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之口述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感动世人,但你可知,解放军的进藏之行,也是一次“长征”。作为进藏的先头部队,他们发昌都、经边坝、过嘉黎、抵拉萨;他们翻越6300米高的东、西大雪山;他们克服断粮、战胜缺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藏族同胞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棉裤越穿越薄的进藏女兵
  
  1952年2月,在我们师浩浩荡荡开往西藏的队伍中,有一群特殊的娘子军,共 30个人,都是些年轻的姑娘,平均年龄十七八岁,最小的徐翠文刚满13岁,队长田涛也才22岁,还带着6个月大的婴儿一起行军。
  上了高原,吃饭成了大家的大问题。因为海拔高,沸点低,饭很多时候都没有煮熟,但还能咽得下去。最不适应的就是吃酥油、抓糌粑。一天中午,做饭组炒了一锅白菜,我们高高兴兴各自打了一盘,尝了一口,就都皱了眉头。
  田涛队长看着大家瞪着眼吞米饭,心里特别着急:不吃点儿蔬菜,身体会慢慢垮下去的,别说解放西藏了,到不到得了西藏还是个很大的问题。她把大家召集起来,轻言细语地说:“吃了酥油行军,才有劲,就不会那么喘气了。谭冠三政委曾经摆了一次酥油糌粑宴,专门宴请军、师、团干部。首长们年纪比我们大,都带头吃酥油抓糌粑,我们年轻姑娘就不行?试试吧!我看,我们能学会吃酥油糌粑的。”说完,田涛举起一杯酥油茶,一口喝了。
  不久,这些娘子军不仅学会了吃酥油炒的菜、喝酥油茶,还学会了把瓷碗转来转去,用四个指头搓糌粑,搓成一条一条的,往嘴里扔。
  说起困难,有些困难是男兵永远遇不到的。那时候一些女兵结婚居然没有被子。怎么会没有被子呢?原来女兵们力气小,为了轻装,多数人把被子精减掉了,晚上大家就蜷在一起靠大衣过夜。孙常耍了小聪明,把被子的棉絮剪了一半出来,打到背包里。可不久,连这一半也没有了!原来,那个时候的行军路上,不要说买卫生纸,就连一般的草纸都买不到。女兵们例假来了,只有掏棉衣棉裤的棉花,有的把被子的棉花也掏了。被子被掏空了,棉衣棉裤也越掏越薄。
  (回忆/杨星火整理/刘伯虎 肖齐俊)
  
  别了,我的无声战友
  
  翻越努贡纳山的那段经历,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努贡纳山,也叫西雪山。此山虽高,但是因为我们部队连日越涧爬坡,翻越它的时候,已不感十分困难。山脚下是一个水平如镜的湖泊,湖水近处褐黄,远处青蓝,像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在翠绿的万山丛中。湖水支岔处有一座木桥,部队和骡子必须从这座颤巍巍的小桥上横越。
  骡子过桥,姿态各异。有的在战士的牵引下顺利通过,有的在桥头踟蹰不前,最后由战士们连吼带搡地推将过去;有的则是吃喝不行,抽打无效,弄得桥头之上,气氛有些紧张。要知道它们背上驮的是我们天天要用的银元和粮食。
  人们簇拥在两岸,声音嘈杂。每当有骡子过桥,大家都为之捏一把汗。忙乱中,一头骡子先是在河边扬蹄嘶鸣,然后踏上桥板不听牵引。
  左挣右旋,“扑通”一声,掉入水中。“不好!有骡子掉下去了。”“糟糕,银元!”运输队的同志动作麻利,几个精壮小伙子,衣服也未来得及脱,便纷纷跳入水中。那骡子硕大的身躯,在水中拼命地挣扎。它扬起头“卟卟”地喷着水花,四蹄乱蹬。尽管它劲大气足,因为背上驮着沉甸甸的银元,这一切都已成为了无用功。
  大家根本顾不得水寒和危险。先把骡子身上的货物解下来,艰难地送到了岸边,然后又设法去救骡子。但最终,这头与战士们相伴千里的骡子被藏区的湖水淹没了。大家凄苦地站在岸边,泪水禁不住在每个战士的眼眶里打转。不知过了多久,队伍又开始慢慢行进了。大家一步一回首,在心中默默地念叨:别了,我的无声战友。
   (回忆/林亮整理/耿照运 李凯)
  
  先遣队入拉萨
  
  从1950年4月4日到9月8日,经过整整150个日夜的长途行军,我们的队伍终于要到达期盼已久的目的地——拉萨。我们在湍急的小溪旁,洗净汗泽雨浸的军装,涤去头发上的灰尘。有的人胡子长了,到处寻找刮脸的刀片。千人的队伍,刮脸刀只有那么几把,没有办法,只有你传给我,我又传给他,相互轮流使用。仅有的一天休整时间,可忙坏了文工队的同志。文工队练习打腰鼓的劲头可真足。许多藏族同胞听见欢快的鼓声,都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睁着惊奇的眼睛,带着友善的笑容,欣赏着,窃议着。腰鼓队鲜艳的红衣裳,像一团团火焰,在这广阔的沃野跳跃闪动。先遣支队要进拉萨城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问候的、拜望的、探听的人愈来愈多。他们当中除了藏族兄弟以外,还有汉族同胞和尼泊尔人。他们穿着各色服装,露出各种表情。9月9日上午10时,我们列队整齐,战歌嘹亮,步伐矫健地向拉萨城进发了。
  刚出营房不远,在拉萨河旁,便遇到了庞大的迎接队伍。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员列队来迎接我们了。他们分别穿着黄袍、红袍和紫袍;按级列队,停足迎候。各种颜色的衣服,相互交杂,辉煌耀目。双方互赠雪白的哈达,以示敬重之情。西藏地方政府指派凯墨索南旺堆和柳霞土登塔巴为代表,前来接洽,邀请部队进城。10时30分,我们这支大部分人不背枪,不拖炮的军队,士气高昂、神威雄健地开进了拉萨城。如山似海的人群,一下子像爆发的火山,他们欢呼、高叫、拥挤,把道路两旁围得水泄不通。我们的部队向城内开进,到达三代本兵营,这里,就是我们在拉萨的长久宿营地。
  (回忆/林 亮整理/刘伯虎兰 三)
其他文献
参加工作后,我选择的第一个旅游去处就是湘西凤凰。几年来,我已经先后3次去到那里,不为别的,只因为我固执地认为,沈先生《边城》里的那个茶峒城,其实就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凤凰古城。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我在湿漉漉的青石街上流连,在清凌凌的沱江边伫立,然后,找一个临江的吊脚楼住下,枕一江雾霭入眠。在清晨拨开一江的山歌远眺,仿佛河的那一边,翠翠就坐在石阶上,藕白的脚丫子拍打着江水,痴痴地等着她的心上人归来。  每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影片《我的左手》,一种悲壯和沸腾的情绪总是在心里流淌。那时,我便决定要读一读主人公丁晓兵的自传——《左手礼》。  《左手礼》以写实的手法,没有过多笔墨去描述那场泣血的战争,而是讲述了“独臂英雄”丁晓兵战时忘身、平时忘我、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了从一名战斗英雄成长为时代先锋的不凡历程。作者用生活化的语言自叙了光环背后的现实生活,把自己工作、生活、成长过程中的足
期刊
出场单位:西藏军区某旅9连  关键词:奋斗  名片:诞生于1927年陕北渭华起义的血火中,成长在抗日战争的硝烟里,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的警卫连。1950年进藏至今,一直用“老西藏精神”建连育人,被誉为“高原铁军”,先后30余次受到军以上单位表彰,是西藏唯一保留至今的红军连队。    在西藏,有这么一支连队,它从建连到新中国成立,转战陕、皖、黔、川等十余省,驰骋数万里,历经战斗数百次,歼敌60
期刊
一提到脸谱,80、90后脑海里蹦出的不一定是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的扮相,而是现在很流行的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如今,我们的老连队里涌进了新鲜的血液,如果他们也有自己的账号,主页会是什么样的呢?    姓名:呼海瑞   年龄:21  入伍时间:2007年12月  好 友 团:驻藏空军某场站常务连驱鸟班   状态: 大家都笑我像熊猫,熊猫怎么了,国宝。  日 志: 我休假回家的时候还带着墨镜
期刊
读《长征》,重温那段不朽的历史,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  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汰了千百万匆匆的过客,留下的是那些能够书写并见证人类以往生存面貌的人与事,是那些能够启发和塑造人类未来生存理想的人与事。而这些人与事无不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足以说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震撼人心。毫无疑问,长征,就是这么一件震惊世界、影响深远的大事件。  长征是一种勇气,长征是一种追求,长征是一种品格,而长征精神是
期刊
翻看《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09》,读罢“用忠诚和勇敢托起神圣职责”一文,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回顾不平静的2009年,在面对急难险重等突发事件时,人民子弟兵哪里需要到哪里,用无畏和忠诚肩负起了神圣职责。  全文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说理,而是将事例、情理巧妙结合,既把军营理论用艺术的手法展现在读者眼前,又把部队特色、使命任务、首长重托融入其中。作为军人,读此文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责任、
期刊
手捧向南林《青春迷彩》,如获至宝,不胜欢喜。掩卷长思,我看到了一名士兵成长、成熟、成功艰辛的青春足迹,看到了作者的情感底片与思想写真,看到了一个柔肠肝胆实实在在丰盈鲜活的向南林。  《青春迷彩》通过作者亲历式纪实的手法讲述英雄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朴实、朴素、本真,仿佛是作者在和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作者以追梦为切入点,以奋斗为主线,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串起了作者成长成才的人生轨迹。“酣眠固不可少,小
期刊
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要素,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诚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做一个重操守、讲信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当代革命军人,需要把握好“诚”与“信”的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使二者结合起来、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丛书》关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得到的认识、受到的启发。  人生活在社会中,
期刊
“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美国总统麦金莱问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  上校迅速答道:“我有一个年轻人 —— 一个年轻的中尉,安德鲁·罗文。如果有人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那么他就是罗文。”   “派他去!”总统下命令。  1898年美国正在与西班牙交战,总统急切希望得到有关情报。他认识到美国军队必须和以加西亚将军领导的古巴起义军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他需要掌握西班牙军队在岛上的部署情况
期刊
如果祖国遭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作为军人,这样的感受更为强烈。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在小说中,作者都梁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写了冬天独立团在野狼峪伏击关东军物资一节,也深刻体现了亮剑精神的内核。从初期李云龙、赵刚的策划,到埋伏,再到肉搏,直至最后结尾,都极尽笔功之能事,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这一段精彩至极,让我回味无穷,不禁要和大家说上几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