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其视野,还可以开发其潜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品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制定阅读目标,选择不同的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因材施教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3-0043-02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招生体制决定了大部分学生是在中考失利的无奈情况下选择了中职学校,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满足中职生的个性需求,对学生因材施教,促使他们愉快地学好语文。“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一个教育原则,强调的是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1 制定阅读目标,体现划一性与层次性
职业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对每个专业班都提出同样的教学要求,就不利于多方面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阅读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于基础班。主要采取“求精不求多”的办法,要求学生增强词句训练,激发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趣,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学习到了学习的过程。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阅读的效应。首先要想读好读懂读透一片文章更主要的是要从文章的句子和词语入手,从点到面,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词语训练要重视理解、运用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把所理解的词句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学会阅读,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会阅读,学会应用。比如在教学中我常拿形近词和反义词,让学生通过互换理解这个词在句中意思的转变使句子的意识和手法完全不同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和含义上的重大不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在句子和阅读中的重要性。更加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中等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适应较高层次企业的需求的技能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加强阅读的训练。
对于提高班。尤其是语文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定目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创设相应的氛围
目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兼顾各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从纵向看,教材满足了各个层级的学生需求;从横向来看,教材则以阅读与欣赏为栏目进行编排。以此,对学生基础差的困境,语文教师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对于中等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优秀生,我们教师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让学上放开阅读,学会吸收好的词句段,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积攒更多的储备空间,即丰富了学生知识、开拓了思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职阅读水平的提高添砖加瓦。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有效性与针对性
3.1 独立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讲解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让基础差的学生回家预习,通过自己读,亲身体会,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每一节课的初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把不太理解,不太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帮助,激发兴趣,更能提升阅读的能力。
3.2 合作学习
对于中等生我们要指导他们精读课文的环节,出示重点的词句,让学生小组学习,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发挥自己的对立见解,尽大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理解,互相学习。这样不但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德育教育。
3.3 发挥特长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每节的教学中都让学生将好的句子抄录下来,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运用。有时让学生用好的词语写一句话,一段话,使学生体会好的词语在写作中的美妙应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时候让学生用好的句子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充分感悟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从而体会阅读的魅力。
4 科学的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教师进行阅读评价,会关注朗读技巧中的读音、停顿、速度、语调等方面。同时也进行表情达意的指导,既重形式也重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忽视其中的任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如果教师不进行阅读评价,直接进行下一步教学,则会让刚刚有兴趣的中职生只成为“空”意义上的读,没有实际意义。反而是凑教学时间,那样整个教学的实践和教学程序的安排将有缺陷,也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相对偏重于对优秀生的阅读评价,一部分教师也会在学生阅读前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引导,但整体上只是简单纠正就一带而过。对于阅读技巧的其他方面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还比较缺乏,甚至是忽视。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情达意指导,也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技巧指导。阅读指导应是全方面的,即使学生没有产生问题,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指导。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完成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任务,需要我们精心备课,潜心研究,进而让不同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描绘出绚烂的一笔。
參考文献
[1]闫利祥.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设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刘万苍.“因材施教”如何“面向全体学生”[J].考试周刊,2011,(40).
[3]杨慧.浅谈中职院校分层语文阅读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因材施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3-0043-02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招生体制决定了大部分学生是在中考失利的无奈情况下选择了中职学校,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满足中职生的个性需求,对学生因材施教,促使他们愉快地学好语文。“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一个教育原则,强调的是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1 制定阅读目标,体现划一性与层次性
职业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对每个专业班都提出同样的教学要求,就不利于多方面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阅读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于基础班。主要采取“求精不求多”的办法,要求学生增强词句训练,激发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趣,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学习到了学习的过程。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阅读的效应。首先要想读好读懂读透一片文章更主要的是要从文章的句子和词语入手,从点到面,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词语训练要重视理解、运用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把所理解的词句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学会阅读,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会阅读,学会应用。比如在教学中我常拿形近词和反义词,让学生通过互换理解这个词在句中意思的转变使句子的意识和手法完全不同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和含义上的重大不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在句子和阅读中的重要性。更加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中等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适应较高层次企业的需求的技能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加强阅读的训练。
对于提高班。尤其是语文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定目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创设相应的氛围
目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兼顾各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从纵向看,教材满足了各个层级的学生需求;从横向来看,教材则以阅读与欣赏为栏目进行编排。以此,对学生基础差的困境,语文教师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对于中等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优秀生,我们教师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让学上放开阅读,学会吸收好的词句段,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积攒更多的储备空间,即丰富了学生知识、开拓了思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职阅读水平的提高添砖加瓦。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有效性与针对性
3.1 独立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讲解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让基础差的学生回家预习,通过自己读,亲身体会,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每一节课的初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把不太理解,不太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帮助,激发兴趣,更能提升阅读的能力。
3.2 合作学习
对于中等生我们要指导他们精读课文的环节,出示重点的词句,让学生小组学习,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发挥自己的对立见解,尽大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理解,互相学习。这样不但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德育教育。
3.3 发挥特长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每节的教学中都让学生将好的句子抄录下来,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运用。有时让学生用好的词语写一句话,一段话,使学生体会好的词语在写作中的美妙应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时候让学生用好的句子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充分感悟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从而体会阅读的魅力。
4 科学的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教师进行阅读评价,会关注朗读技巧中的读音、停顿、速度、语调等方面。同时也进行表情达意的指导,既重形式也重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忽视其中的任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如果教师不进行阅读评价,直接进行下一步教学,则会让刚刚有兴趣的中职生只成为“空”意义上的读,没有实际意义。反而是凑教学时间,那样整个教学的实践和教学程序的安排将有缺陷,也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相对偏重于对优秀生的阅读评价,一部分教师也会在学生阅读前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引导,但整体上只是简单纠正就一带而过。对于阅读技巧的其他方面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还比较缺乏,甚至是忽视。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情达意指导,也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技巧指导。阅读指导应是全方面的,即使学生没有产生问题,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指导。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完成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任务,需要我们精心备课,潜心研究,进而让不同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描绘出绚烂的一笔。
參考文献
[1]闫利祥.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设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刘万苍.“因材施教”如何“面向全体学生”[J].考试周刊,2011,(40).
[3]杨慧.浅谈中职院校分层语文阅读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