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解郁方对轻中度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醒脾解郁方对轻中度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且志愿参与本研究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共61例,按入组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醒脾解郁颗粒模拟剂)治疗,试验组给予醒脾解郁方配方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服药1剂,上下午分服,共治疗6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量表分数变化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含量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HAMD-24总分以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绝望感5类因子,SDS总分,中医证候气虚与气滞分数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相比治疗前,治疗后HAMD-24总分以及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绝望感6类因子,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2个单项因子,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2类因子,SDS总分,SAS总分,中医证候气虚、气滞、痰湿分数均下降(P<0.05),HAMD-24评分总有效率为93.55%(显效率为70.97%).在作用机制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AMP含量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外周血ATP含量升高(P<0.05).在安全性指标方面: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试验组2例患者出现腹泻的症状,均在短期内自愈(2~3 d),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案例.结论 与中药安慰剂相比,醒脾解郁方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且可以提高外周血ATP含量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UC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采取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40例,该组采取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肺癌化疗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用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
为了证实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效果,作者从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中选择191名水痘易感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儿童于三角肌皮下接种约1,000空斑形成单位(
目前常用血液或尿液中某种金属的含量作为该金属接触的重要指标。生理学研究证明,唾液腺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之一,据国外资料报导,铅、汞、镉等金属可由唾液腺排出,国内尚未发
目的:分析血液病房中开展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抽选2019.01-2019.12本院血液病房收治的PICC置管治疗患者98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中49例纳入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目的:总结华法林致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本院2003-2012年共收治华法林抗凝治疗致脑出血进行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共45例,超早期手术(入院6小时内)12例,早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总结本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28例采用V-P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5
  针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在使用镇静剂过程中的效果观察。一般危重症患者,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术后需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使用镇静剂的过程中,负荷量,维持剂量及追加剂量均存在