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

来源 :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消化内镜诊疗效率及肿瘤高风险患者内镜筛查、复查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于2018年11月建立消化内镜护理门诊,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开展内镜诊疗前预约、消化道疾病风险评估、个性化用药指导和诊疗后智能化随访等工作,同时实施三级质量控制.结果 内镜护理门诊开设3年来,预约胃肠镜25016例次、消化道肿瘤高风险筛查12560例次、C13呼气试验9960例次、诊疗后随访9435例次,患者复查依从性逐年增高,患者及医生满意度逐年提高.结论 消化内镜护理门诊量、内镜检查复诊率及医患满意度逐年提升,优化了患者就诊体验,同时扩大了专科护理影响力.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结合文化情境及护士职业特点,探询护士积极心理资本的构成.方法 采用解释现象学研究方法,筛选35篇关于国内优秀护理工作者的事迹和文字报道资料;对保定市3所三甲医院22名优秀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文献和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形成护士积极心理资本二阶三因素结构:工作任务型心理资本(沉着稳重、工作沉浸、坚韧、乐观、自我效能、职业责任感、适应)、人际沟通型心理资本(包容、奉献、谦虚、团体感)、学习发展型心理资本(反思、学以致用、主动作为、创新力).将护士积
目的 了解老年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类型,分析各类型特征,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627例老年COPD住院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COPD自我管理量表、COPD评估测试量表、衰弱筛查表、中文版居家不出状态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以自我管理量表的5个维度为聚类变量,对研究对象系统聚类并绘制树状图,结合“Elbow法”确定最佳K值,K Means聚类完成最终聚类.结果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156.99±25.13)分;最佳聚类为3种类型,分别命名为Ⅰ类“中症状-依赖消极不依从型”、Ⅱ类“高症状
目的 制订膀胱全切术后尿路造口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回顾分析、质性访谈、德尔菲法、临床实证研究等环节,制订膀胱全切术后尿路造口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选取膀胱全切术后尿路造口患者140例进行非同期对照研究,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出院方案;干预组76例,成立多学科协作管理团队,实施出院准备服务方案.结果 干预组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尿路造口自护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出院30 d内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出院
目的 了解居家特困老人人文关怀感知体验及需求,为构建针对性人文关怀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法选取武汉市4个社区的15名老年人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居家特困老人的良好关怀体验包括负责任的主动帮助、有人问候与交流,不足关怀体验包括家人关心不足、社区人员主动关心不够;关怀需求包括生活帮助需求、问候及陪伴需求、就医需求、意外情况下的援助需求、公益性关怀需求.结论 居家特困老人对关怀的体验有待提高,关怀需求多元化.应及时了解特困老人的关怀需求,
目的 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对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采用RevMan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总样本量508例.合并效应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峰值摄氧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增加COPD患者的6分钟步
总结1例MP-EX全磁悬浮短期体外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患者在全麻下手术,引流插管通过右侧第4肋间切口从左心房缝合固定,灌注插管通过人工血管与右侧锁骨下切口的腋动脉端侧吻合,2条管道在体外连接体外心室辅助系统,术后12d桥接心脏移植.提出术前培训与预演、完善手术物品、体外心室辅助装置及心室管道准备;术中精准配合;术后做好转运护理,妥善固定管道是其配合要点.
目的 探讨中青年人群对卒中先兆症状识别与反应的潜在分类及其特征,为构建公众卒中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的中青年人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及反应调查问卷对广东省564名中青年人进行调查,以其对卒中先兆症状做出的识别与反应进行潜在类别分析,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人口社会学信息、亲友卒中经历、“中风120”口诀知晓情况对潜在类别的影响.结果 识别出3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卒中先兆识别高—拨打120组”(19.1%),“身体症状敏感—自行就医组”(52.3%),“轻视肢体麻木—不喜就医组”(28
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患者导航服务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非同期类试验设计,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于胃肠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最终干预组29例,对照组27例完成全程研究),对照组给予胃肠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导航服务,由专职导航护士一对一跟踪服务以帮助解决就医障碍.入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6个月时使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胃肠道肿瘤模块、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癌症症状体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
目的 探讨多学组分层管理模式在会阴伤口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设计,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33例纳入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31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会阴伤口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学组分层管理模式进行会阴伤口的护理跟踪和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就医成本(诊疗费、交通费、就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采用多学组分层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妇会阴伤口恢复,降低就医成
目的 观察肿瘤患者护理风险共享治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5月(共享治理实施前)收治的428例纳入对照组、2020年7~12月(共享治理实施后)收治的354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共享治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建立预防跌倒、压力性损伤、管路滑脱及给药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并进行PDCA持续改进.结果 观察组预防跌倒、管路滑脱及给药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相对少于对照组.结论 共享治理使护士有机会参与质量管理,对提高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