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初中语文课的导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是课堂导入的前奏,是艺术中的艺术,是一出戏的“序幕”。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简练的教学语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设计好一堂语文课的导入呢?
  一、趣味式导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如《论语十则》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就产生了学《论语十则》的兴趣。
  二、故事导入
  故事对中学生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故事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它不但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而且能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如在讲授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先向学生介绍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故事中来,然后提问:于勒的一家人起先曾那么热切地盼望他回来,后来又为什么像躲瘟神一样躲开他呢?由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凡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小说体裁的文章都可采用此法。
  三、悬念式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如我在教读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这样设计导入语:“童年是一首乐章,有快乐,也有悲伤,童年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有好奇,也有抱怨。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生命中的最初快乐,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光,一个无忧无虑的时光,一个天真烂漫的时光。每个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大作家鲁迅的童年时光又是怎样的呢?在回忆童年时光时,作者为何仅选取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生活场景,这两个生活场景在作者的记忆深处烙下了怎样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的童年,去揭这个谜吧!”
  四、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增强的,他们的知识积累也是个递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一下子有本质的提升。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要求“温故而知新”,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讲授鲁迅的《孔乙己》一课时,可与学生一起回忆所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如《故乡》、《社戏》等,简单的回忆可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风格,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不但重温旧的知识,而且有助于理解新课文,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又如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一首词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有关月的诗句。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借月抒怀。它可以让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曾经有人这样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代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好多月字来。现在,我们一起回忆有关月的诗句。”学生快速调动自己的积累,回忆学过的有关月的古诗句,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古诗词,又自然地与将学习的课文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这一类的导语是由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引出文章,使之感到亲切,并愿意去讲、去说,自然而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受益匪浅。
  五、情感语言导入
  在学习开始时,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激动情绪,以求对所学习的内容有共鸣感,收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这样导入:“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情感语言导入可凭借教师语言表达功力的体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中学语文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能一一列举,好的导入语,出神入化,精彩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际意义指语言有建立和维持人们日常交际中的社会关系的作用。说话者通过语言表达个人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推断等,同时影响听话者的态度与行为,从而建立和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本文以人际意义理论为指导,分析人际意义在政治访谈类节目中的实现手法。研究发现,本段访谈以语气、情态及评价为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主持人和受访者采用这三个手段,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达到了影响他人的目的。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提出了文献资源的建设原则和发展规划,以及文献资源、数字资源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 建设规划 评价标准  作为知识和人才高度密集的高校,是文献最主要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为了满足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现代文献发展形势和师生的文献利用方式,在文献资源建设和评价方面多下工夫。  1.文献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摘 要: 由于动画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各类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动漫专业,然而这种高速发展下的动画教育却存在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隐藏着供求关系的危机和矛盾。作者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危机、民办中职动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动画专业建设的构想,旨在为国家提供更多优秀的动画专业人才。  关键词: 动漫产业 动漫专业教育现状 动漫专业建设  一、当今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存在的危机  我国的动画
摘 要: 针对目前中职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探讨了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健全人格 培养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课程目标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摘 要: 职高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好动,自我控制力较差,知识基础不牢。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语文课是“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学有所乐”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学有所成,使语文课堂教学步入正常轨道。  关键
摘 要: 数码摄影在新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新闻摄影图片作为当今最直观、立体、快捷的新闻传播途径将会发挥更大作用。数字化应用在给新闻摄影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冲击与挑战。  关键词: 数码影像 新闻摄影 挑战 对策  一、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的挑战  (一)真实性受到挑战,图片可以造假。  数字摄影技术对新闻摄影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高时效与便捷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一些别有用
摘 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主体参与意识 主动探索者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摘 要: 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引导者,推动课改,义不容辞。追求课堂的高效性,是每一个教师的毕生追求。那么,面对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师到底该如何引导,才能达到有效;如何提问,才能算“问”得巧妙。文章认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引导在“问”,“问”在巧妙。  关键词: 提问 驱动性 启发性 探究性 分解  自2009年,以“向课堂要效率”、“把课堂还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