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这一教学法。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具体涵义、实施必要、理论基础作了介绍。根据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并对“任务”的设计及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驱动;素质教育
  
  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1.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的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发现,学会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信息素养。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符合于经典教育理论即“建构主义”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这一思想正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把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辅助者,也就是教師的“主导”作用。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帮助,引导的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合适的情景、协作、会话等能够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教师,就更应该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主动积极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如何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一般分为下面四个层次展开。
  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干扰学习的各种因素处在最和谐的时刻时,才是学习效率最高,最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而信息技术课恰恰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要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需要我们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这样才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做一些方法上的阐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还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做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做些变化。教师的关键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而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由于信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因此我们可以更好的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联想,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不但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还是整堂课的引导线。在任务的设计中一定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强,任务大小要合适,要求应具体,尤其注意各任务间要相互关联,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使任务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台阶。另外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次的任务设计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式。
  2.分析并解决任务
  任务提出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的自我提问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始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概括后具体,逐步求精的方法。而有些任务可能在当前一步没有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隐藏任务,学生只有亲自做到相应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这恰恰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也就是通过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在这里尤其建议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这里特别注意,往往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任务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能更好的实现成员之间知识的互补。
  3.任务评价
  信息技术课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提高其信息素养,而片面的追求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是与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相悖的,课堂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看到学生的横向差异,更应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总结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思想的具体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完成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任务,更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其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努力下,《信息技术》课一定会成为高中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其他文献
函数知识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个变化过程。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函数是研究现实事件的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函数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重要,是因为它引入了函数思想,融合了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等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沟通了代数、几何,也是高中函数、三角与解析几何的基础,更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说它难,是由于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概念形成水平较低,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