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北京市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分别在北京城区(东直门)和郊区(怀柔)建立观测站点,使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样品。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分析其中的16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PM2.5的总平均浓度为92.35μg·m-3,超标率(PM2.5的浓度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为41.7%,郊区PM2.5的总平均浓度为70.90μg·m-3,超标率为31.7%。北京城郊金属元素的时空变化主要趋势为:夜间浓度略高于日间,秋冬质量浓度高于春夏,城区浓度大于郊区。通过计算富集因子表明,北京城区Pb、As、Zn、Ni、Cu和郊区Pb、As、Zn、Cr、Ni、Cu金属元素来自人为活动。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可知,Ni的Igeo值为0.79,受到人为和自然源的共同影响,而Cu、Zn、As、Cd和Pb有着中度以上的污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例如煤燃烧、汽车尾气、刹车及轮胎磨损等。北京城郊生态风险指数极强,对于元素单项污染物生态风险,Cd的风险极强,Cu、Zn、Pb的单项污染物生态风险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