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对氢吗啡酮鞘内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上腹部癌痛患者疗效的影响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对氢吗啡酮鞘内输注自控镇痛治疗上腹部难治性癌痛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上腹部难治性癌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鞘内输注港植入术。A组为氢吗啡酮输注组,B组为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输注组。前者药物为氢吗啡酮20 mg,后者为氢吗啡酮20 mg+1%罗哌卡因20 ml,两组均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0 ml。记录两组患者鞘内镇痛治疗前(T0)及治疗后1 d(T1)、1周(T2)、1个月(T3)时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阿片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测定T0、T3时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

结果

与T0时比较,鞘内自控镇痛后各时点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各分项评分均改善(P均<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高(P均<0.05);与A组比较,B组T3时VAS评分较低(P均<0.05);两组间各时点SF-36生活质量各分项评分、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2、T3时氢吗啡酮用量均较少[(0.82±0.18)比(2.12±0.12)mg,(1.52±0.26)比(4.35±0.42)mg,P均<0.05]。

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较单独氢吗啡酮鞘内输注治疗难治性上腹部癌痛,短期镇痛及对生活质量和免疫状态影响相当,但长期镇痛较优,且可减少氢吗啡酮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DRG)行连续射频(CRF)和脉冲射频(PRF)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治疗中心确诊的胸背部PHN患者116例,将其分为倍他米松组(B组,n=37)、连续射频热凝组(CRF组,n=39)、脉冲射频调控组(PRF组,n=40)。根据疼痛范围及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确定神经痛受累节段,
【摘 要】结合经典课堂案例,论述了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有效策略:教师“后退一步”,腾出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思考和交流语言;不悱不发,在学生疑难处解惑;创设情境、优化示范;面对全体学生,设置弹性要求分层教学;给所有学生都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练习机会;等等。  【关键词】少教多学 课堂策略 课例 小学英语  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短时间、重复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穿刺微球囊单次压迫术治疗组(OPMC组)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短时间三次压迫治疗组(TPMC组),各组10例。OPMC组在PMC治疗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