们对此背景不了解,出现对情感处理的偏差,又怎能诠释好作品表现的激情与斗志昂扬的意境?
   (二)通过音乐要素的反复聆听体验情感
   情感的體验不应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需要更深层次的内心体验,这就需要反复聆听音乐要素的变化。一个音乐作品中,其节奏、力度、曲调等音乐要素的改变都会改变其作品的音乐情绪与音乐情感。从音乐要素的改变上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会运用这样的处理手法,让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上都能体会到音乐作品想要表现的情感,而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从歌词感悟作品内涵
   声乐作品中的歌词能够最直观地体会其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作者用艺术手法描述生活的结晶,歌词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与立场。因此,在情感体验中,可以让学生熟读歌词,既感受语言的抑扬顿挫的美感,也能领悟到作者要表述的内容,感受其作品的真实情感。这样才能在声乐演唱中,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表现作品,展示其声乐的魅力。
   (四)观摩音乐家演绎的版本
   利用音乐作品已有的演唱版本供学生学习与体会,通过音乐家的情感表现与演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情感感悟力,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这些音乐家对作品的诠释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的各个音乐要素,提高了对歌曲的学习效率,也体会了作品表述的情感内涵,可谓一举两得。
   (五)以教师范唱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行为举止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声乐作品的教学上也一样。教师在音乐作品范唱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教师应在更高的审美角度去理解作品、演绎作品,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范唱去打动学生。也许教师不能同音乐家诠释作品的完美度所媲美,但是由于范唱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能够近距离地体会到老师的演绎方法,学生在感到亲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体验歌曲情感的处理方法,也便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探索。
   三 在声乐教学中实现情感体验的策略
   一堂成功的声乐课,并不应该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应该是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启发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每个眼神、表情、动作,或是语气、音调、节奏的变化都突出表现在情感上,这些在声乐教学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没有音乐素养就无法去理解音乐与表现音乐。要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感悟力与创造力的增强。
   1 使自身音乐理论的功底更加深厚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乐理知识的教学应放在首位。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在音乐中,脱离了理论的实践,也只是个空架子,达不到音乐作品的高层次。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家长与老师拔苗助长,一味追求等级的提高,忽略了最本质的乐理知识,导致学生只是演唱了音符的音高,并不能称之为声乐演唱,歌曲展现的并不完整。应在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音乐,创造、发掘音乐的艺术魅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2 使自身文学艺术的功底更加深厚
   音乐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歌唱者除了具备精湛的演唱技巧、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音乐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文学功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激活学生的审美力与想象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让音乐学科真正成为美育的重要学科,从而发挥其特有的育人作用。
   (二)深入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情感
   每一首歌都可以从歌词、曲风等方面看出歌曲作者想要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在理解了整首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之后,才能使自己融入到歌曲所表述的意境中去,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这首歌曲来实现完整的情感体验。    在语言上,声调的高低、强弱、快慢都表示了不同的情感。人在亢奋时,音调提高,速度快,声音音量较大。悲伤时声音一般低沉,速度较慢,声音也随之较小。而在语言上的情感状态与音乐相同,音乐是在语言的基础上的升华,是表述情感的独特艺术。
   1 以歌曲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孔子认为音乐为道德服务,是对人品德教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教师步入课堂进行上课,师生间互相问好,坐姿仪表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文明举止行为。在不同歌曲的背景下,给学生讲解其涉及的德育内容。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是宣扬革命胜利的音乐史诗。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歌颂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描述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壮丽图景,激发学生崇敬先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爱国情怀。
   2 从歌曲的民族特点、地方特色分析
   有很多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与地方特色,若想完美地呈现歌曲风格,就要了解其民族与地方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在长期的发展传承中,形成其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例如《黄河船夫曲》这首陕北民歌,歌词曲调都凸显陕北民歌特点,质朴的语言、曲调粗犷,情绪高昂。陕北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和小调,歌曲作为一首劳动号子,描述了船夫在风平浪静时,自由而舒展地抒发内心丰富情趣,描述了气势壮观的黄河及船夫们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母亲河黄河的深深热爱,体现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同理,在演唱国外歌曲时,也要了解其民族的艺术特征,不能以为按照旋律漫无目的唱其音高即为会唱,而应该知道唱的是什么,歌曲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所要表现的是哪种情感。因此在演唱每一首歌曲的时候,都要了解其民族与地方特色,这是不可遗漏的环节。
   3 演唱技巧与情感相结合
   在歌唱艺术中技巧与情感缺一不可,但情感表达大于技术表现。为了能够达到丰富的情感表现,演唱者要不断提高声音技巧,唱出优美的声音去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如果是没有情感的演唱技巧,那这首歌曲的完成则毫无美感可言。准确的情感表达也离不开演唱技巧的辅助,基本功不扎实,也会影响歌曲的整体效果。只有演唱者的技巧与歌曲要求表达的情感相结合,才能生动、正确地表达作者意图,才能同听者达成共鸣。例如《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这首单三部曲式歌曲,每一段处理都不相同。第一乐段演唱抒情、柔和,似乎“一道道”的景色就在眼前,唱出主人公豁达的胸怀;第二乐段节奏改变,速度较快,演唱者要在声音力度上加强,演唱出主人公对革命工作的坚定与激情;第三乐段整体旋律线条流畅,突出乐句重音与演唱音的演绎。可见,在歌声的过程中,演唱技巧的控制对情感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歌曲情感的抒发需要以技巧为支撑来完美地演绎。
   (三) 创设情境,投入演唱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就要创造贴切的学习情境。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感受音乐所要展现的情感。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探讨。
   在声乐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能够简单易懂地体会歌曲所要表述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情”为中心,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构建融洽自由的教学氛围,从而掌握音乐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呆板与灌输。例如陜北民歌《兰花花》,歌曲描述的主人公“兰花花”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被强行嫁给周家“猴老子”,兰花花不惜拼上性命与封建礼教抗争。演唱这首歌曲,可以设定为学生就是女主人公,在每一环节体会其情感的变化,最后运用到演唱当中去。
   在声乐教学中,歌曲的演唱要做到以情带声,学生在演唱音乐作品中要正确地抒发情感,必须通过情感体验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声情并茂,这样才能激起欣赏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张晓俊.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审美[J].读与写,2008(9).
其他文献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现代经济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几年获得了较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越来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事物,是中国国情的特色产物。农民工转移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在城市的地
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体化过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得教学活动得以完美地实施,更可以进一步地促使并达成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 愉快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教师一般将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是否实现教学目的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军事课上更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军事知识素养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多功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wifi的出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教育在全世界蓬勃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求从网络上获取相关资讯,同样的军事课程也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固定时间固定教室的授课方式显得越来越跟不
农民工是我国高危行业就业主体,也是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建筑业是农民工集中就业的高危行业,同时,其事故死亡率仅次于矿山开采行业,列居第二位。另外建筑业有自身的
课堂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但通常情况下,现实中的一门学科,同一组的学生,一些教师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引导他们积极融入课堂,而有的老师的课堂,学生分心,身在教室内,心在教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与学生沟通方式有差异。大学教师的课堂沟通方式与其教学效果之间有一个高度正相关关系,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非语言沟通,
我院是一所2009年刚从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专科的学院,高等数学是其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近几年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学生学习状况不好,考试过关率差。为了弄清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近期,笔者对我院刚学完高等数学的安全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食品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为提高我院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他新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提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