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语种类的区分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lbue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示表达是语用学中的基础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对具有指示功能的语言形式加以正确使用有助于使日常会话进行地更为自在从容。本文基于George Yule所著的Pragmatics,对语用学方向的指示语种类加以介绍区分。试图在译介西方视角下多种语言环境中指示表达的类别与特征同时,探寻中西当认知方法与所得结论的不同及其原因。
  【关键词】指示表达 种类区分 人称指示 空间指示
  指示语是语言学及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源于希腊语的专业术语,旨在服务日常话语。它表示通过语言指示且任何用来达成此目的的语言形式都可被称为指示表达。当某人注意到从没见过的物件问“那是什么?”,他就正在使用指示表达“那”在当前语境中暗示着某些事物。指示表达有时又被称为索引词,并被认为是年幼的孩童最早使用的语言。孩童用人物指示(你,我等),地点指示(这里,那里),或者时间指示(现在,那时)来表示人物,地点或者时间。不可忽视的是,这些表达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与说话人共处的语境。事实上,指示表达之于面对面交流的会话互动总是显得十分基础易懂,但如果涉及到不在场的第三人时,对会话中的指示表达做出一定的解释显得十分必要。
  指示语作为指代表达的一种,与说话人所身处的语境密切相关;且指示表达中最基础的区别划分,依据就是同说话人的距离关系。在英语语言中,靠近讲话人的表达(近端表达)常用this,here,now;而疏远讲话人的表达(末梢表达)则多用that,there,then. 对近端表达进行研究发现,其解读与讲话人的指示中心息息相关。以對英文单词now的解读为例,now通常被理解成为指示某个时间或某段时间,而这里提到的时间点或时间段,一般都是以讲话人讲话时发出声音作为中心的。与此同时,不难看出末端表达通常能无形地暗示“远离说话人”的意味,但在某些语言中,如日语,指示“远离说话人”的表达时存有多种方法:对距离说话人较近的实体进行描述时日本人用その(后加所修饰名词),而对离说话人较远的实体进行描述时他们则用あの(同上)。
  人称指示
  与人称指示相关的区别在上文中已有描述——二人会话中的讲话人(常用第一人称“我”来指代)与听话人(常用第二人称“你”指代)的不同。这些指代表达形式看似简明,却意蕴深刻,在多种语言中用法非常复杂。要掌握这些指示表达,我们得先明白在会话中一个人总是可以自由转换身份,从“我”转向“你”的。关于身份转换时指示词的使用,就不得不提到年幼的儿童会经历的一个个学习区分人称的阶段。儿童因为接触到的外界语言刺激有效,年幼时难免会使用“给你一块糖”来表达“我要一块糖”的意思。对于讲英语的孩童,他们同样会在要求父母给自己讲故事时用“Read you a story” (instead of ‘me’).人称指代在英语中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人称代词I,第二人称代词you,第三人称代词he、she、it.
  此外,许多语言用与社会地位相关的标记区分对讲话人、受话人及其他会话参与者使用的指示词(相关研究通常会考虑地位高的受话人与地位低的讲话人共处的会话情境)。敬语一般被用来指示高社会地位;社会指示涉及对如上所述的特殊情境下人称指代选用的讨论。在某些社会语境中,社会个体对讲话人与受话人的社会地位有明确划分:身居高位、年迈、权力更大的一方跟身处低位、年轻、权力较小的一方进行会话时,有各自既定的形式。当社会因时代的更替而渐渐变得不同,这些约定俗成却也未必会发生变化。以现代西班牙语为例,当一名年轻有为的女商人(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同她雇佣的一名年长的女仆(经济地位低)说话时,年岁上的区别仍比经济地位的差距造成更多措辞上的差异,年长的女仆会用tu称呼年轻的富商,而后者用Usted称呼自己的女仆。西班牙语中的Usted最初既不指代第一人称也不指代第二人称,而是在指代其他人,用以表达不熟识、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指示词上来看,第三人称通常不直接参与到讲话人-受话人会话互动中,而是作为局外人出现,是故与会话双方显得相距甚远(距离上和熟识程度上)。用英语表达时,这种指代上的距离可以在有意为之的前提下实现一些幽默效果:Would his highness like some coffee? 假使这句话发生在在厨房内忙于某些事物的个体和在厨房外散漫懒惰的个体之间,随第三人称而来的疏离感便成为了忙碌一方间接控诉悠哉一方的方式。此外,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使用第三人称)使私人化的事宜流露出公事公办的意味,再次以英语句子举例:Somebody does not do his best.(某人没有尽力。)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指明人称但在某些语境下会显得颇具针对性,此时,如果要使用更加委婉的方式表达出类似的意思,可以参考如下表述:Everyone has to do his best.(人人都要尽力。)
  自然而然,讲话人还能够用相似的手法帮助话语传达出某些特殊的意图。譬如在句子”We do some cleaning after ourselves around here.” 中,使用第一人称复数“We”能弱化句子流露出的强制意味。在英语语言中,类似的用法会使得句子本身可能蕴含着的模棱两可在解读中体现出来——不包括讲话人在内的“we”和包括讲话人和他人在内的“we”,听者此时需要做出恰当的判断——究竟说话的一方想要传达的是什么。结果往往有两种,其一,听者判断出自己属于会话的参与对象,也即受话人身份成立;其二,听者断定自己只是局外人,受话人身份因而无法确立。一般身处这样的情境时,听者要判断出说话人有限的话语间传达出的全部意义。在使用祈使句“Let’s go.”和“Let us go.”时,我们也能注意到这种包含-不包含现象,前者的受话对象既包括说话人又包括听者,后者的受话对象则将说话人排除在外。
  空间指示
  前面提到了指示词与距离间不得不说的关系,不难看出距离这个与位置有关的概念与空间指示密切相关。现代英语中最常使用的地点副词有两个:“here”和“there”,但更为久远的英文文本对用于指示地点与位置的副词有着更为详尽的区分(如yonder表示离说话人更远,thence表示从那个地方起,and hither表示到这个地方去 )。而某些表述动作的动词(如come和go),在描述说话人朝向或疏离受话人的动作时,蕴含指示意味。例如下面两个句子“Go home.”和“Come home.”,说话人用前者表明与受话人家的位置相对较远,而用后者时则表明自己与受话人家的位置距离近,甚至说话人通受话人本身关系亲近。之于孩童而言,最初学到并掌握的位置概念帮助他们对类似“this”,“here”以及“that”和“there”一类的词语的使用有了基本掌握。   在考虑空间指示时,需要认识到从讲话人角度而言的位置既涉及物质实体又涉及精神层次。举例来说,暂时离家在外的人,在说明与家庭相关的事宜时,在语气和表达上,甚至措辞上仍会无意识地用“这儿(英语中则为here)”来描述现实中与自己相距较远的家,仿佛他们并未漂泊在外。讲话人还能够通过语言将自己预先投入到某些情境中去,譬如他们有时可以用“I’ll come later.”来表示自己向受话人的位置移动。有时我们称之为指示投射,并会尽可能结合新兴技术利用这种现象去操纵位置。电话应答机的发明使得这种指示投射显得更为普遍,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如果说“here”表示的是说话人发声的地点,“now”表示的是说话人发声的时间点,那么下面的句子看似毫无意义:“Hello,this is Mary. I am not here now. Please leave a message.(你好我是玛丽,我现在不在这儿,请留言。)” 然而,当这段话被收录进一台电话应答机中时,“now”可以被投射进将来任何一个有人打电话给玛丽但她无法接听的时刻。这种为应答二进行的收录极富戏剧色彩,讲话人可以将自己投射到未来的情境中去,与可能的受话人进行互动。与之类似的戏剧性行为可以通过说话人的第一人称描述得以实现。此时,讲话人可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去表示其他人物甚至动物在某个地点的感受,借讲话人之口使得描述中的人或者事物显得更加鲜活。“I was looking at the lion in a cage with a disappointed look on its face. It appeared like,‘I am unhappy here,and I want freedom.’”
  从本质上看,空间指示的语用学基础是心理距离。物质实体上的接近会被讲话人相应地视为心理层级的靠近,同理可得,物质实体上的疏远会招致心理层次的疏离与隔阂。然而,讲话人的个人好恶也可以使他或她打破这种模式,依据喜好把物质上接近的关系描述为心理上的疏离。举个例子来说,讲话人闻到一种自己不很喜欢的香水味,明明这种问道就在身边但他或者她会用“I don’t like that.”来表达自己的不悦。此时,“that”在语义上并没有特定的意思,对它在该语境中的定义仅仅由讲话人完成。在接下来要谈到的时间指示中,也能发现在区分近端和末端表述时会出现相似的心理过程。
  时间指示
  不难注意到近端指示now不仅暗示与讲话人发声的时间点的契合,还暗示了语讲话人声音被听话人听到的时间点(听话人听到讲话人说now)的契合。与这个近端指示相比,末端指示“then”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过去时和将来时。对“January 1st? I was in Beijing then.”和“Breakfast tomorrow morning at Candies? Well,I’ll see you then.”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日常生活中除了“today”、“tomorrow”等词外人们也会用具体日期来指示时间。时间指示的解读取决于听者或读者对讲话人提及的时间的了解,倘若人们并不知道讲话人留下相关信息时的起点为何,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举例来说,一家超市前的展板上贴着海报,上面正在宣传一个促销活动“自明日起洗护用品一律五折”。如果说有市民在活动结束后再来到这家超市,门口的宣传依旧,那么他或她很可能会受到误导,认为过一天来买洗护用品可以享受半价优惠。类似的例子在拜会他人时也可能发生。
  时间指示的心理基础和空间指示类似,其实可以把时间事件视为走向和离向视线的物体。在英语中有从未来靠近讲话人的隐喻,如“the coming week”,还有离开讲话人回溯過去的隐喻,如“the past week”,“in days gone by”. 由此可见,人们倾向于把即将到来的视作与发声时间最接近的,近端指示“this”在此刻派上了用场。
  英语中还有一种最为普遍但最不易被重视的时间指示——动词过去时。中文在词层面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用法,在描述过去发生过的行为动作时,中文多用助词“了”与表示过去时间的副词、状语等队现在和过去加以区分。英语这种语言中最基本的两种时态就是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前者是末端指示而后者则是前端指示。末端指示不仅仅能用于描述在过去发生距讲话人较远的事件,还能用于描述那些与现实相较不可能发生或者概率微乎其微的事件。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体现地比较明显:“I could be topping my class if I worked hard enough (如果我过去足够用功我现在能比同学们表现都好).”类似的if从句中常常见到过去时的身影:一个不富裕的人说“If I was rich,……”,或者一位女性说“If I were a boy,……”这类句子里提到的情境在现实中从未发生故而从来没有与讲话人有任何程度的接近,因此它们传递了否定意味。
  结语
  之于学习者而言,语用学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且收获颇丰。环环相扣的概念与井井有条的安排使人在接触到诸如指示、指代、真值等大量基础概念的同时仍旧保持着求知热情。语用学略显低调的“自我介绍”——“语义学的废纸篓”——掩盖了它作为一门高等学科的庞杂与高深。从接触到了解是一个阶段,从了解到理解是另一个阶段,但学习语用学过程中新鲜与困惑交织的体验有助于让人保持长期思考的状态,继而时不时感受的茅塞顿开的轻快。通读必读课本多遍,发觉次次有收获,或因语言习得或因思路开拓,因此利用本文对自己自觉吃透的概念加以译介。望能与师长就相关概念进行探讨的同时坚定未来的学术信念。
  参考文献:
  [1]George,Y.(1996).Pragmatic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Chambers,J.K.“Sociolinguistic theory:linguistic variation and its social significance”[J].Language in Society[M].Blackwell Pub,2003,27(1):49-56.   [3]Eckert,P.“The whole woman:sex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variation.”[J].Language Variation and Change[M].1989,1(3): 245-267 In Brenneis D.and R.Macaulay(eds).The Matrix of Language:Contemporary Linguistic Anthropology[M].Westvies Press.
  [4]Fasold,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B.Blackwell,1990.
  [5]Halliday,M.A.K.Modes of Meaning and Modes of Expression:Types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and Their Determination by Different Semantic Functions[A].Allerton,D.J., Carney,D.
其他文献
梅河口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2015年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100人,按照吉林省农委、梅河口市农业局的要求,通过遴选学员、设置专业、安排课程、确定教师、组织培训、参观考察实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功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以就业导向的政策引导,深入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突出高职学生当下的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探索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职人才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能和任务。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者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使命,充分发挥舆论临督作用,促进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随着改革
“中国平民创业讲习班”最新资讯:中国平民创业讲习班独家研发教材已经修订完成,《九种武器——提升创业能力修炼秘籍》,专门解决“能力”问题;《60种快速寻找创业项目的绝妙
1引言中国的GSM网络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整体规模和质量方面已经具备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客户群。然而,这样的网络虽然已经成熟,始终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
期刊
采集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应用断裂点和产业联系度理论,发现佛山、东莞、江门和中山受到广州和深圳的联合拉动作用。佛山、东莞对广州房地产业的隶属度分别为29.94%、27.27
期刊
Language testing is a vital method in testing and teaching. It had been frequently us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nd scholors in language testing. Analyzing
期刊
由上海证券报和本刊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证券新闻研讨会暨为这次研讨会发起的征文颁奖会1996年6月28日在上海隆重举行。 贺宛男的论文《试论证券新闻的三个基本特征》荣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