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心脏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bcl-6基因转位及EB病毒检测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nd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心脏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 cell lymphoma,LBCL)MYC、bcl-2、bcl-6基因特征和EB病毒感染情况,以及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3年2月至2019年5月会诊的7例原发心脏LBCL,分析7例原发心脏LBCL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完善EB病毒检测和MYC、bcl-2、bcl-6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应用2017版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修正诊断。

结果

7例原发心脏LBCL患者中,4例右心房病变以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伴小血管增生,缺乏EB病毒感染,均未见MYC和bcl-2基因断裂,2例出现bcl-6基因断裂,由最初弥漫LBCL(DLBCL)诊断修正为非特殊类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NOS)。1例累及右侧心房心室的CD5+ DLBCL和2例发生于左心房的纤维素相关DLBCL,均缺乏MYC、bcl-2和bcl-6基因断裂,但纤维素相关DLBCL的肿瘤细胞大量表达EB病毒编码的RNA和EBNA2。所有病例随访10~71个月。4例HGBL-NOS和1例CD5+ DLBCL行R-CHOP化疗伴/不伴自体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死亡,其余均存活;2例纤维素相关DLBCL患者未行放化疗长期无病生存。

结论

原发心脏LBCL也存在异质性,至少包括HGBL-NOS类型,好发于右心房,形态学类似于Burkitt淋巴瘤,缺乏MYC和bcl-2基因断裂,常出现bcl-6基因断裂。纤维素相关DLBCL预后良好,术后不一定要进行化疗。

其他文献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ADASIL)是由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在疾病不同阶段出现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等,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T2高信号及脑微出血。CADASIL的诊断“金标准”是病理检查发现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表面出现嗜锇性颗粒物质和(或)基因检查发现NOTCH3基因致病变异。本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需服用药物改善患者症状,但疗效存在个体差异。以“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效”“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Alzheimer′s disease”“Drug efficacy”“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pringer Link和Cochrane Librar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共病研究中发现帕金森病与胃肠道疾病密切关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涉及“肠-脑轴”紊乱。有遗传学证据和流行病学证据将帕金森病与炎性肠病联系起来。文中将从遗传学证据及“肠-脑轴”的相关概念简述帕金森病和炎性肠病之间的关联。
目的探讨肺原发涎腺型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8例肺原发涎腺型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RNA-seq融合基因检测,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年龄43~64岁,平均58岁。男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