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1日,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宣布,由该院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历经十三年成功培育了中国第一个以地方猪种选育的专门化品系配套而成的猪配套系——“滇撒猪配套系”,为利用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培育配套系开创了新的模式。
据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教授连林生介绍,撒坝猪是云南省地方优良品种资源,形成历史悠久,品种特征突出,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繁殖率高、肉质好等特点,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中部的5个市、州,分布面广,数量多,为当地养猪生产中杂优利用的当家母本。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滥引外种猪杂交,导致血缘混杂,纯种撒坝猪数量锐减。
“养猪业在云南畜牧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养猪收入占畜牧产值的百分之八十,猪肉消费占人们肉食消费的百分之八十五。提高养猪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可是长期以来云南省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年育成仔猪数和肥猪出栏率都与全国水平相距甚远。因此,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尽快提升云南养猪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连林生说,“通过配套系选育,生产规格整齐的产品,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正是当今世界养猪产业化的趋势。”
滇撒猪配套系生产性能遗传稳定,产品规格整齐,现已在楚雄州、大理州和昆明市等地累计示范推广商品代肉(仔)猪一百余万头。各地的示范饲养试验证明,滇撒猪配套系繁育结构简单,具有产仔多、病少好养、利用农家饲料的能力较强、肉质优良等特点,受到当地群众欢迎。据应用单位提供的应用证明,2001至2007年上半年直接增收近三亿元人民币,节省开支八千余万元。
据专家认定,该配套系的培育,利用了当今世界猪育种科技的先进方法和中国独具的遗传资源,为利用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培育配套系开创了新的模式,研究成果居国内外先进水平,在利用地方猪种建立配套系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
在日前举行的200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教授连林生介绍,撒坝猪是云南省地方优良品种资源,形成历史悠久,品种特征突出,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繁殖率高、肉质好等特点,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中部的5个市、州,分布面广,数量多,为当地养猪生产中杂优利用的当家母本。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滥引外种猪杂交,导致血缘混杂,纯种撒坝猪数量锐减。
“养猪业在云南畜牧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养猪收入占畜牧产值的百分之八十,猪肉消费占人们肉食消费的百分之八十五。提高养猪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可是长期以来云南省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年育成仔猪数和肥猪出栏率都与全国水平相距甚远。因此,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尽快提升云南养猪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连林生说,“通过配套系选育,生产规格整齐的产品,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正是当今世界养猪产业化的趋势。”
滇撒猪配套系生产性能遗传稳定,产品规格整齐,现已在楚雄州、大理州和昆明市等地累计示范推广商品代肉(仔)猪一百余万头。各地的示范饲养试验证明,滇撒猪配套系繁育结构简单,具有产仔多、病少好养、利用农家饲料的能力较强、肉质优良等特点,受到当地群众欢迎。据应用单位提供的应用证明,2001至2007年上半年直接增收近三亿元人民币,节省开支八千余万元。
据专家认定,该配套系的培育,利用了当今世界猪育种科技的先进方法和中国独具的遗传资源,为利用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培育配套系开创了新的模式,研究成果居国内外先进水平,在利用地方猪种建立配套系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
在日前举行的200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