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江苏省大丰市白驹小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学校从地方特色文化的角度切入,开发地方文化课程。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加强了建设,极大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使文化育人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推动形成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文明的校园风尚,让学生接受积极正面的文化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师生前进的动力。
学校以“在努力与成功中建立自信,在探索与收获中追寻快乐,在工作与生活中享受幸福。”为办学理念;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开发闪光的才能、锻炼强劲的体魄。”为办学宗旨;以“书香墨香联动,人文内涵精深,阅读特色鲜明,软硬环境优化,法治管理高效,学生自信快乐。”为办学目标;以“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科学人文素养、身体卫生素养以及合作能力、学习与探究能力和优秀个性品质。”为育人目标;以“水浒文化特色学校,传统莲湘特色学校,书香校园之经典阅读特色学校。”为办学特色。正是靠这些深入全体师生头脑的办学理念,指导全体师生行动,并为之努力,打造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
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近年来,学校一贯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着力改善硬件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栽花种草,栽种和修剪着眼于民族传统图案和中国画意境。校园花园苗圃,造型各异、典雅精致。学校里雕塑、施耐庵与水浒人物长廊、围墙运动人物画、标志牌等整体布置,使学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现在学校基本达到四季有绿叶,鲜花常开放。学校到处都有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提示牌匾和营造书香氛围的标志。学校教学楼走廊的“水浒、海盐、红色、范堤”几个主题板块,形成了独特的走廊文化景观。优美的环境使教师、学生在这里和谐进步、茁壮成长。
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
管理文化建设 学校的管理,强调“三化”,即人文化、民主化、常态化。学校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至学校生存大计,小至常规细节,让教师发言,让学生参与,彰显管理的人性的光芒。在这里没有应景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切源于常规,生于常态。就这样,让工作常规化可以克服教师工作的繁忙无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觉、自主意识,使整个校园教育管理秩序井然。
班级文化建设 本质上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教化,它能给班集体内的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培养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还出台了《白驹小学班主任工作细则》,每年举办“打莲湘比赛”、远足野炊、“行知互动剧场”展演、寻找党的足迹、纪念九一八的专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活动,在活动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每年通过“整洁教室”“书香教室”“温馨教室”的梯度评选,强化文化氛围的建立与育人作用。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白驹小学“七大礼仪一大习惯”的主题教育活动,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的责任”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我抓好养成教育”的氛围。
地方特色文化建设 特色就是个性,个性就是生命。学校近年来十分注重特色创建,学校传统项目“莲湘”和腰鼓的训练与表演做到全员参与,成为常态化活动。特别是校本文化的研发,打造好校报、校刊、校园网、校本教材与校园广播台。学校这些年来注重本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链接,将本土的水浒文化、会师文化、海盐文化和范堤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每年一届的“地方文化应知应会百题竞赛”和由学校独创的“施耐庵纪念馆小导游”发展为“家乡小导游”得到市文化局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学校传统项目莲湘、腰鼓学生全员参与,其中《德育活动与地方文化的有机链接》德育特色项目,被评为盐城市德育特色项目二等奖,学校校本教材被评为大丰市特等奖。同时,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盐城市“绿色学校”、盐城市“特色学校”、大丰市“和谐校园”“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构建“生命教育”的框架 学校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生命教育”框架体系。心理教师人员落实、心理教育课程落实、心理辅导场地落实,建立心理教育档案,使“生命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学校每年的野炊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拥抱大自然,将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动手动脑得到充分的融合。这项活动得到了全体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学校将培养“正常人”“社会人”的理念渗透给家长和社会,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才会真正追求幸福,也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应当将生命教育视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和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白驹小学)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推动形成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文明的校园风尚,让学生接受积极正面的文化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师生前进的动力。
学校以“在努力与成功中建立自信,在探索与收获中追寻快乐,在工作与生活中享受幸福。”为办学理念;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开发闪光的才能、锻炼强劲的体魄。”为办学宗旨;以“书香墨香联动,人文内涵精深,阅读特色鲜明,软硬环境优化,法治管理高效,学生自信快乐。”为办学目标;以“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科学人文素养、身体卫生素养以及合作能力、学习与探究能力和优秀个性品质。”为育人目标;以“水浒文化特色学校,传统莲湘特色学校,书香校园之经典阅读特色学校。”为办学特色。正是靠这些深入全体师生头脑的办学理念,指导全体师生行动,并为之努力,打造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
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近年来,学校一贯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着力改善硬件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栽花种草,栽种和修剪着眼于民族传统图案和中国画意境。校园花园苗圃,造型各异、典雅精致。学校里雕塑、施耐庵与水浒人物长廊、围墙运动人物画、标志牌等整体布置,使学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现在学校基本达到四季有绿叶,鲜花常开放。学校到处都有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提示牌匾和营造书香氛围的标志。学校教学楼走廊的“水浒、海盐、红色、范堤”几个主题板块,形成了独特的走廊文化景观。优美的环境使教师、学生在这里和谐进步、茁壮成长。
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
管理文化建设 学校的管理,强调“三化”,即人文化、民主化、常态化。学校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至学校生存大计,小至常规细节,让教师发言,让学生参与,彰显管理的人性的光芒。在这里没有应景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切源于常规,生于常态。就这样,让工作常规化可以克服教师工作的繁忙无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觉、自主意识,使整个校园教育管理秩序井然。
班级文化建设 本质上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教化,它能给班集体内的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培养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还出台了《白驹小学班主任工作细则》,每年举办“打莲湘比赛”、远足野炊、“行知互动剧场”展演、寻找党的足迹、纪念九一八的专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活动,在活动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每年通过“整洁教室”“书香教室”“温馨教室”的梯度评选,强化文化氛围的建立与育人作用。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白驹小学“七大礼仪一大习惯”的主题教育活动,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的责任”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我抓好养成教育”的氛围。
地方特色文化建设 特色就是个性,个性就是生命。学校近年来十分注重特色创建,学校传统项目“莲湘”和腰鼓的训练与表演做到全员参与,成为常态化活动。特别是校本文化的研发,打造好校报、校刊、校园网、校本教材与校园广播台。学校这些年来注重本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链接,将本土的水浒文化、会师文化、海盐文化和范堤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每年一届的“地方文化应知应会百题竞赛”和由学校独创的“施耐庵纪念馆小导游”发展为“家乡小导游”得到市文化局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学校传统项目莲湘、腰鼓学生全员参与,其中《德育活动与地方文化的有机链接》德育特色项目,被评为盐城市德育特色项目二等奖,学校校本教材被评为大丰市特等奖。同时,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盐城市“绿色学校”、盐城市“特色学校”、大丰市“和谐校园”“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构建“生命教育”的框架 学校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生命教育”框架体系。心理教师人员落实、心理教育课程落实、心理辅导场地落实,建立心理教育档案,使“生命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学校每年的野炊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拥抱大自然,将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动手动脑得到充分的融合。这项活动得到了全体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学校将培养“正常人”“社会人”的理念渗透给家长和社会,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才会真正追求幸福,也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应当将生命教育视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和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白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