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太极拳的舍己从人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BAOL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舍己从人一词源于《孟子·公孙丑上》,上曰:“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认为我国古代圣王之一的舜,他能够十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舍己从人,与人为善。而太极拳文献最早涉及舍己从人一词的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是对张三丰太极拳歌诀“四两拨千运化良”句的解释。何为舍己从人?舍,即舍弃;从者,依顺也,难道真是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为舍弃而依顺他人?那就完全失去了拳术功夫的本意。笔者根据多年习练太极功夫及研究认为,拳论中的舍己从人是指太极拳技击双方对待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是过程而不是目的,舍己从人既是太极拳术的本质特征,也是高手在博弈中的战术运用。其实,太极秘诀《授密歌》中的“无形无相,全身透空”这种太极最高境界中就蕴含着舍己从人的内容。
  从拳术本质特征上讲,太极拳是哲拳,讲究以小胜大、以柔克刚,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以松柔方法化去对方的力量,使对方的力量由强变弱,最后化为无用,我再乘势进攻。松柔就要舍去自己,不顶不抗,无论对手有多大的力量来袭,都能够化于无形之中。根据对方劲道的大小、速度、方向,顺自己之势借对方的劲力改变来力角度及方向,通过沾、连、黏、随,走弧形运动延长接触时间,使正面接触的最佳力点变化,进而化解对方的劲道,待对方的力由强变弱完全化掉之后,就为自身发放进攻创造了有利的局势和时机。技击中的“舍己”是为了“得势”,有舍才有得,《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的讲述也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太极拳的技击原则,不顶不抗,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传说太极宗师杨露禅的太极懂劲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一只活麻雀在其手心,却飞不起来。那是因为宗师“舍己从鸟”原因,麻雀飞时无力可借,两爪撑劲已被化得干干净净。太极拳功夫高深者,用皮肤的灵感就可探知对方来力轻重、方向目标、作用点、快慢,正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正是皮肤这种高度灵感的表现。
  太极技击的最终目的,就是战胜对方。但是太极拳技击中的最基本进程首先是以静待动,其次是运用“听劲”,了解对方,再次是运用化劲舍己从人,引进落空,最后把对方发出去,打倒战胜对方。在这里洞察对方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肢体的接触,用皮肤的灵敏感,知觉对方,要通过皮肤的感觉,必须要等对方先出手。如果对方不出手的话,我方就没有感觉的对象。因此,拳论上说,要以静待动,后发制人。对方如要出手,我方就采取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些手段与自身太极功松功的修炼密不可分,都是对方打来较大的力,我方以较小的松柔松化之力,人刚我柔,以柔克刚,实现走化,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如此,引进落空,往往还会使对方由于I贯性的作用,移动了重心,失去了平衡,成了我顺、人背之势,为我发放打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时机。故《打手要言》曰:“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应该强调的是舍是为了得,那就要求当对方来力被我的分力化解之后,对方就会沿着合力的方向,因惯性而失去了平衡。但是增大发放的威力就是这个过程不能丢,丢就是松懈,要做到始终粘黏对方。笔者以物化的形式形容这个过程,那就是当对方的进攻点与你接触后,此时就是沾,你的意识中就如同你与对方接触点之间有了一条无形的柔软绳索相连在一起,这就是连。舍就是对方的强力牵动绳索带你而行,此过程为顺从,就是随。但是一旦对方力将终竭,这时你便开始牵动绳索进你攻击之圈,此时就要粘住对方。点位最佳之时,绳索立断以弹抖、搓打等等方法攻击对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阶及神明”的最大化的借力攻击对方,达到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彻底取胜的目的。
  从拳术对抗特征上讲,舍己从人也是战术运用的需要。孙子兵法讲的“示敌以弱”就是舍己从人,隐真示假之意,进而迷惑敌人,形人而我无形,让敌人的实力尽量暴露出来,隐藏我之实力,这样敌人就会错误地判断,高估自己的实力,就会轻率发动进攻,而我却利用可乘之机集中优势兵力,将其歼灭。
  太极拳既然是搏击之术,自然也要讲究战术招法,攻守皆有虚实真假,蕴含着兵法哲理。孙子在《虚实篇》有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孙子在用兵上通过主观的布局营造出敌虚我实的态势,然后以实击虚。对于对击博弈的太极拳拳术也是一样,因为对手招数变化莫测,这就更需要在对敌技击过程中达到拳无定势,法无定法,用舍己从人,避实就虚的拳法与破招之术乘机爆发,击败对手。
  太极拳前辈吴公藻先生在《太极拳讲义》对于虚实的解释就非常独到和精彩:“兵不厌诈。以计胜人也。计者虚实之谓。拳术亦然。姿势,动作,用意,运劲。各有虚实。知虚实而善利用。虽虚为实。虽实犹虚。以实望虚。避实望虚。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这里谈到了在拳术之外的博弈之计,善拳者要会利用。太极拳原理就是这样,盘架子、练功为的是武功技艺的不断提高,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充满灵性的运用武功和计法。
  孙子十三篇中也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着,守其所不攻也”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这些都是在全面指导战术意识的内容,自己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才能够去说战胜对手。其实,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避实就虚,诱敌深入的战例不胜枚举,在中共党史上毛泽东就是一个善于运用声东击西,舍己从人战术的典范。1947年3月,蒋介石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当时陕北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而国民党军队25万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坚定认为,蒋介石在其进攻能力快要枯竭的时候,用如此规模来占领延安,完全无损人民战争胜利的大局,也不能挽救其走向灭亡的命运。毛泽东果断决策,不能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决定放弃延安。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舍己从人的战术,用太极术语形容,就是通过沾、连、黏、随,有效化解敌方气势汹汹的进攻,同比自己多达10倍的国民党军队从容周旋,化解了敌方的强势进攻,拖住了胡宗南这支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部队,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并为西北战场和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说的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战略目标。这是最为经典的以舍己从人的战术获取最大利益的战争案例。
  总之,太极拳中的舍己从人既是拳术本身特征,也是战术灵活机动采用的招法,蕴含着丰富的拳术原理和哲理内涵。笔者抛砖引玉加以阐述,也只是管中窥豹,一隅之见。太极文化博大精深,这就更需要我们心存虔诚,勤学苦练,通过习拳悟道,用实践去体晤前辈太极大师们留给我们的那些珍贵太极文化遗产的精髓。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诱导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凋亡以及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自2004年至2005年7月,体外培养SMMC7721人肝癌细胞系,在培养液中加入VES共
随着近几年来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房地产行业也普遍面临着市场疲软、库存高企、融资困难、资金紧张等问题.由于国家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陆续实施,房价逐渐理性回归,趋于平
编者按:前段时间,创建北京时尚之都的活动深得北京市政府的重视.们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国外的品牌、商家乃至政治家、经济家都比较集中.展会、博览会众多,知名品牌云集,
鉴于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文献的缺少,文章从股价信息含量的角度研究了会计稳健性的公司治理功能。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会计稳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西部商贸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其中虽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总的来说是处于中原混战、南北分裂割据的状态下。尽管如此
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达到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制造业总量重返巅峰之际,国家提出要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如果你在纷繁变幻的“大海”里,看到有一条自信乐观的小鱼不畏困难、锲而不舍、勇于进取地畅游,那是什么感觉?派克兰帝--这个以“Little fish,big ocean”(自信的小鱼,缤纷的
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是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健康医疗等内容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于刚刚出台的《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