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态变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中招考试中出题的几率较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近几年也出现了关于自然现象的简答题和探究题.有些同学在解答六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其吸放热问题时易混淆出错,下面是对物态变化几个易错点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易错点一:对“白气”现象的理解
“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气体,用人眼无法观察到,“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雾状小水珠.“白气”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在变化前的状态都是气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之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例1(2008年成都市)如图1 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错选:A
解析:错选原因是不知道水蒸气是无色的,是人眼看不到的,不明白“白气”产生的原因.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选 C.
易错点二: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图表记住这六种物态变化,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练习]
1.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
A. 液化形成的 B. 汽化形成的
C. 升华形成的 D. 熔化形成的
2. 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3.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在图5中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A加热,烧杯中有一支装有水的小试管B,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A. 能达到100 ℃,能沸腾
B. 能达到100 ℃,不能沸腾
C. 不能达到100 ℃,不能沸腾
D. 不能达到100 ℃,能沸腾
参考答案:1. A2. D3. B
责任编辑 程 哲
易错点一:对“白气”现象的理解
“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气体,用人眼无法观察到,“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雾状小水珠.“白气”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在变化前的状态都是气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之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例1(2008年成都市)如图1 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错选:A
解析:错选原因是不知道水蒸气是无色的,是人眼看不到的,不明白“白气”产生的原因.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选 C.
易错点二: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图表记住这六种物态变化,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练习]
1.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
A. 液化形成的 B. 汽化形成的
C. 升华形成的 D. 熔化形成的
2. 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3.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在图5中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A加热,烧杯中有一支装有水的小试管B,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A. 能达到100 ℃,能沸腾
B. 能达到100 ℃,不能沸腾
C. 不能达到100 ℃,不能沸腾
D. 不能达到100 ℃,能沸腾
参考答案:1. A2. D3. B
责任编辑 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