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wzj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和信息化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论述了图书馆网络时代的环境现状、服务内容的变化、人员的素质现状、时代的新要求和加强图书馆工作者素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对适应网络化的要求,加强图书馆建设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时代 图书馆工作者 素质
  
  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信息网络环境。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图书馆正向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在服务的内涵、质量、形式和作用上,在工作方式、管理手段和功能作用上,都将发生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转换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的图书馆网络可分为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又可分为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两部分。在通信网络方面,我国在“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期间,先后建成了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和综合业务数据网,这是我国较早的信息数据网,为我国网络资源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资源网络方面,有非盈利和具有公益性的中国科技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我国的科技界、科技管理部门、政府部门、高科技服务企业和一些事业单位;有国家电信部门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是经政府批准可以开展商业经营业务的公用互联网之一;之外还有中国教育和科研网,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全国范围内为教育科研领域服务的计算机学术网络。在内部网络建设上,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网络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普通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①
  所谓网络化是指将不同地域的图书馆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地域内的资源共享。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接入因特网之后,图书馆掀起了上网热潮,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极大地拓宽了服务领域,迎来了图书馆发展的网络时代。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内容的转变
  
  在传统意义上,往往把图书馆工作局限在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借阅等范围之内,这既不能满足用户复杂的文献需要,又难以体现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和有说服力的智力内涵的地位。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已由传统的文献收藏转变为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在服务的手段上,已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综合文献技术应用发展;在服务的功能上,已从单一文献的提供和传递向多元化、多价值、多功能的信息服务扩展;在服务模式上,已从以藏书为轴心向以读者为轴心转变;在服务的对象上,不仅向本单位、本部门的内部人员服务,同时也向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员服务;在服务的内容上,不仅仅有借阅服务,还包括信息的收集和存取;在服务的观念上,已从无偿免费服务向有偿收费服务转变;在读者服务人员的角色上,已从文献资料的传播者向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嬗变。②
  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下,图书馆既要做好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图书预约、续借、文献传递服务、科技查新及因特网集成资源服务等,同时也要重视做好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诸如基于电子邮件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基于实时交换技术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基于网络化合作技术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等,还要做好现代化图书馆中的文献信息服务,要把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文献资料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方面需要。
  
  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现状
  
  现代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已经由传统的图书馆转变成了信息导航的服务器。网络环境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尽如人意。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只能提供简单、被动和机械的服务,缺乏热情、积极和主动的现代服务意识和进取精神。二是缺乏专业人才。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及知识结构,专业人员缺乏,影响了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学历层次低,知识面窄,主要依靠阅读获取知识与信息,接受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差,面对网上信息资源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完成较复杂的检索任务,更谈不上进行知识性的研究、加工、开发与利用。
  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低的原因,一是对图书馆在现代化网络化时代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总习惯性地把图书馆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附属机构,在人力资源的分配和供给上缺乏强有力的支援,导致人员的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二是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低,也难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三是图书馆作为国家事业型单位,受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仍执行计划经济年代的用人制度,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体制
  机制。
  
  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图书馆在整理、收集、保存人类优秀文化,在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的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在图书馆的普及和应用,图书馆将成为社会信息交会的平台和枢纽。如何使图书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图书馆不断增加的需求,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社会价值,专业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人才是关键。因此,明确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是加强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图书馆价值发挥的主导因素,至少应具备以下基本的素质。
  思想素质。图书馆是服务窗口,是面向社会的服务主体,面对的服务对象纷繁复杂,要求各异,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热爱图书馆事业,热情服务,任劳任怨,具有为图书事业献身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同时要树立和培养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的意识,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文化素质。图书馆是现代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语语言能力、马克思主义等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新兴学科知识,包括行为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咨询学、社会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专业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包括图书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像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学研究、目录学、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史等,还应包括图书馆工作的技术方法,像图书分类、编目、文献复制、咨询服务等。这些知识和技术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和主题,是从事图书馆业务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是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和行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标志。③没有这些知识素养,就难以正常地开展工作和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通过自学、进修、短期培训、业务训练等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自动化技术素质。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拥有一支有过硬的高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的人才队伍。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现代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自动化系统高新技能。④
  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具有自我心理平衡能力,体现在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开拓、勇于进取的健康心态上。心理平衡是指不为一时的金钱、优越的条件所诱惑。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理顺自己的思想情绪,在健康的心态下愉快地工作。
  培养和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途径
  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需要,培养、提高和造就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图书馆工作者,就要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品格、知识、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完善和统一,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加强实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承担着较重的业务工作,完全脱岗学习的只能是一小部分人员,因此不脱岗的短期实务培训就成为提高其素质能力的有效形式。如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等,了解学术动态和学术前沿,开阔视野,补充必要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综合素养。多数图书馆承担着信息研究和信息开发等职能,只有辅以科学研究,才能提高和保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有的素养和水平。图书馆要把科研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营造科研的氛围,提供科研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保持对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的敏感性,善于捕捉新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和整合,加强对信息的鉴别和筛选,使无序分散的信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系统,以便读者查找和利用。
  实行轮岗制。图书馆的采访、编目、阅览、咨询等工作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一专多能,既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同时又对相邻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这将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了解图书馆的全貌并有全局意识。所以定期不定期地实行岗位轮换,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多方面素养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需要。
  实行优胜劣汰制。图书馆应尽快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性人才,尤其是紧缺的网络信息方面的人才。在制度上,要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和岗位考核制度,公开岗位、公平竞岗、公正录用、定期考察、年终考核,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总之,面对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图书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认识,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拓展和完善自己的各项能力,把自己打造和锻炼成为有现代意识、修养和技术的工作者,为实现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功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 释:
  ①②何平平:《网络化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内容转变及对馆员的素质要求》,《实践探索》,2008(6)。
  ③阳图文:《试论对现代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图书馆论坛》,1999(5)。
  ④谢一帆:《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者素质的提高》,《西南联合大学学报》,2001(2)。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摘要:手机报是手机媒体中发展较快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其独特的传播模式和良好的受众基础使其迅速发展。本文将尝试分析手机报的媒介特性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手机报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手机报 传播特点 发展趋势    2010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我国的数字化阅读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手机报是人们主要的数字化阅读途径之一。自《中国妇女报》首推“手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这样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人的身体也是如此,经常运动就会让身体更灵活,机体功能废退减缓,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有些人却不知道,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强越好。  我每天傍晚锻炼身体时,几乎都能看到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的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围着花园外围800米一圈的水泥路跑步,十几圈也不停下来
摘要:网络传播具有渠道多孔性、内容透明性、传播流逆转等特点,是进行网络传播管理的难点所在,本文结合整合三角原理,针对管理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广告 网络传播 策略    互联网无论是在受众数量方面还是在互动性方面的优势,都将成为强有力的传播媒介。也正因为互联网具有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对其进行信息传播的有效管理就增加了不少难度。有的企业仍然以传统的方式在网络媒体购买广告时间与空间,
摘要: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关键词:手机媒体 危机传播 危机管理    手机媒体是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众多新媒体中的一种,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从2003年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公交移动电视遍及全国,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公交移动电视也成为广告商的新宠儿,本文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商品角度出发探索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的特点,体现公交移动电视中的“买与卖”。  关键词:公交移动电视 广告 传播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