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探讨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in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推动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牧养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状况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分析畜牧养殖中出现较为普遍的病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控制预防手段,降低动物疾病出现的状况、减少传染率,以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控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7.040
  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大量的养殖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事畜牧养殖业的人员越来越多。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动物疾病为畜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养殖风险,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的控制预防动物疾病是畜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深入分析动物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常见疾病,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动物养殖的常见疾病
  1.1 普通病症
  在养殖动物的过程中,普通病症主要出现在动物个体上,不会出现传染等现象,相对危害较小,主要包含形式复杂的内科疾病、外表伤害的外科疾病、动物产期的产科疾病等病症,具备了出现频率较高、多种症状复杂性的特征。
  1.2 传染病
  动物的传染病严重的危害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传染病在动物接触过程中会迅速传染,有些传染病甚至通过水源、空气等就能广泛传染,导致动物大面积受到影响,是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十分普遍的一种病症。传染病简单来讲就是一种微生物病,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因素都可能诱发传染病,传染病在初期潜伏阶段时,动物不会出现明显反应,一旦传染病诱发之后很容易出现不适状况,传染过程也是相当的快。
  1.3 寄生虫病
  动物的寄生虫病主要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内寄生虫主要包含了原虫、蠕虫等;外寄生虫主要是节肢动物。在养殖动物过程中,出现寄生虫病多数情况都是因为动物食用了含有幼虫或虫卵的饲料、水源等,寄生虫依附在动物身上继续生长、发育、产卵,久而久之严重地威胁着动物的健康状况,甚至出现死亡现象[1]。
  2 动物疾病病因
  2.1 环境因素
  养殖动物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感觉十分敏感。因此,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疾病的概率非常高。在我国畜牧养殖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养殖户对于环境因素没有准确了解分析,造成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动物敏感的发现环境变化,由于适应能力较差而出现水土不服、躁动等反常状况;同时,会由于体内新陈代谢变差产生各种病症。
  2.2 人为因素
  在养殖动物过程中,较大程度上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而导致动物生病的现象也十分常见。人为因素较为复杂,养殖设施、药物、管理和养殖方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动物健康生长。
  畜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巨大利益的驱使之下许多人甚至在不懂养殖的情况下便参与到养殖工作中。没有了解环境的具体情况变盲目的选择养殖场厂址,在养殖场建设工作中,相关重点设施配备不全面,甚至有的对于通风设施和排污设施不闻不问,诸多设施不够完善,诱发动物疾病的隐患因素过多,为畜牧养殖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在养殖过程中大多数养殖人员通常会采用针对一些易发病症的药物进行预防工作,在配药或用药过程中使用不合理,无法发挥药效预防病症的作用。在动物出现病症后,养殖人员在针对病症用药过程中操作不合理,导致药效对疾病起不到医治作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中毒、恶化等现象。
  在养殖动物的管理工作上,管理人员工作出现各种凑合、将就,定期清洁、消毒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养殖场环境脏污、混乱等现象,恶化的环境导致动物更容易出现不适状况而诱发疾病[2]。
  在具体养殖动物上,由于许多养殖户盲目从事畜牧养殖业,并没有相关养殖经验,也不具备饲养动物的知识,喂养动物时多数照本宣科,按照养殖资料进行,未能结合动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喂养,甚至还有盲目喂养动物的情况,多方因素长久的影响下,动物的身体机能逐渐问题,免疫力下降,导致疾病出现概率增加。
  3 动物疾病的控防对策
  动物疾病的出现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养殖成本增加、经济利益缩减导致付出多收获少,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养殖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根本,对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意义。在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策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3.1 加强防疫检疫工作
  加强防疫检疫工作是预防动物出现疾病的重点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严格限制工作人员的出入,特殊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出入养殖场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消毒工作;其次,对引进的动物先进行检查,并试养观察情况,在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再统一养殖;最后,必须定期检查动物的养殖状况,可以尽早发现动物隐藏病症,普通疾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传染性病症能够尽早被发现及时采取隔离的措施预防传染,并实施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风险。在出现疫情时,采取科学的手段隔离患病动物,按照动物不同和病情程度调配适合的药剂进行治疗,以预防疫情扩大影响其他正常状态的动物。
  3.2 完善养殖设施,加强环境管理工作
  合适的环境和完善的养殖设施是预防动物出现疾病的基础工作。脏污的环境促进了细菌滋生,导致动物疾病出现现象频繁,而细菌通过空气、水源等不断传播造成动物疾病影响范围大且难以控制。因此,在相关养殖设施的配置上面必须完善。首先,完善养殖场的通风设施可以保持空气流通,完善的排污设施能够及时将脏物进行有效排出处理,其次,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工作,杀毒消菌并预防细菌滋生,保证动物养殖场内环境清洁是有效降低动物疾病的基础[3]。
  3.3 强化饲养管理工作
  科学的饲养方法是从根本上加强动物抵抗力,预防动物出现疾病。动物对于营养的需求十分明显,通过针对动物具体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调配优质的、具有营养的饲料,采取科学的喂养方法,促使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对病菌的抵抗力得到提高,从根本上预防动物疾病出现的现象,降低动物养殖风险。
  4 结语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从事养殖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动物疾病复杂多样,对养殖户的影响非常严重。这需要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确保养殖场环境清洁,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在动物出现疾病情况时及时做好科学的隔离和治疗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传染,降低养殖风险,降低额外资金耗损,保证动物养殖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安全.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281-281.
  [2]刘田甜.论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控制途径[J].农家致富顾问,2015(10):35-36.
  [3]奉敏.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分析[J].科学种养,2015(7):115.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虽然玉米这一农作物在我国栽培种植范围很广,但栽培管理效率仍然是困扰玉米产量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从选地整地、选种播种和播种后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玉米种植过程中栽培管理的技术性问题,希望对提高我国玉米种植业整体效益有所裨益。  关键词 玉米;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2  玉米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
邮件分类是指在给定的分类体系下,根据邮件的内容和属性,确定其类别标签的过程。将最大熵模型应用于邮件分类中.给出了邮件的预处理过程,介绍了邮件信头特征,分析比较了特征数量和
通过CPVC管在酸解做料中的应用,提高了配套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连续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设计了一种基于广义签密和DWT的水印算法,该算法既可以对待嵌入水印进行快速签密,又可以在需要时对其进行单独的加密或签名,大大提高了数字水印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该算法考
摘 要 2015年,在云南省彝良县试验研究不同规格育苗盘育苗对苗期、大田移栽初期烟株长势、烟株长相的影响,结果初步表明,苗期烟苗素质325孔、392孔盘烟苗好于595孔盘烟苗;移栽后7 d、14 d、21 d,325孔、392孔盘烟苗较595孔盘烟苗长势没有明显区别;325孔、392孔盘育苗面积、育苗成本大于595孔盘,而595孔盘烟苗利用率好于325孔、392孔盘,移栽成活率低于325孔、392
摘 要 广西东兴市的气候条件与花生的生长栽培条件极其吻合,所以近年来花生在广西东兴市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基于这一背景,就高产优质花生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促进业务之间的良好交流,提高花生的产量,提升花生的品质。  关键词 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广西东兴市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在花生栽培过程中,只有切实掌握其栽培
安全审计是保护计算机遭受恶意攻击的重要技术之一。安全审计系统利用跟踪策略来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跟踪。但是由于先验知识的局限,对于管理员来说很难为每个用户制定准确地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