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零食不好?那是没挑对!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零食”,大部分宝爸妈都表示坚决杜绝,并细数它的“罪行”:宝宝一吃零食,就不好好吃饭!零食没有营养,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零食含有添加剂,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可在宝宝哭闹时,零食又成了极好的哄娃利器,所以,要说一点也不给宝宝吃,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我们来好好聊一聊这个令宝爸妈又爱又恨的“零食”。
  零食,通常是指正餐以外的零星小吃。一般情况下,一日三餐被称为正餐,在其余时间点食用的食物都被称为零食。
  2~3岁宝宝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较大,也许还没等到下一餐的到来,宝宝就已经饿了,所以除了一日三餐主食外,宝宝还需要额外補充能量。
  因此,零食≠垃圾食品,在两餐之间,合理有度地给宝宝添加零食既可以及时补充能量,又能弥补营养的不足。到底该怎样给宝宝挑选零食呢?
  读懂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多
  按规定,配料表中,食品原料及配料按加入量比例的多少会从多到少排列。排在前几位的最好是天然原材料,如牛奶、鸡蛋、水果等,而不是白砂糖或添加剂等。如果白砂糖的排名很靠前,说明这是一种高糖食品;如果配料表中只有鲜牛奶,那就是100%的纯牛奶,而如果水、白砂糖紧随其后,那么就是被稀释的牛奶。
  配料表长不能说明添加剂多
  一般情况下,配料表越短越好,如宝宝爱不释手的“网红饼干”,添加剂可高达数十种,从配料表上几乎找不到天然原材料,那么,它的营养价值不会很高。
  而有的时候,我们还要看其成分,如婴儿奶粉,它的配料表一般都很长,但其成分是宝宝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因此,它的营养价值是较高的。
  认识几类简单的添加剂
  1.带有“糖”“蜜”“甜”字眼的,基本都是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
  2.带有颜色字眼的,往往都是色素,比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
  3.带有苯甲酸、山梨酸字眼的,都是防腐剂;
  4.带有“胶”这个字的,大多数都是增稠剂,比如卡拉胶、黄原胶。
  包装上的“无蔗糖”并不是无糖
  很多商家在包装上宣称“无蔗糖”,但这并不是无糖,蔗糖仅仅是糖的一种。
  包装上的钠含量越低越好
  给宝宝食物内加盐的合适时机是1岁以后,但如果1岁宝宝仍可接受较淡食物,没必要强行添加食盐。对于儿童,食品中的钠含量要低于100mg/100g,如果超过600mg/100g说明盐含量较高,还是不要给宝宝吃了。
  那么,宝宝的零食究竟要怎么吃呢?下面给爸爸妈妈一点建议:天然食物都是不错的健康零食,比如水果、可以生吃的蔬菜(番茄、黄瓜等)、坚果等,当然,自制蛋糕、面包也是非常健康的食品;零食最好安排在上午9~10点和下午3~4点,睡前尽量不吃零食,预防龋齿的发生; 零食的量应不影响宝宝正餐的食欲和食量,在保证肉蛋奶谷类等主食的足量摄入后,再考虑添加。
其他文献
看到女儿的成绩单,我努力地平复自己的情绪,和老公商量后准备好好和女儿谈一谈。  我说:“我觉得你应该可以考得好一点。”  丫头说:“这不能全怪我,我和老师性格合不来。”  爸爸说:“这六门课是六个老师教的。”  丫头说:“跟别人合不来的人都喜欢当老师。”  ……  我們说一句她顶一句,真的好气!  昨天睡觉前,我苦口婆心跟丫头说:“不要再顶嘴啦,好不好?”  丫头一脸诚恳地说:“我不是小孩子了,我
期刊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日新月异,竞争形势也趋向多样复杂.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素质,把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
有人说: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唐僧”,妈妈是“孙悟空”,孩子一有事就喊悟空;而爸爸是“八戒”,虽然和大家一起走在取经路上,心里却想着“高老庄”。平时陪伴教育孩子、检查作业、开家长会等这些“小事”一律不管,只有悟空不在时才不得不出现。  所以有人说:父教是家庭教育的稀缺品。  有一部公益片《取款机爸爸》:在年幼的孩子心里,爸爸就是取款机,她曾无数次幻想着爸爸陪伴她一起玩游戏、做作业……但最终
期刊
本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
1.让他(她)“缓一缓”  孩子小的时候,把语言内化为自己行为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比如“爸妈让不要玩沙了,该回去吃饭了”。  孩子不能一下子从原来的活动中脱离出来,所以爸妈要给他们时间去过渡,你可以告诉他,你现在在做的一件事(如摆盘子),等自己的事情做完了,他也要停止玩沙。  一旦孩子和爸妈发生了争执,爸妈的意见被孩子质疑。爸妈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我希望你再想一想,要怎么和我说话”,转身就走了,这
期刊
那天早上,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上学前走来说再见时,我还坐在茶几前生闷气。  就在5分钟前,我抓起一本英语课本朝墙上狠狠掼去,嘴里吼着:“不想读就不要读了!”儿子一脸错愕地望着我,不知所措。  我本来是特意早起陪儿子吃早饭的,后来吃完早饭,妻子一看离上学时间还有十几分钟,就拿出英语书说:“要不再让儿子读一遍英语吧。”过两天就要月考了,这些天我们都在催着儿子做习题、背课文。看到儿子站在书桌前,嘴里嗫嗫嚅
期刊
换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大约从6岁到12岁这短短的6年间,孩子嘴里的20顆乳牙会脱落,为将陪伴我们一生的28颗恒牙让位。而“脱落20颗乳牙”这么大的工程,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借助外力,也就是拔牙。  小时候,害怕拔牙疼痛的孩子常会听到父母这样说:再不拔掉,新的牙齿就从旁边挤出来了。真的会这样吗?会!双排牙正是乳牙滞留最常见的表现。所谓双排牙,就是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尚未脱落,并排存在于口腔中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入,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新教材的试用,特别是一个全新的数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